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日,“一带一路”陆海联动发展论坛在重庆召开。在主题为“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实践探索与未来展望”的分论坛上,来自新加坡、塞尔维亚、黑山以及中国的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围绕这一主题掀起“头脑风暴”,为陆海贸易新通道的未来发展出谋划策,提供真知灼见。
现状:多国多港的基本格局基本形成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我们的国家新建了公路、铁路、桥梁,开展了不少环保和经济领域的合作。”塞尔维亚前进党主席团成员、监察委员会主席伊莱娜·武约维奇说,“一带一路”倡议促进了该国地区的稳定,也让当地的文化产业有了飞速的发展。
泰国开泰银行中国有限公司行长、执行董事彭立展说,“一带一路”这一倡议为全球贸易提供便利,创造就业机会,促进合作、互联互通以及可持续发展。从实践经历来看,有助于构建区域产业链,促进亚洲国家之间的贸易,为此,泰国提出了4.0战略框架下的东部经济走廊计划,旨在提升泰国的经济,打造世界一流的基础设施,与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是高度契合的。将进一步促进中泰之间的合作。比如说近期阿里巴巴在东部经济走廊投资了建立了智慧数字枢纽。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一带一路”战略研究院执行院长梁昊光认为,从倡议提出到深化,6年的探索足以看到,六廊六路、多国多港的基本格局基本形成,以基础设施建设为桥梁,探寻经济增长的新动能的新局面正在显现。
“随着一带一路深化推进,仅是铁路建设已经不能满足交通互联互通的需要,我们需要孵化出港口、公路、机场等各类基础设施的需求,实现了多维度的联通。”梁昊光说,当前,全球互联互通程度不断加深,技术标准、服务规范、便利政策等方面软联通显得格外重要,同时交通设施的完善、通关、签证便利等方面,有助于提高了民心相通,由高速发展向高效发展转型。
挑战:产能布局合作相对滞后
论坛上,专家学者专家在方言中,也提到了“一带一路”在践行的过程中正面临的挑战和风险,虽然实践逐渐深入,对这种风险和挑战的认识更加清醒。
“互联互通是基础,产业集聚才是关键,只有集聚才能形成规模经济效益,才能让各国真正从增长和就业中获得实实在在的好处,也才能够有动力获得持续性的合作。”云南财经大学印度洋地区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朱翠萍教授发现,在“一带一路”框架下的中缅经济走廊,目前的公路已经修得很好了,但是物流、人流、贸易流、商品流这些还没跟上,“也就是说,我们的产业布局和产能合作,还相对要滞后一些,基于互联互通,特别要注意处理好贸易和产业之间的关系,这是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广东国际战略研究院秘书长李青强调说 ,“现在的国际环境变得非常复杂,各个国家都会面临他们自己的挑战。在这样的背景下,如果要让“一带一路”的倡议变得更加务实、更加可持续发展,只有通过国家与国家之间,国家与地方之间,各自的战略和地方经济的发展来进行对接,这样的话,才会让“一带一路”做深做实。
建议
扩大运输服务市场对外开放程度
展望未来,国内外专家学者根据现阶段存在的短板,纷纷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丝路规划中心主任蒋志刚提出,在“一带一路”实施过程中,金融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他认为,要充分发挥开发性金融作用,创新金融模式,为更多企业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保驾护航。
重庆综合经济研究院院长易小光提出,重庆构建开放型经济体系,首先要在谋篇布局上下功夫,构建重庆融入“一带一路”全方位、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新格局。继续扩大对外开放,充分发挥中国重庆自由贸易试验区和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的作用,拓展重庆内陆开放高地的高度、广度、深度。
从更大的领域来看,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研究部巡视员刘培林教授,打了个形象的比喻,“陆海贸易通道并不仅仅是作为一条南北线,应该基于它形成一个网。”刘培林说,可以充向西延伸和陆海贸易新通道交叉起来,形成一个四通八达的网络,这样就能让北部地区、温带地区可以和东南亚地区、亚热带地区的农副产品进行往来,促使整个东盟和南亚甚至更广大地区,围绕制造品开展更加便捷的贸易和投资活动。
此外,目前陆海贸易新通道陆上部分是中国企业提供服务,未来可扩大运输服务市场对外开放程度,吸引国际上领先的物流公司,以多种方式参与陆海贸易新通道本身的建设,以及参与陆海贸易新通道物流公司的投资和运营,这样能形成一个繁荣的生态体系。这不仅会提高物流体系的效率,也有利于多方面汇集货源,提高陆海贸易新通道的利用效率。
上游新闻·重庆商报记者 郭欣欣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