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子晚报消息,对求职者来说,简历理应力求实事求是,但如今,让简历“看上去更美”却成了某些人赚钱的生意。
记者在某电商平台以“简历优化”为关键词,搜索到2万多条相关服务信息,价格从几十元到上百元不等。记者以应届毕业生的身份,在淘宝选取了一家“优化简历”的店铺,客服人员初步了解情况后表示,“优化”一份中文简历65元,4小时交稿,随后为记者分配了简历执笔老师,并称其“具有十多年人力资源从业经验”。记者提交基本信息3小时后,一份“漂亮简历”新鲜出炉。但仔细阅读发现,一些记者从未提供过的工作内容和证书被写在了简历上,如“计算机二级证书”“驾驶证”等。
商家让简历“华丽变身”的同时,也为求职者埋下了重重“雷点”。
雷点一:“优化师”身份造假,当心被蒙骗。记者发现“简历优化”项目大多宣称“核心老师为10年以上大厂专业HR或猎头”,甚至不同店铺还会使用一模一样的广告页。
雷点二:“无中生有”内容造假,当心被HR“拉黑”。
雷点三:前脚“简历优化”后脚“骚扰电话”,当心隐私被泄露。记者发现,虽然大部分商家承诺保障顾客的信息安全,但依旧存在隐私泄露的情况。
雷点四:评价标准不统一,当心陷维权困境。黑猫投诉平台显示,今年4月,一位匿名用户投诉某平台的“简历优化”服务,称简历经过多次修改并无实际变化,优化师与其从事行业不匹配,要求退款。但商家则表示,买家已享受简历优化、内容修改、更换导师等权益,无法进行退款。
在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看来,求职者简历不应依赖他人进行“优化”,且应以真实为底线。“如果在简历上造假,将给未来的求职和职业发展留下失信污点。”熊丙奇说。
上海锦天城(天津)律师事务所合伙人王忠琦律师强调,简历造假可能涉嫌违法。此外,专家认为,应对证件、履历的制假、造假行为加强监管,严厉打击简历“整容”背后产业链,营造公平的求职环境。同时,求职者也应树立正确就业观,比简历更重要的是提高自身竞争力,“优化简历”不如优化自己。
原标题:简历“整容”成生意? 当心“敲门砖”变“绊脚石”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上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