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悦读 > 正文
“我越来越不敢发朋友圈了”
11-19 07:06:54 来源:青年文摘

01

小时候性子急,去哪儿都要跑着去。在外面跑得多了,难免摔跤。回到家指着伤口跟父母诉苦,父母却十有八九责备说:“你看你!一点不知道小心,跑步不知道看路啊?”我心想:明明是你们的宝贝儿子受伤了,怎么反被教训一顿呢?

类似的状况接连发生,我小小玻璃心里的坎儿,也就一直过不去。直到有一次,大人们都不在,我照看弟弟。一转身的工夫,人没了。不到十分钟,小家伙哭哭啼啼跑回来跟我说:“我刚刚去马路上玩,一个车开过来,差点把我撞到。”

按理说,我应该安慰他,抱抱他,但我的第一反应竟和父母如出一辙:“你怎么这么皮?再有下次看我怎么收拾你!”弟弟自然如小时候的我一般,委屈地抹眼泪。

但这件事让我彻底原谅了当初父母的反应。我才明白过来:他们当初发火,不是冲我,就像我发火也不是冲弟弟。甚至可以说,在现实情境中,这种“责备”是种必需,一来能让我和弟弟长记性,以后注意安全,二来确实不得已,他们又能怎么办?难不成要父母责备自己?也不太近人情。在情急之下,脱口而出一句“你怎么这么不小心!”完全可以理解。

这时的“责备”是没有对象的,仅仅是说话者在表达一种心情。

02

这件事也让我明白一个道理:他人给你的情绪,你不必都接着。别人发火生气或者对你说不好听的话,那未必是针对你。有时是宣泄,有时是满足心理所需,有时受制于种种因素而必须那样讲,有时只是他们自己的问题。

我的一位朋友是个非常优秀的姑娘,直属上级也非常欣赏她,私下里以姐妹相称。可一进办公室,领导立马严肃冷漠起来,这让她很不适应。

最“离奇”的一次,是她代表单位去参加某个比赛,领导在办公室对她说:“你这次好好比,你上次的表现就让我很失望。”不料刚下班,领导就从后面追上她:“走呀妹妹,一起吃饭去?”

这种事几乎让她崩溃,跟我反复念叨说:“实在是摸不透她的脾气。”我笑着劝她,你不需要猜她脾气,只需要分清楚你们的关系。你不必太在意你们的谈话内容,无论她在办公室跟你说什么,都不是冲你这个人去的,也不会影响到你们办公室外的感情。当她再在办公室对你说些冷话时,你就在心里告诉自己:她聊的不是天,是关系;她的发火、冷静、停顿、拉音等,都是“战术所需”,甚至有点像“演戏”,我不必想太多,执行就行。

记得刚毕业时,与一位同学吃饭。他进入职场比我早,我就打算向他取取经。他提到一点让我印象很深:有一种冲突叫战略性冲突,当它发生时你不要当真,别觉得对方在刻意整你,也不必自责,或过度反思是不是自己哪里有问题。

它只是一种普遍的职场现象,有时候必要的“争吵”能激发创意,一方必要的“强势”能推动团队效率。

这就像甲请乙吃饭。甲问:吃什么?乙说:啥都行。甲看似很冲地怼了乙一句:老板,来份啥都行。这时乙才反应过来,赶忙说:给我来份炒饼。

难道从这个情境我们就该推测出甲对乙有意见?不是,甲的情绪是环境下的必要,对乙来说,算假性情绪。如果不这样,相互你一句我一句地推辞,两人是很和谐,但一道菜也点不下去。

日常生活中还有一些“假性情绪”,你完全不必在意,那就是对方的问题。比如,碰巧对方身体不适,或者正被家里的一堆破事搞得焦头烂额,这时如果对方话语里有情绪,不是冲你,他的情绪只是“假性情绪”。

03

当一个人能意识到与他产生交集的对象,是有可能存在假性情绪的时候,他就更能包容他人,也更容易放过自己。

有位明星接受专访时,主持人问他:“你怎样看待网络上的一些负面评论,甚至有人专门去你微博上进行言语攻击?”

他淡然道:“批评建议的话,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呗;要是遇到人身攻击,我就问问自己,他这样的话,敢当着我的面说吗?于是我发现,这不是我的问题,也不是他的问题,只是互联网释放了人的一些动物性。”

曾有读者朋友向我倾诉道:

“我越来越不敢发朋友圈了。有时我买件新衣服,拍个照分享下,就被人说秀晒。有时我说喝了杯咖啡,就有人含糊其词地说,有的人都到中年了,还在装小清新。你说,是不是他们羡慕嫉妒恨?还是我被针对了?”

我跟读者讲了自己的经历。我过年回家的时候,母亲偶尔会提到一些同辈人的发展状况,比如,某某都当上大公司主管啦。每当此时,我就会情不自禁地说:“哼,有什么了不起,天天忙得脚打屁股。”

我是对那个人有意见吗?不,我都不认识他。我是吃不着葡萄说葡萄酸?也不,我觉得我过得也挺甜蜜。那是为什么呢?

我们人这种生物啊,在摆脱幼稚之前,会特别脆弱和狭隘,生怕自己的生活方式“不正确”,每分每秒在每个领域都想通过把他人压下去,来展示自己的优越性。

这种优越性不全是给别人看的,主要用来说服自己、安慰自己,仿佛在潜意识里对自己说:你活得对。

这与其说是嫉妒、虚荣,不如说是脆弱和狭隘,脆弱到草木皆兵,处处都是假想敌,狭隘到看不见多元性,意识不到人可以有很多维度。这种情绪,也是一种假性情绪。

04

意识到假性情绪的存在,是人走向自我和解的最佳途径。迟早你会发现:人跟人真的不一样,并不是每一条鱼都生存在同一片大海里。

迟早你也会明白:人在世上走,谁的心里没点坑?谁的成长经历没留下点阴影?谁又能保证没有一点病?当问题成了每个人的共性,那就不算什么问题,只是个可爱的游戏设定。在这场人间游戏里,不必事事计较,更不必事事当真。

进而你也会明白:你还没真正了解自己,他人说出来的话也都没有百分之百的正确性。所以,你不是标准的尺子,别人也不是。

知道哪些情绪是假的,哪些反馈是失了准的,才能轻松活出真的自己。

原标题:“我越来越不敢发朋友圈了”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 头条
  • 重庆
  • 悦读
  • 人物
  • 财富
点击进入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