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的一季度不平静,全球疫情揪人心,资本市场风雨动荡,人们无法选择重启,却在以一种更主动的心态应对。在春节后的“宅经济”中,老百姓更加关心自己的“钱袋子”,大家对于“理财”的关注度迅速提升。
2020年4月16日,度小满金融(原“百度金融”)联合百度指数、北大光华-度小满金融科技联合实验室,发布“2020年一季度国民投资理财情绪指数”,数据显示,一季度“美股”、“A股”、“黄金”、“原油”、“债券基金”五大理财热词关注度上升最显著。其中,“A股”关注度环比上涨6.67倍,“黄金”关注度环比上涨1.85倍,“美股”更是因为历史罕见的多次熔断,关注度上涨达40倍。
美股、黄金等理财热词关注度全线上扬
国民投资理财情绪指数对股票、房地产、债券、基金、黄金、保险、互联网理财及原油等理财热门关键词的搜索关注度进行统计发现,一季度,各类理财热词关注热度“全线上涨”,尤其春节后持续走高,3月中旬达到高点。
整体看来,2020年第一季度理财热词“美股”关注度最高,同时“黄金”、“原油”等全球大类资产同样关注度很高,这表明,大部分时间“宅在家里”的老百姓,对国际局势变化十分关注,“美股”在3月份4次熔断的历史性事件以及“油价”罕见跌破每桶20美元等国际形势都极大地吸引了人们的目光。同时,全球疫情爆发的背景下,老百姓对国内可投资理财产品或渠道,如“A股”、“基金”、“保险”等的关注度亦明显升温。
值得注意的是,前述理财热词与一些宏观概念热词存在显著的相关性,“人民币”、“美元”、 “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均与“美股”、“A股”、“债券”等理财热词有较强的正相关性,同时“新基建”、“医疗”、“半导体”等关注较高的行业热词也与各类理财热词有较强的正相关性,说明老百姓在关注理财的同时都对宏观政策保持同步关注。
“宝宝”们破2 A股、黄金、债基、QDII关注度上升
在这个不寻常的2020年,老百姓们越发关心如何让自己的财富保值增值。
全球资本市场在开年一度出现股市、债市、黄金价格“齐跌”,而后在美联储带动下,各大央行纷纷降息或加大量化宽松政策。现阶段,大类资产表现暂时回归平稳,但疫情下的全球经济仍存在新的不确定性。
回到国内市场,近年来老百姓最熟悉的现金类理财品要数互联网“宝宝”们,但春节后,“宝宝”们的收益率一路走低,并在4月初破2。正因如此,人们正在更积极地寻找新的理财投资渠道。
数据显示,国内个人可投资的投资理财品种,“A股”、“黄金”、“债券基金”、“QDII”四大热词在一季度的关注度上升显著。
现阶段,伴随国内疫情缓解、全国复工复产,以及货币政策对国民经济的大力支持,“A股”整体关注度在一季度大幅增长了6.67倍,国内股民的“抄底”冲动十分明显。
国际疫情局势尚未明朗、全球央行大放水叠加经济增速放缓之际,黄金的避险价值也再度凸显。今年一季度,“黄金”关注度快速上涨了1.85倍。
股市震荡,“基金”的关注度明显提升。一季度,“基金”大类热词的关注度环比上涨1.27倍,其中“债券基金”、“QDII”关注度上升最快,升幅分别达到1.56倍和1.54倍,“货币基金”、“股票基金”、“指数基金”也分别提升了约90%,“基金定投”一词的关注度也提升了58%,而整体看来,“指数基金”在所有公募基金产品中的整体关注度相对最高。
相对比金融投资产品,“房地产”在理财热词中的整体热度相对较低,其实通过2019年的国民投资理财情绪指数历史数据显示,房地产大类情绪去年整体呈现平稳走低态势。
95后对“互联网理财”、“银行存款”更关注
值得注意的是,在一季度宅在家的日子里,年轻人成为理财主力,85后和90后(25-34岁)以及95后(18-24岁)人群在绝大部分理财相关热词的关注度占比中都位列前两位。
有趣的是,95后人群对“互联网理财”、“银行存款”更为关注,人群占比最高,分别达到42.82%、49.98%。由此可见,互联网时代成长起来的新新人类的理财意识培养较早,且低风险理财品对他们而言更易入门,他们也更倾向于信赖互联网理财平台。
数据还显示,一季度,宅在家里的男性整体更关注理财市场动向,对于权益类的投资品种尤为关注,例如“A股”、“港股”、“美股”的关注度人群中,男性占比都超过65%。而“原油”这一热词中,男性占比更是超过71%。
相对比,女性更关注受托理财,这与2019年国民投资理财情绪指数也显示出相同的情况:女性在“基金定投”、“互联网理财”等热词的关注度中占比高于男性;同时,在疫情下,女性对“重疾险”、“大病险”等保险相关热词关注度也更高。
在地域分布看,广东的老百姓理财关注热情最高,其次是浙江、江苏、上海长三角地区以及北京。值得注意的是,广东和浙江人最关注基金;江苏和河南人最为关注银行存款类理财产品;黄金最受广东、浙江和江苏人关注;广东、北京、上海则可能是抄底QDII的主力军所在地。
上游新闻·重庆商报记者 孙磊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