对于全世界的几百万人来说,一整天从一杯温暖的咖啡开始。在不少人的疲惫十足时,一两杯咖啡可以帮助我们打消睡意。但对于那些睡眠不足的人来说,咖啡简直是“毒药”,即便是少量的咖啡因,他们都会紧张不安,或者整夜无法入睡。为什么咖啡因对人们的影响差别这么大?部分答案藏在我们的基因里。
有人一天三杯咖啡,有人见到咖啡就想逃走,这可能和我们对咖啡因的遗传敏感性有关
伊利诺斯州芝加哥西北大学的咖啡因研究员Marilyn Cornelis说:“我们发现,与生俱来的遗传因子会帮助自我调节咖啡因摄入。有趣的是这些基因影响很大。”
随着时间推移,经常喝咖啡的人会对咖啡因产生一定程度的耐受力,不过如果减少喝咖啡,这种耐受力也会随之减退。如果你拒绝咖啡是因为它会带来焦虑、失眠或恶心,那么这可能和变异有关,甚至是DNA里某个单核苷酸的改变。
调节反应
一切始于身体如何处理在体内流动的咖啡因。这是新陈代谢系统的工作,具体到咖啡因,大部分工作由两个基因完成。CYP1A2产生一种肝酶,代谢掉约95%的摄入咖啡因;AHR负责控制肝酶的数量。这些基因共同决定了血液中有多少咖啡因在循环,持续多长时间。
Cornelis说:“遗传变异导致一些人咖啡因代谢速度下降,和那些代谢变快的人相比,前者所消耗的咖啡可能更少。”
换言之,如果你是一个代谢快的人(吸烟也会促进新陈代谢),咖啡因不会逗留太长时间,也就不会对你的大脑刺激中心产生持久的影响,所以这时的你需要再来一杯咖啡。但如果你产生的酶比较少,那么更多化学物质会在体内停留更长时间,这意味着咖啡因作用的时间也会更久。
情绪调节
至于咖啡因对大脑活动和奖励中枢的影响,以及焦虑、失眠和肠胃不适等副作用,则由另一组基因控制。
早晨的睡意和午餐后的困倦,都和腺苷有关,它会减缓神经活动,阻止大脑中许多让人感觉良好的物质的释放,包括多巴胺。当咖啡因在血液中循环时,大脑受体和身体其他地方的腺苷则被轻松取代,让我们变得清醒。
腺苷受体的表达受基因ADORA2A的控制,很多研究指出,这个基因中的变异会影响我们对咖啡因的反应。譬如,有些人即便只是在清晨喝了一小口咖啡,也会失眠。它还和焦虑有关:2008年的一项研究发现,每天150毫克的咖啡因,即星巴克大杯卡布奇诺的咖啡因含量,会让那些带有某种基因变异的人产生破坏性焦虑。另一项研究发现,腺苷受体的变异和一些人的恐慌症有关。
今年4月发表于《药理学评论》的一项研究认为,一些人不喝咖啡,只是因为他们把咖啡和负面的副作用联系在一起,这一点是有道理的。
法国健康与医学研究所的咖啡因研究员、4月那篇论文的作者Astrid Nehlig表示:“咖啡因的摄入量针对不同的国家和个体有很大差异,这种差异性部分源于一些人在摄入咖啡因后,出现了焦虑、心跳过速和紧张等副作用。”
多巴胺受体基因DRD2的变异也会影响我们对咖啡的好恶。Cornelis还发现,负责运送化合物穿过血脑屏障的基因ABCG2,可能会影响有多少咖啡因抵达中枢神经系统。
咖啡唤醒服务
除了咖啡因,咖啡之所以成为提神饮料,和它本身所特有的味道和香气也有关系——这组因素也和基因有关。
在费城莫奈尔中心的一项研究中,味觉与嗅觉研究者Danielle Reed观察了喝咖啡的人体内,与苦味感知有关的基因的活动情况。实验对象需要品尝纯液体咖啡因,每天喝咖啡多的人比喝咖啡少的人认为样品更苦。
Reed的团队观察了相应的苦味受体基因,发现在大量饮用咖啡的人体内,这些基因更活跃。但其他参与者完全没有这种能尝到咖啡因苦味的基因变异,这是否意味着这些人会更喜欢咖啡?
Reed说:“咖啡的苦只有15%来自于咖啡因,另外85%属于其他苦味化合物。苦味受体有很多,但咖啡里也有很多不同的苦味。所以,我们必须以咖啡为基础研究遗传学,因为每种咖啡都是不同的。”
Reed指出,咖啡因还会影响某些人的感觉通路,但具体方式我们现在还没有完全理解。化合物不仅能与受体细胞的表层结合,还能进入细胞,而其持续影响目前尚不清楚。
“虽然对苦味非常敏感的人可能更能感受到咖啡的苦味,但他们爱上咖啡可能是因为别的原因,比如咖啡会让人清醒,或者咖啡因的药理作用。”
“又或者,他们对食物有一种微妙的鉴赏能力,在品尝苦味的同时获得一种愉悦。”
原标题:喝不喝咖啡?基因说了算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