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9月份,中国体育利好政策频出,20天内国务院连续出台两个文件,关键词是全民健身和体育消费。文件中提到,实施全民健身行动,努力打造百姓身边的健身组织和“15分钟健身圈”。推行运动水平等级评定制度,根据不同项目、年龄段特点,制定专业和业余统一的等级标准,培养健身技能,增强体育消费粘性,激活健身培训市场。
在业内看来,健身房体育消费将迎来利好。一个现象是,自2015年以来,国内的健身企业以每年50%以上的高速增长,健身企业是10年前的26倍。近年来,也出现了像超级猩猩这样的健身潮牌,以及像keep这样的线上明星健身平台。但另一边,中国健身行业的融资一直以来都比较艰难,始终没有跑出规模很大的公司,以及探索出可行的盈利模式。
如今,关于健身房的冰与火之歌已经奏响,风口打开,健身企业如何站上风口迎接新的机遇,成为他们需要思考的问题。
无奈,投资百万元仅一年就转出
就在今年6月份,在重庆健身行业摸爬滚打7年的谢星(化名),将去年投资的健身工作室易手了。在他之前,附近开了不到一年的健身房也关门了。冬天临近,健身房淡季即将来临。近一个月,重庆的健身圈几乎隔几天就有健身房转手的信息放出。
9月23日下午2点,渝中区一座大厦里的健身工作室内,只有一位年轻人在做“划船机”。
“这个时间段不是健身高峰期,午休和下班之后可能会多一点。”健身房老板解释说。事实上,他也是才接手这个健身房几个月,上个老板连同场地、器材和教练一起“打包”转给了他。
在重庆,健身这个赛道不断有入局者。
以大坪区域为例,根据公开信息初略估算,仅连锁健身房和健身工作室就有近30家。就在去年3月,谢星和朋友投了100万,开了一间300多平米的工作室,“从选址到设计,我都亲力亲为。”这些热情投入背后,都是对健身行业前景的看中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三个月后,渝北区一家健身房要转手,谢星又花了100多万接盘,将单个工作室变成了“连锁”。
“确实不好做,再坚持就是不断亏钱。”说起这两笔投资,谢星有些无奈。他透露,一直以来都没有找到好的盈利点,反而是同行竞争越来越激烈,在他们开店后,下半年周边区域又接连开了两家健身房。投入的钱不仅没有收回本,连平日经营有时候还要“倒贴”。
今年年中,谢星将其中一个店转手出去,及时止损。
震惊,至少一半健身房都在亏钱
谢星将健身房转手之前两个月,附近也刚刚有家健身房关门了。
在重庆,每天至少有一家健身房在考虑或者正在转手。“特别是最近一段时间,转手的健身房特别多。”一位不愿具名的健身房经营者透露,重庆的健身房老板都在一个圈子,一般有转手的信息,很多都先发在微信群里,“冬天是健身房的淡季,单打独斗的健身房就更不好做了。”
除了个人健身房生意不好做,一些健身连锁品牌也有危机。就在今年6月份,知名健身连锁品牌浩沙在国内多个城市都出现了陆续撤店的情况,相关新闻铺天盖地,让整个行业震惊。
天眼查数据显示,自2015年以来,我国经营范围或企业名称包含“健身”、“健身房”的企业数量,每年保持50%以上的高速增长。2016年、2017年、2018年迎来井喷式增长,新增健身企业分别突破1万家、2万家、3万家。目前,健身企业数量约为五年前的7.6倍,10年前的26.5倍。数据同时显示,目前在重庆,经营范围包含“健身”的企业就有2万多家。
“体育肯定是朝阳行业,但投资健身房是不是一门好生意,我现在不太乐观。”谢星在自己投资健身工作室之前,也有多年的连锁健身房工作经验,在线下健身行业摸爬滚打这些年,给他的直观感觉是:生意越来越难做。
据业内人士透露,健身房至少一半都在亏钱,能持平的是少数,“大部分亏钱的都差‘金主爸爸’。”真正有所盈利的健身房几乎都是连锁经营,背后有着雄厚的资本支持。
尴尬,门槛低获客难销课少
健身房的经营者们面临着同行和消费者的双重压力。
“进入健身房的门槛太低了,可是进入行业之后的存活率更低。”谢星透露,只要有钱有教练,不管你有没有行业经验,就能马上开一间健身房,“搅局者众多,有的甚至是为了赚快钱,低价竞争,整个行业并没有良性发展。”
此外,在重庆有很多健身房的投资者本身就是健身爱好者,事实是他们中很多人对这行并不真正了解,“这次健身房投资失败以后,我对健身行业也有了更深的认识。”
记者了解到,一般来说,投资一间健身房的前期成本至少要100万,有的甚至在两三百万。运营成本则主要分为场租和人力,大约各占一半。
目前传统的线下健身房,大多采取预售卡或预售课模式。虽然大家的健身意识越来越强,可是对于传统的“硬销”模式非常抗拒,消费者对于专业服务以及健身所带来的效果也更加看重。
▲按次付费的超级猩猩更受年轻健身群体的喜爱
“国内健身房投资没有盈利的主要原因,还是行业普遍低毛利,甚至现金流为主的运行模式。”国内健身内容品牌GymSquare精练创始人唐欢在接受上游新闻·重庆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要获得稳定的利润,对健身房的获客和销课有更高的要求。
也就是说,除了要应对市场的激烈竞争,健身房的经营者们要生存还必须赢得消费者的良好口碑。
希望,行业冬天里酝酿内容春天
目前,在国内健身行业也存在一些成功的投资案例。唐欢认为,其中最典型的是乐刻运动和超级猩猩,“两家先后完成了数亿元人民币的C、D轮融资,但盈利模式还在探索中。”
▲Keepland探索出一条从线上到线下的变现之路
“接下来肯定会有一个大浪淘沙的过程。”在采访时,不少健身行业从业者都提到,仍然看好这个赛道,但是要活下去和活得好必然会经历痛苦的过程。
唐欢表示,未来健身房的发展在于差异化,核心是课程和内容的差异化。“针对中国消费者的健身需求,提供不同的健身服务。”他称,不管是团体课,还是私教课,行业都面临着差异化更新的需求。
“冬天健身房淡季来临,行业可能会面临新的关店和整合潮。但健身行业的冬天可能是内容的春天,未来寻求差异化的竞争,本质上是内容服务的差异化。” 唐欢说。
上游新闻·重庆商报记者 吴金明 谈书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