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龙集团董事长张本焱:倾注一生永不止步 谱写百亿利龙“智造”狂想曲
06-28 08:09:00 来源:上游新闻·重庆商报

张本焱_副本.jpg

张本焱

2018十大重庆经济年度人物

十大两江新区经济年度人物

感言

这两项荣誉,不仅是对我个人的鞭策与鼓励,更是对利龙集团55年来伴随着国家改革开放春风所取得的发展成果的充分肯定,这是全体利龙人的莫大光荣。

回首这一路走来,利龙人紧紧围绕“一件事、一群人、一辈子、一生情”的家国情怀至诚兴业,坚定不移地走出了一条“实业报国,科技兴邦”的改革创新发展道路,实属难能可贵。当下,实体经济面临进入改革深水区的严峻考验,我们在感到光荣的同时,更加感受到一种压力、一种责任、一种使命。对于我来说,今天是一个新的起点、一个新的征程。未来,利龙集团将积极构建“政产学医研”的协同创新、资源集聚共享机制,在攀登摘取“医疗器械皇冠上的宝石”——辅助人工心脏尖端科技的征途上勇往直前。同时,以“提质增效、创新智造”为己任,大力推动汽车零部件制造业“两化融合”,加速推进汽车智能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调整,促进全产业链整体提升,为重庆制造行业转型升级奉献绵薄之力!

上游新闻·重庆商报记者 严薇

“千岩万壑不辞劳,远看方知出处高。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做实业,要永远活跃于当下,不仅要有海纳百川的胸襟,还要有敢为天下先的气势,不仅要有追求卓越的目标,也要有自强不息的理念……这是利龙集团董事长张本焱对50年艰苦创业的回顾及未来的描绘。

50年间,由修理到制造的转轨变型,从生产汽配仪表到试制煤气表、摩托车拉索、摩托车里程表等三大产品决策,从一气呵成组建3家合资企业到临危受命、并购重组、力挽“三和危机”的狂澜,到企业“混改”,从坐拥年收入35亿的“汽车部品王国”到摘下“医疗器械皇冠上的宝石”,张本焱将自己的全部都注入了“利龙”,镶嵌在“利龙”的产品中、经营决策中,如同五线谱上跳跃的音符,“穷尽”他一生谱写了这样的曲目:一首“智造”的狂想曲。

燃情岁月:

拼了命也要将厂子搞出来

五次更名、三次搬迁。如今坐落在重庆鱼复工业园区的利龙集团,是一家占地140亩,年销售收入近35亿元,改革开放40年以来年平均销售增速为37%的“汽车部品王国”。从摩托车仪表、拉索,到汽车仪表、拉索,从重庆走向深圳、广州、长春、杭州……市场版图快速扩张,利龙集团的主导产品同行业市场占有率全国第一,成为本田、丰田、福特、大众、奔驰、宝马、长安、长城、一汽、吉利等120多家主车厂的供应商,产品出口东南亚、日本、美国、德国、墨西哥等国家和地区。

然而,将时针拨回到40多年前,刚刚从部队转业的张本焱所到的重庆仪表修理站,不过是一个资产几万元,仅有20多人的“小作坊”。

“初来乍到”的张本焱,很快就提出了从维修转制造的大胆提议。说干就干,从枣子岚垭50号到嘉陵新村203号,这帮仪表维修站的“老骨干”们,自己动手平整道路,用板车搬运建筑材料,一手一脚建立了重庆汽车仪表厂。

凭借过硬的技术,1974年,工厂迎来了第一次迁厂扩建,开始试制山城牌、山花牌汽车仪表板总成,年产值达到17万元,4年后年产值达到90万元。

但张本焱并不满足,随后,他瞄准重庆推行“城市气化”和嘉陵机器厂与本田合作的机遇,作出了试制开发“煤气表、摩托车拉索、摩托车里程表”三大产品的决策,于是有了重庆检测仪表厂。彼时,业界流传着一句话:“大庆工人无冬天,重庆工人无夏天,检测厂工人无星期天。”正是这样的十足干劲,让重庆检测仪表厂迅速发展壮大。

伴随小平同志1992年南巡掀起的改革春风沿海摩托车产业的蓬勃发展,张本焱等公司领导班子敏锐地将目光投向了深圳这块陌生土地,发出了“怯者不敢来,弱者来不了,只有强者才能立下足来”的进军号令,并随即联手中国台湾、中国香港的公司,组建了“深圳三和仪表拉索有限公司”,年产值达到1000万元。

“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无不是瞄准世界领先水平为标杆,创新发展,抢占先机。”1995年,张本焱借梯登高,利用存量,引进外资,连出妙招,将合作对象锁定全球跨国集团,一口气与当时位居世界500强的两家日本企业、一家法国企业,建立了3家合资厂,引进外资1000多万美元。 

张本焱称,企业成长,如同大海行舟,一路走来,并非一帆风顺,组建数据录入站被解散,“三和危机”让企业经历了一场“大动荡、大分化、大改组”的严峻考验,拉索CR橡胶件材质质量引发的重大损失……每次都能“化险为夷”,得益于“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让我从失败与挫折中汲取教益,积淀做人、做事的原则。

A86K9097_副本.jpg

图:矢崎仪表SMT车间

针锋相对:

力排众议“烧钱”研发“高精尖”

在张本焱看来,作为一个企业的“领航人”,仅仅基于数据决策远远不够,更依赖的是个人对市场前景、技术前景和资源获得的想象力、感知力、判断力,企业家必须看到在这些知识和数据背后的、一般人看不到的东西,这就是创新思维。

无论是率先与3家世界500强和全球No.1的企业实现“珠联璧合”,还是提出“一体两翼”的市场战略,张本焱始终敢为人先。

在汽车零部件领域,利龙集团在张本焱的带领下,从制造转向“智造”。制造现场完成73条ANDON系统这一精益生产制造管理的核心工具的建设,开发包装拉动看板、自由库位看板、外检物料拉动看板、运行数据查询平台等5个系统,完成一条C2111生产线远程监控……其中汽车玻璃升降器车间获得“2018年智能制造领域技术创新与示范专项重点示范项目”,重庆矢崎SMT工场获得“重庆市数字化车间”。

去年,利龙集团还与重庆邮电大学联合组建成立“重庆利龙汽车智能技术研究院”,全面启动电子智能技术产品研发。“各方质疑声不断,双方经过了一年多磨合才最终聚焦到ECU控制模块、AR-导航、AR-HUD等产品项目上。”张本焱回忆道,重邮的专家教授们具有雄厚的理论基础和系统的科研成果,而作为企业方,考虑更多的则是技术转化、市场需求、产业化落地。公司员工认为,成立智能技术研究院前期就要投入数千万元,并且和这些“学院派”的合作需要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从观念上、意识上去磨合,去沟通,达成共识,方可协力而为,且产品投入市场效果如何,也尚未可知。而在张本焱看来,搞创新、搞研发是有风险的,但也有希望,而不创新,不创造,不投入才是企业最大的风险。关键时刻。张本焱果断决策,一锤定音。

如果说“烧钱”搞汽研院引得诸多“质疑”,那张本焱决定跨界医疗器械起初更让员工们“不敢苟同”。2014年,日方基于长期合作建立的互信关系,拿着自己拥有的世界最先进的医疗科技——“EVAHEART植入式左心室辅助系统”找到了张本焱。

公司员工认为,做好自己的汽车零部件就好了,没有必要去涉足完全陌生的医疗领域,更何况是被誉为“医疗器械皇冠上的宝石”的三类高风险人工心脏,投入大、周期长,还有失败的风险。即使是做,公司完全可以选择引进成熟产品,愉快地做个销售商,“坐享其成”就好。

但当张本焱了解到,“心脏衰竭”是威胁人类健康的第一疾病杀手,也是所有心脏疾病走向的最终结果。全球心力衰竭患者约有2600万人中,中国就占一半,国内严重心衰患者约60万-70万人,心衰患者5年存活率低于37%。对于严重心衰患者,心脏移植手术是目前最佳的治疗方法。但因供体不足,我国每年心脏移植手术量仅300例左右。当机立断,他义无反顾地跨界引入“人工心脏”项目。不仅要做,还要自主研发。

“国外产品技术成熟、临床效果好,但超过百万元的销售价格,普通老百姓根本承受不起。通过合资手段,引进、消化、吸收海外技术,填补国内空白,降低售价,迅速造福人民。”张本焱说,这正是有担当的企业加大科技投入、创新发展要做的事。“我们来做这件事,就可以在这个产品领域上与世界发达国家的差距缩短至少20年。为了“永仁心”能够尽快上市,张本焱开启了“烧钱”模式。5年时间,这家企业没有任何“进账”,利龙集团投入近2亿元,从无到有地组建了30多人的技术团队。 

微信图片_20190620200051_副本.jpg

图:永仁心展示厅

艰苦跋涉:

“从无到有”的“弯道超车”

从驾轻就熟的汽车跨界“陌生又神秘”的医疗器械,成为国内首个“吃螃蟹”的人。“我们当时遭遇的困难和挑战可想而知。”张本焱称,当时,全球只有日本、美国、德国、法国可制造人工心脏,国内在人工心脏研发方面进展较慢,始终停留在临床前阶段,没有相关产品投用。“无论是技术、还是标准,甚至技术审批环节,都没有可以借鉴的经验。”

在张本焱看来,啃下“人工心脏”这块“硬骨头”必须迈过三道坎。首先,是行业的挑战,医疗器械行业的法律法规、国家药监管理体系、业务流程、行业本质及特征等。其次,是产品的挑战,包括“医学、生物学、流体力学、电子技术、控制技术、机械设计及精密加工制造”等多种尖端学科的综合运用,从产品研发、生产制造、质量管控、检测验证、型式试验、动物实验、临床试验等一系列科学试验及验证。此外,是来自医学的挑战。“三分手术,七分护理”。从如何遴选患者、术前培训、术后护理,以及患者回归家庭、社会等一系列适应性问题。一切从“0”开始。虽然我们是引进国外的先进成熟技术并进行消化吸收,但从技术条件到型式试验、动物实验、临床试验等每一个环节,大家都是“从无到有”的开创者。

“‘在绝境中学游泳’,不胜则败,机会只有一次。”张本焱坦言,要和国外的先行者“赛跑”,只能“再学习,再夯实,再构筑,再创新”。

事实上,从上世纪50年代起,欧美、日本等国家先后投巨资开发研究心室辅助系统,如今已进入技术成熟阶段。“永仁心”,也是日本早稻田大学、东京女子医科大学等科研机构历经50余年基础研究,由产品发明人、日本东京女子医科大学教授山崎健二及日本太阳医疗技术研究所研发团队历经20余年研究开发出来的科技产品结晶,已于2011年在日本上市销售,并获得了美国临床试验豁免及欧洲的销售许可,在国外有患者超过10年的应用实绩。

“时不我待,要做到世界最顶尖的技术,就得使劲跑。”张本焱称,加班加点!2015年12月,“永仁心”项目纳入国家食药监总局《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批程序》申报通道;2016年4月完成第一次注册检验;2017年11月获得国家食药监总局颁发的人工心脏《临床试验批件》;2018年1月23日在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成功实施第一例临床试验。 

目前,“永仁心”已完成14例临床试验,其0死亡率、0脑部并发症的试验结果,在去年日本东京召开的“全球人工脏器学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胡盛寿等专家称其为“全球最佳临床实绩”。2019年5月上旬,在重庆食药监局和国家技术审评中心举行的“质量体系审核”和提前注册申报的“专家审评会议”上,“永仁心”均圆满获得通过并受到专家们的一致好评。

其实,在过去利龙发展的这50年间,每一次难关、每一次决策,张本焱的每次成功又何尝不是在艰苦跋涉后的荣耀?

永不止步:

依然是开启新辉煌的序曲

在利龙集团的展厅中,记者看到出自张本焱在登泰山,祭孔庙后的一段话,书写于2011年的10月24日。这段话如是说道:“回首四十年之艰苦创业,无时无刻不深感处于‘殚精竭虑、诚惶诚恐、心系沉浮、亦喜亦忧’的揪绕之中……祭孔庙、登泰山,或瞻仰,旨在拜谒圣贤、博学笃行,或励志,宣示风雨共济、心坚如石,或践行,亦如志同道合、凝心聚力,或观日,意在登高眺望、志存高远,或祈福,祈求感恩天地、祈福未来。”

对于利龙今日之成就,在同事眼中,他既是上一代的开拓者,又是新一代的创新人。张本焱将其归功于利龙全体同仁的奋斗。

今年已经74岁的张本焱,原本早可以解甲归田,但他却选择了奔走在第一线,进入陌生的医疗领域。 

张本焱说,现在是第二次创业,利龙集团步入了一个新阶段、新起点。尤其是今年,将是“永仁心”取得“决战胜利”的关键一年。他有一种紧迫感。“今年我们要力争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上市投产,接下来,还准备加快导入小型化、轻量化的二代产品,实现产品迭代升级。”

张本焱坦言,历经几十年奋斗,到了人生的这个阶段,他更关心的是如何帮助年轻一代取得成功,而不是让自己变得更成功。他表示,利龙集团已经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面临着“市场、技术、人才、资金”等“四大课题”和“六大战略”决策,即技术创新战略、产品决策战略、资本运营战略、产业链投资战略、人才营运管理战略、市场发展战略决策。

“奋斗的人生没有失败,逆袭的岁月充满机遇。”张本焱相信,利龙集团的年轻一辈能够很好继承、传承、秉承“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传统文化精神,同时在当今科技快速发展变化形势下,更具国际化视野和勇于开拓创新的能力。

诚如走到展厅的最后:“回顾过去,利龙人充满丰收的喜悦;展望未来,利龙人满怀战斗的渴望,今天的成就,依然是序曲,更加令利龙人期待的是那中华复兴之梦的征途上,开启一幕接着一幕的辉煌大戏。”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 头条
  • 重庆
  • 悦读
  • 人物
  • 财富
点击进入频道

本周热榜

汽车

教育

美家

楼市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