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教育部门三令五申,一些职校仍向企业或劳务中介机构输出学生工。据《半月谈》报道,一名劳动中介负责人透露,价格低廉的学生工已成一些职校、劳务公司赚“人头费”的摇钱树。工厂缺人,给劳务公司报价25元每人每小时的费用,劳务中介找到学校相关人士,给学校22元每人每小时的费用,学校则给学生每小时15元的工价。按此价格,假如学校组织300人,一个人工作1个月,每天10小时,那么学校就能“提成”63万元。
职校学生在工厂和企业参加专业实训,可以加深学生对课堂和书本知识的理解。学校组织学生到企业观摩、体验和学习,也是校企协同育人、深化校企合作的题中应有之义。企业接受职校学生前往实习,一定程度上能够缓解自身用工压力。实习过程还能增进学生和企业的双向了解,既能使学生的就业方向更加明朗,也能方便企业根据市场形势和自身需求,在实习过程中识别、选拔和培养人才。
可是,在理想情况之外,也存在一些实习乱象。“300个学生干一月,职校中间提成63万”的报道就揭露了职校和企业间的利益勾连。这套无视学生权益的计算公式背后,是让人心痛的事实:在职校实习的正当名目掩盖下,部分职业院校和企业达成默契,职校和企业实现了“双赢”,但学生被裹挟其中,沦为职校收人头费、管理费等的赚钱工具。学生们埋头在工厂流水线上工作,成为遭到企业压榨的廉价劳动力,是这场实习交易中最大的受害者。
有报道显示,一些职校生是在学校将实习与毕业要求挂钩的条件下被动参与实习的,实习期间签署的合同协议也不规范,这导致学生无法自由选择喜欢、适合的企业或岗位,后续维权也困难重重。同时,一些学生的实习岗位和所学专业不对口,进厂后也没有经验丰富的师傅负责“传帮带”,很多人直接被丢在缺乏技术含量的流水线上,就会产生一种浪费时间、不受重视的失落感,这很快就会消磨掉职校生原有的实习激情。
在实习面试环节,一些学生还被企业询问能否接受上夜班或加班的情况。虽然明明知道这是学校和企业的合谋,但为了达到毕业要求,他们仍要应付简单而又高强度的工作,并无奈地接受和正常工人有差距或者已被中介等扣除过提成的工资。时而曝出的职校生实习遭遇等乱象,让一些职校生不再对学校安排的实习岗位、工作环境、薪酬待遇等抱有期待和想象,也会影响社会公众对职业教育的信心与希望。
职校实习的诸多乱象,明显违背了2022年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多部门修订的《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规定》,只有让职校实习回归教育本位,才能呵护学生的正当权益,提升职业教育质量。学生实习,学校本应对实习单位进行实地考察并形成书面报告,为学生安排合适的岗位,并派遣负责任的老师带队,保障学生安全,实现对学生实习表现和企业实习安排内容的同步监督。可是,当职校和企业产生利益联系,这些约束性条件就会被刻意无视,学校管理者、教师都可能成为合谋者,这使很多损害学生权益的做法难以被外界察觉。
对此,当地的教育主管部门、劳动监察部门等应该加强抽检,及时制止高强度实习、管理疏松等情形,对违规学校和企业严肃处理。对实习工作安排成效明显的职业学校、实习单位和带队指导老师等,也可以给予合理奖励,让他们能自觉关心和维护学生利益。此外,为了避免学生因意外情形受到人身伤害,也应鼓励职业院校和实习单位,积极为实习学生购买意外保险。对教育部门来说,要督促学校制定科学、具体的实践教学方案,不能让实习考核流于形式,而要让学生在实习中有所收获,这样才能提高他们对未来职业和行业的认同感。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上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