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富 > 正文
“培训班粉丝”式的家长 除了交钱还会什么?
01-03 08:27:21 来源:中国青年报

中国青年报消息,中小学期末考即将来临,学生的寒假安排就被提上了议事日程。《都市快报》做了个小调查,受调查的学生,从幼儿园大班到初一,寒假安排几乎都已妥当。很多人报了培训班,有孩子一放假就开始上课,一直上到除夕中午。

这样的寒假生活让人心疼。如果说在校期间,学生的学习生活主要由学校安排的话;那么放假期间,就主要看家长的了。安排孩子的假期生活并不简单,可以说是每个家庭的教育观、人生观甚至亲子关系的综合体现。放假了,也不能彻底丢掉学习,这当然是对的,但“学习”不只有课堂学习一种模式。安排好寒假生活,让孩子既保持良好的学习习惯,又拥有和在校期间不一样的经历和体验,是每一位家长的“寒假作业”。

很多家长一到假期就把孩子扔进培训班的“海洋”,这当然是简便易行的办法,也显得孩子仍然在学习的道路上“奋勇争先”,不管效果如何,至少心里很宽慰。但是,如果孩子只是从一个教室换到另一个教室,这样的假期有什么意义呢?永远沦陷在“书山题海”中,孩子感到厌烦也很正常啊!

课堂所传授的,是前人总结过的、系统性的知识,但自己对社会、对人世间的观察和体验,却是一手的、鲜活的,带着热腾腾的气息。因此,放假了,走走亲戚也好,做做运动也好,养养花草动物也好,做一些平时想做而没时间做的事,让孩子们自己去经历、去感受、去思考,最符合假期“本义”的选择。

当然了,这个过程离不开家长的帮助和指导。有些家长安排孩子趁假期回老家来场深度游,要把家族的故事带回来;有些家长联系了环卫、公共交通等社会公共服务部门,让孩子去参观学习。这样的计划比报个培训班要麻烦得多,父母花更多的时间精力去参与,甚至陪孩子一起完成任务。但是,孩子在这个过程中的收获,绝不是课堂学习所能替代的。

更何况,教育除了传授知识之外,人格培养也是重要的部分。我们所处的是怎样一个世界,如何面对生活的苦难与幸运,怎样与各色人等相处、合作……这些问题,在课堂中并不能得到答案,必须要由孩子自己在生活中摸索。所以,躲在学校教育的象牙塔里,只能培养出面色萎黄、不接地气的孩子;在真实人生的摸爬滚打中,才能培育出健壮活泼的灵魂。

当然,对于稍大一点的孩子而言,寒假怎么过,自己也应该拥有一定的发言权。家长可以与孩子商量着办,这个过程,同样也考验着家长的能力。

总而言之,不报或者少报培训班,自己帮助孩子安排一个充实的寒假,这样的家长看似“佛系”,其实可能要付出更多的精力;而“培训班粉丝”式的家长,除了交钱之外,对孩子的关注,可能反而没那么多。不管是哪一种选择,相信“走心”一定比不“走心”要收获更多。

原标题:“培训班粉丝”的家长 除了交钱还会什么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 头条
  • 重庆
  • 悦读
  • 人物
  • 财富
点击进入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