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图:宋嘉乐
2019年最后两天,两大知识付费顶级IP——吴晓波和罗振宇相继举办了跨年演讲。随之出现的是一大堆重新定义的名词:躬身入局、我辈、攀岩模式、苟且红利、中国红利……但是与往年的“全网热议”相比,今年的“知识跨年”面临显著的降温。
据百度指数数据显示,吴晓波和罗振宇的IP搜索指数在近几年岁末年初都出现明显的峰值,关键词“罗振宇”在上一个跨年节点触达顶峰。但明显的是,今年与去年相比,热度大减。那么,知识付费为何会火,这种类似的演讲和产品还会继续火下去吗?
首先,我们要看看罗振宇和吴晓波究竟有多火,他们的客户群在哪里。
在广大三四线城市,听说过罗振宇和吴晓波的人不是那么多。在笔者老家,相信在路上随机问问谁是罗振宇和吴晓波,相信会有一半人会是一脸懵逼的。而那些每天忙着生存奔波的人群,其实没有精力关注他们。那么罗振宇和吴晓波等的受众是谁呢?他们的客户群体,最主要存在于一二线城市和部分经济发达的三线城市,受过一定教育,同时有着一定的财富焦虑和发展焦虑的人群。这些人群有着一定的积累和知识水平,但是相对而言,他们信息接收量大,快节奏的生活使得他们更加容易焦虑,但是他们没有更多的时间来读书,所以他们成为了知识付费的信徒。
其二,知识付费天王的内容有用吗?笔者认为,确实是有一定用处的。首先他们通过文字和语音的形式传递了一定的知识,将一些高门槛的知识进行了转换,以更为亲切的形式来贴近受众。但是笔者部分同意汪丁丁的话,一流的知识是无法转换的,你无法通过学习薛兆丰的奇葩说的言论或者看书,成为经济学家或者以此作为工作,你也无法通过听他们的课成为职场达人。这和学历教育以及获得执业证书完全没有相同的效率。
笔者认为,这些付费知识的用处,一方面是普及了一些知识,另外一方面可以理解为心灵按摩。但是这类产品使用多了,还可能有毒,因为为了能够通俗化地解释概念和传播知识,有时候就会对本意进行曲解,或者用过于急功近利的方式来传播一些概念。
经济学上有“边际效用递减”的概念。罗振宇等的知识付费刚开始大行其道,现在又出现衰减,这与边际效用递减密切相关。通俗地说,一部分人开始听的时候觉得有道理,后面听多了就发现新意不多,对个人工作生活也没太大帮助,就会选择离开;当一批人发现没新意了之后,就需要不断发展新的客户。讲的人自身也很辛苦,需要不断找新理念和话题。
此外,罗胖等传播的一些社会趋势的观察,是最容易引起人们注意也是知识付费网红最乐于分享的话题,因为这些话题很容易玩文字游戏,看起来可以似是而非。比如说今年的几个概念,运用到前几年问题也不大。
笔者认为,这类演讲和产品未来的前景值得观察,对于知识付费网红的体现形式和商业机构来说,也需要谋求不断转型。但是社会总是有这个需求的,也确实是对一些用户有一定的帮助,至少在心理和常识上提供了一些非系统化的知识,也不能完全说是收割智商税。
(本文作者向坤,财经专栏作家,互联网协会专家,上游新闻专家顾问)
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上游新闻立场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