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下称“报告”),报告中对整体经济形势的判断和趋势,以及和前两年在综合判断上的新变化,让我们得以一观2022年经济的大走势。
关键词一:总基调 稳、保
报告原文:
着力稳定宏观经济大盘,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继续做好“六稳”、“六保”工作。宏观政策有空间有手段,要强化跨周期和逆周期调节,为经济平稳运行提供有力支撑。
解读:
2020年、2021年和2022年的总基调上,均为坚持稳中求进。今年的表述为继续做好“六稳”、“六保”工作,保持宏观政策的连续性,增强有效性。
2021年的表述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保持宏观政策稳定性可持续性。
2022年中国政府经济工作的总基调已定。有市场分析认为,今年第一季度把GDP增速稳住,第二季度开始反弹是相对乐观、符合预期。
关键词二:GDP增速 5.5%
报告原文:
国内生产总值增长5.5%左右;城镇新增就业1100万人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全年控制在5.5%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进出口保稳提质,国际收支基本平衡; 粮食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继续下降;能耗强度目标在“十四五”规划期内统筹考核,并留有适当弹性,新增可再生能源和原料用能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
解读:
从经济增长预期目标的确定来看,整体基调还是积极进取的,是一个符合实际、切实可行并具有稳定预期、提振信心作用的经济增长目标。
5.5%也是一个需要努力争取才有可能完成的任务,是一个需要各项宏观经济政策共同发力和做好协调配合才能完成的目标,这样的增长目标有助于更好地衔接和完成“十四五”及2035年经济发展目标。同时,这也是一个有助于抵御内外部不确定性和复杂风险的目标。
关键词三:形势判断 爬坡过坎
报告原文:
综合研判国内外形势,今年我国发展面临的风险挑战明显增多,必须爬坡过坎。越是困难越要坚定信心、越要真抓实干。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不会改变,持续发展具有多方面有利条件,特别是亿万人民有追求美好生活的强烈愿望、创业创新的巨大潜能、共克时艰的坚定意志,我们还积累了应对重大风险挑战的丰富经验。中国经济一定能顶住下行压力,必将行稳致远。
解读:
在形势判断上,2022年的表述有明显的不同。谈到今年工作,面对的风险挑战明显增多,李克强总理用了必须“爬坡过坎”来形容。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不会改变,持续发展具有多方面有利条件。
在2021年的表述中,对形势的判断描述为“我国发展仍面临不少风险挑战,但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
爬坡过坎,新坐标正在召唤。
关键词四:财政政策 提升效能
报告原文:
要保持宏观政策连续性,增强有效性。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提升效能,更加注重精准、可持续。
解读:
2022年积极的财政政策延续,但表述强调了要提升效能,精准、持续被突出。在2021年的表述中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提质增效,更可持续。
在3月5日的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首场“部长通道”上,财政部部长刘昆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今年赤字率适当下调,是保持财政可持续的重要举措。今年赤字率按2.8%左右安排,比去年预算下降0.4个百分点,资金规模减少2000亿元。但通过跨年度调节,仅中央本级财政调入一般预算的资金,就达1.267万亿元。这个资金量,相当于提高赤字率一个百分点,财政支出强度是有保障的。”
植信投资研究院高级研究员王运金分析,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强调要提升积极的财政政策效能。需要重点关注的有:一是全年财政赤字率安排在2.8%左右。
二是专项债发行额度在3.65万亿元左右,虽与去年持平,但加上去年已结转的专项债资金在1.4万亿左右,二者资金合计超过5万亿元,2022年可使用资金约是去年的两倍,仍然保持较大的强度,能够有效地拉动基建等方面的投资。
三是减税与退税并举。
四是将大幅度加大中央对地方政府的转移支付,规模近9.8万亿元,增长18%,支持地方政府落实惠企利民政策,可以看出中央对提升政策效能,保持精准、可持续的重视程度。
虽然赤字率有所下降,但2022年积极财政政策实质性的力度比2021年要大。更大力度的积极财政政策将有效地助企纾困,促进稳就业保民生,推动投资与消费的增长,助力稳增长目标的实现。
关键词五:减税降费 “放水养鱼”
报告原文:
去年新增减税降费超过1万亿元,还对制造业中小微企业、煤电和供热企业实施阶段性缓缴税费。实施新的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坚持阶段性措施和制度性安排相结合,减税与退税并举。
解读:
在财政政策中,财政赤字、专项债券以及减税降费都受到了更高的关注,尤其是减税降费的政策“组合拳”。
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介绍,过去一年优化和落实助企纾困政策,巩固经济恢复基础。上亿市场主体承载着数亿人就业创业,宏观政策延续疫情发生以来行之有效的支持路径和做法。去年新增减税降费超过1万亿元,还对制造业中小微企业、煤电和供热企业实施阶段性缓缴税费。
实践表明,减税降费是助企纾困直接有效的办法,实际上也是“放水养鱼”、涵养税源,2013年以来新增的涉税市场主体去年纳税达到4.76万亿元。加强铁路、公路、航空、海运、港口等运输保障。加大对受疫情影响严重行业企业信贷投放,继续执行小微企业贷款延期还本付息和信用贷款支持政策,大型商业银行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增幅超过40%,企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
另外值得关注的是,今年将实施新的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坚持阶段性措施和制度性安排相结合,减税与退税并举。
一方面,延续实施扶持制造业、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减税降费政策,并提高减免幅度、扩大适用范围。对小规模纳税人阶段性免征增值税。对小微企业年应纳税所得额100万元至300万元部分,再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各地也要结合实际,依法出台税费减免等有力措施,使减税降费力度只增不减,以稳定市场预期。
另一方面,综合考虑为企业提供现金流支持、促进消费投资、大力改进增值税留抵退税制度,今年对留抵税额实行大规模退税。优先安排小微企业,对小微企业的存量留抵税额于6月底前一次性全部退还,增量留抵税额足额退还。重点支持制造业,全面解决制造业、科研和技术服务、生态环保、电力燃气、交通运输等行业留抵退税问题。增值税留抵退税力度显著加大,以有力提振市场信心。
预计全年退税减税约2.5万亿元,其中留抵退税约1.5万亿元,退税资金全部直达企业。中央财政将加大对地方财力支持,补助资金直达市县,地方政府及有关部门要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加强资金调度,确保退税减税这项关键性举措落实到位,为企业雪中送炭,助企业焕发生机。
关键词六:货币政策 灵活适度
报告原文:
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就业优先政策要提质加力。政策发力适当靠前,及时动用储备政策工具,确保经济平稳运行。
解读:
2022年,货币政策提及要灵活适度,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要加大稳健的货币政策实施力度,发挥货币政策工具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为实体经济提供更有力支持,扩大新增贷款规模。
2019年以来,货币政策延续“稳健”基调,强调“灵活适度”。疫情以来,对货币政策的表述在“灵活适度”的基础上增加了“精准导向”的内容。到2022年,货币政策的表述又回归为“灵活适度”。
同时,货币政策加大了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从疫情前“缓解实体经济特别是民营和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转变为“创新直达实体经济的货币政策工具”“把服务实体经济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等。
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发挥货币政策工具的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为实体经济提供更有力支持。推动金融机构降低实际贷款利率、减少收费,让广大市场主体切身感受到融资便利度提升、综合融资成本实实在在下降。
人民银行在2月11日发布的2021年第四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亦指出,发挥好货币政策工具的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注重充分发力、精准发力、靠前发力,既不搞“大水漫灌”,又满足实体经济合理有效融资需求,着力加大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金融支持,实现总量稳、结构优的较好组合。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上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