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消息,7月10日,“武汉大学发生1例霍乱”登上热搜。武昌区卫生健康局通报称,7月9日晚武汉大学出现一例感染性腹泻病例,以呕吐腹泻为主,伴低热,血清学凝集试验为O139阳性,诊断为霍乱,毒力基因阴性。患者经有效诊治,病情已得到控制,症状已消失;目前未发现新增病例。
作为我国唯二的甲类传染病,霍乱是如何传染的?我们应该担心吗?实际上,霍乱在广东并不算罕见,今年3月广州就曾报告1例霍乱,并未造成后续传播。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有关专家介绍,在当前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医疗条件下,霍乱往往仅造成个别人员的感染,属于可防可控的传染病。
系我国唯二的甲类传染病
霍乱是由霍乱弧菌引起的烈性肠道传染病,属于唯二的、我国法定管理的甲类传染病,与其同样享受“甲类待遇”的只有鼠疫 (新冠为乙类传染病)。
早在汉代,霍乱一词就出现在医疗典籍中,当时可能泛指一类能让人上吐下泻的疾病。直到1818年,现代意义上的霍乱(Cholera)从印度起源,最初的菌株可能通过肮脏的海鲜等食物进入人体的,然后花了数年时间适应,并发展成如今的霍乱弧菌。
霍乱的特征是发病急、传播快。从1818年开始,全球出现过7次霍乱大流行:第一次大流行从印度地区蔓延到周边地区,如中国的海路、地中海沿岸和非洲的阿拉伯地区;1826年,第二次大流行蔓延到欧洲;1923年第六次大流行时,仅在印度就夺去3800万人的生命;1961年起,第七次霍乱大流行严重影响我国东南沿海,直到1965年才逐渐平息。
不过,臭名昭著的霍乱弧菌本身并不会真正杀死病人,其带来的严重腹泻会导致体内大量的水分和盐分流失。身体严重脱水才是霍乱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
霍乱弧菌进入肠道后,通过活泼的鞭毛运动穿过黏液层,黏附于小肠上皮细胞的微绒毛上,大量繁殖并分泌霍乱肠毒素,导致细胞分泌大量水分进入肠道,超过了肠道的吸收能力而出现大量的水样便。有实验表明,只需要摄入5微克纯化的霍乱肠毒素,即可导致1-6升的水样便,而没有肠毒素的霍乱菌株通常不会导致腹泻。
霍乱通过粪—口途径传播,经水传播是其最主要的传播途径,如果在卫生条件差、没有安全饮用水的地区,水源被霍乱弧菌污染,就可能导致患者出现腹泻并死亡,而越来越多的排泄物和遗体,又会对水源造成更严重的传染。但阻断霍乱的传播也相对简单:只要霍乱地区的人们饮用干净的水和食物,这种流行病就能很快得到控制。
如今往往仅造成个别感染
从历史中不难看出,霍乱是一种与贫困、战乱密切相关的疾病。而在当前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医学条件下,霍乱早已不像当年那样可怕。
近年来,经食物(特别是海产品)传播是我国霍乱发生的主要传播途径,往往仅造成个别人员的感染;因接触了病例或带菌者的粪便或呕吐物造成大范围传播的,已经较为少见。以广东为例,2011年广东报告1例霍乱,2012年报告3例,2013年报告2例,2015年报告1例,2016年报告2例,2018年报告1例。今年3月,广州也报告了1例霍乱,未造成后续传播。
万一真的感染霍乱,会出现哪些症状?应该怎么办?
广州市疾控有关专家介绍,霍乱的潜伏期多为1-2天,甚至可短至数小时。多数病例起病急,以剧烈腹泻开始,大便性状初为稀便,后为水样便;后出现喷射状呕吐,大多无腹痛,无里急后重。经过严重腹泻呕吐引起电解质丢失,可出现表情淡漠、眼窝深陷等脱水症状。
及时补充水和电解质的支持疗法,是治疗霍乱的关键。在临床上可以把患者分为轻、中、重三型,通常轻型较多,重型较少。轻型可通过口服补液进行调解;中、重型需要立即输液抢救。对患者同时辅助使用抗生素,可以缩短腹泻时间,减少排便量,缩短病程。
预防霍乱的疫苗也早已经成熟。世界卫生组织目前有三种口服的霍乱疫苗通过认证:Dukoral, Shanchol和Euvichol-Plus,保护期为2-3年。我国也有自主研发的重组B亚单位/菌体霍乱疫苗。不过,即使接种了疫苗,也不能达到100%防护;哪怕得过霍乱,也还存在再次感染的可能。
因此,注意水和食物的安全,仍是防范霍乱最关键的一环。
霍乱弧菌在水中存活时间取决于很多因素,如水温、酸碱度、盐分和有机物的含量等。在有藻类或甲壳类生物的淡盐水中存活时间更长,甚至可以繁殖越冬。在食品上的存活时间受到酸碱度、温湿度、盐分糖分和水分的含量影响。在高盐、高糖或干燥食品中,一般不超过1-2日;但在鲜鱼、贝壳类食品可达1-2周,在蔬菜水果上可存活1周左右。
从武汉大学后续发布的关于加强夏季肠道传染病预防的温馨提示中,也可以总结出预防霍乱的主要方法——
饭前、便后和加工食物前要用流动的水和肥皂、洗手液洗手;喝开水,不喝生水;不吃生的食物,尽量少食用易带致病菌的食物,如螺蛳、贝壳、螃蟹等水海产品,隔夜食物吃前一定要彻底加热;生吃瓜果蔬菜要洗净,带叶、带根的蔬菜要特别注意根部的清洗;尽量不要在路边摊或卫生条件差的餐馆进餐,在外就餐少吃凉拌菜和肉类烧烤食物;尽量减少与腹泻病人的接触,特别是不要共用餐具。
原标题:武汉大学出现一例霍乱,为什么这种传染病还未“消失”?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上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