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8月12日
时间:酉时(下午5点-7点)
地点:磁器口古镇
气温:28℃
△磁器口的街头巷尾到处都是人
“人!到处都是人,人山人海,人来人往,人头攒动……”
外地游客的朋友圈里,你总能找到这些关于磁器口印象的关键词,总离不开“人多”二字。不知从何时起,磁器口红了。无论是重庆本地人,还是外地人,甚至外国人,不论晴雨,不畏暑寒,总要往磁器口走一圈。理由也简单的让人觉得敷衍,比如,周末了,来磁器口逛一逛,放松放松身心;过节了,来磁器口走一走,感受下节日的热闹;来客了,领着来磁器口转一转,看看老重庆的文化……
白日里,潮水一般的人,填满了这里的每一条正街背巷,人挨着人,人挤着人,簇拥着前行。可如果你在暮色中走过磁器口,人没那么多,恰好你也用心观察过,恭喜你,你会找到一道特殊的风景,那就是这里的人——商家、游客、居民,千姿百态。
暮色已至,酉时的磁器口,一场露天的宴会即将开始。
卖酸辣粉的还要能说会唱
下午5点,磁器口的大牌匾下边,仍旧是黑压压的一片。如果以上帝视角往下看,来往的人群就像是一条融汇入海的大河,河的源头就在磁器口古镇中。
临近饭点,逛了一天的游客们也在古镇中各个饭点寻觅着美食,于是乎,如何招揽客人进店,这是饮食小吃商家们此刻最要下力气的工作。
“里面走那么里边奔,最香人的是酸辣粉,过路的君子来一盆,又辣又酸香喷喷,好吃!”听着这打油诗一般的即兴顺口溜,不禁让人以为是哪个文人有感而发,直到你穿过人群,看到站在当中的一名中年男子,操着笊篱,拍着一团糊糊,才会断定此人的身份——这是个买酸辣粉的大叔。
烹调简单,制作快捷,还能端着边逛边吃,最重要的是味道爽歪歪,这使得酸辣粉一直是古镇中最火爆的小吃,所以每到饭点,古镇中买酸辣粉的小店人总是最多的。
△游客奔走在各个商店之间
可生意一好,竞争就大了,几年来,古镇里酸辣粉店越开越多,同行竞争激烈,如何揽客,这成了粉店老板们最花心思的问题。一开始,有个店老板想出,把制作酸辣粉的地方摆到店门口去,让大家看看做酸辣粉的过程,也算是透明餐饮制作,让食客放心。
这一招果然好使,可很快,大家有样学样,没过几天,整个古镇的酸辣粉店都有人在门口现场制作。看来光制作还不行,还得出花样!店家们又开动脑筋,将简单的制作过程,搞得像杂技表演,于是就有了这样的场面:一个穿着白背心的汉子,手里操着铁笊篱,突然手往上一抖,笊篱一提,里边的糊糊飞起三米高,在空中画出个漂亮的弧形,然后又稳稳的落在笊篱中。
当然,也有失败的时候,一团糊糊没接住,啪叽落在路上,地上的面糊看起来像事故现场……
光是这些,大家都会,于是乎,花样又翻新了,如今在磁器口中,卖酸辣粉的手上不仅要有功夫,嘴上功夫也不能落下,必须要会编顺口溜,还得是即兴创作。
比如眼下,正街岔路口的一家酸辣粉店前,一个大汉手里一边拍着糊糊,一边唱着顺口溜。如果他斜扣着鸭舌帽,戴副墨镜,再换个“专业”手势,完全就是重庆本土的说唱歌手,行话也叫“Rapper”。
你以为这Rapper好当?对面酸辣粉店的说唱歌手看不下去了,马上也换上行头,操着笊篱,还没等这边的唱完,那边也来了一段即兴说唱,主动过来battle。马上,又有附近的酸辣粉店加入了战斗,吆喝声不绝于耳……这样的表演,雅俗共赏,游客们看的却高兴,不过,也有人觉得,这种的太市井。
△清新雅致的茶楼
热闹,才是古镇不变的主题!
要雅的,也有的是!往前走几步,清新雅致的茶楼前,一个身着青衣,头冠翎毛的旦角俏生生立在那里,英气十足,哐呔呔一个亮相,艳惊四座,引得游客们纷纷合影留念。和酸辣粉店类似,茶楼茶馆们也学着如此招揽生意,只不过茶楼是清雅之地,不能表现的太市井,于是,一个个青衣粉面,旦净末丑就出现在了店门口。举手投足韵味十足,眼神动作都带着功夫。
古镇的商家,从来不愁人少,但如何留住来往的客人,这需要花心思,比如,卖乐器的店铺前,弹着古筝的小妹妹一边开着手机直播,一边撩动琴弦,一曲《阳关三叠》细腻柔美,余音绕梁,既吸引了来往游客,也让网上的看客们饱了耳福;特产店的门口,总是站着将近1米9的大汉,络腮胡子大黑脸,到现在很多人也分不清到底是张飞还是李逵;以撸猫为特色的小咖啡厅,虽然店不起眼,但年轻的姑娘靠着门框,怀里窝着一只英式短毛猫,瞬间引了一群“猫奴”上前;一个个临街的小酒吧,驻场歌手靠在二楼的窗子边,露出英俊帅气的侧脸,配上沙哑苍凉的嗓音,立马征服了楼下路过的小姐姐们;最有名的的麻花店门口,总是排着长长的队,也总有些店员拿着刚做好的麻花,请路过的游客们品尝……
不过,如果你觉得只有商家在此“表演”,那就错了。晚上6点开始,重庆本地来此消遣的人越来越多,你会看到很特别的风景——一个个十八九岁,二十出头的小哥哥小姐姐,轻纱蝉衣,飘带抹胸,唐装汉服,恍然间让人感觉仿佛穿越到了古代。
除了古装,这里还能看到平时在写字楼里看不到的装扮——造型奇异的发辫绑着彩色的丝带,让姑娘们看起来个性十足;带着圆形民国墨镜出场的小伙,咋一看像极了旧时学堂里的教书先生……
“也并不一定是为了招揽客人,就是想让这里变得更热闹些,热闹了,才有意思!”咖啡店老板老胡在这里已经干了4年多,不管什么时候,磁器口都是热闹的,但这份热闹一半是来自游客,一半是来自商家,商家们的活跃点缀了这里的风景,游客们的聚集带动了这里的发展。
△静默的老居民区
这里还有着一些老重庆
与磁器口繁华一步之遥,仍然有部分地方有着老居民区,也许其中的大部分居民都已经变成了商户,不少民居也改作了小店,却仍然能从一间间老房子中,看到磁器口曾经的剪影。
不少居民都在家门口种满了盆栽,野花名木都放在这里,倒也有种独特而随性的美。这里保持了古镇的淳朴气息,里面还住着不少原著居民。稍显老旧的居民楼,诉说着这里的岁月和沧桑。
与隔壁热闹的磁器口比起来,老旧的居民区多了一份安静和祥和。这里还保留有老重庆街巷里的石板路和青瓦房,阳光透过老树的间隙,斑驳琐碎……
下午6点多,傍晚的阳光,透过屋檐之间的缝隙照下来,给老街添了几分和蔼。大人们把椅子摆在路边,打毛衣聊家常,小狗在旁边打盹,老人慢悠悠散着步。
这里的生活非常闲适,多年的老邻居在路边聊聊家常,似乎对都市的喧嚣丝毫无感。等到再晚一些,小孩回家,一群人又追着打闹跑过整条街。
对于这里的居民来说,下班回家休息一下,坐在门口吃饭,还能与路过的老街坊搭个讪,就是最好的生活方式。等到晚饭后,巷街上便没什么人了,大家坐在家里看看电视,或去茶馆打打牌,告别普通的一天。
宁静的居民区满满都是关于上世纪九十年代重庆的记忆,走进这些小街小巷,仿佛时光倒流。不过,这些老房子也即将告别历史舞台,不少房子的外墙上,已经打上了拆迁的红标,有的地方甚至已经开始拆墙破壁。
再热闹的宴会,最终也要散场,晚上7点过,游客们大多退出了场地,古镇的夜即将来临,也许后边是又一场狂欢,亦或是抒情的小夜曲,但最终都将因为人离去而归于平静。也许当天晚上,又会有无数个人的朋友圈晒出古镇的照片,并半埋怨半吐槽式的配上一句“到处都是人”,但真正懂得这里的人才会明白,磁器口的人,也是这里最靓的景。
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 景然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