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富 > 正文
央行金融稳定报告提醒:第三方互联网平台存款业务极易导致“存款搬家”,相关产品已下架
09-04 09:48:16 来源:红星新闻

红星新闻消息,记者从中国人民银行获悉,央行于近期发布了《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21)》(下称《报告》),对2020年以来我国金融体系的稳健性状况进行了全面评估。

▲报告封面截图

《报告》中专门提到了近些年来备受关注的互联网金融风险情况。《报告》提到,一些银行借助互联网平台的流量和场景优势,通过第三方互联网平台销售个人存款产品,突破了经营的地域限制。此类产品已成为部分中小银行跨区域吸收存款、缓解流动性压力的主要手段,加大了风险外溢的隐患。今年1月,银保监会、人民银行出台文件对第三方互联网平台存款业务进行规范。

一些银行借第三方互联网平台吸收异地存款

加大风险外溢隐患

《报告》中指出,近年来,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一些银行借助互联网平台的流量和场景优势,通过第三方互联网平台销售个人存款产品,突破了经营的地域限制。此类产品已成为部分中小银行跨区域吸收存款、缓解流动性压力的主要手段,加大了风险外溢的隐患。今年1月,银保监会、人民银行出台文件对第三方互联网平台存款业务进行规范。

《报告》指出,银行通过第三方互联网平台销售存款产品,平台提供存款产品的信息展示和购买接口,不改变客户与银行间的债权债务关系。

其中,平台存款产品均为个人定期存款,以5年期存款产品为主(占比63%),利率普遍较高,年利率最高4.875%,已达到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要求的上限。近半数产品起存金额仅50元,购买流程简便快捷,客户通过在平台开立的II类银行电子账户即可完成存款产品购买,并可随时提前支取。

第三方互联网平台存款规模增长迅速,合作银行主要为中小银行,多家高风险银行大规模吸收异地存款。《报告》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末,约89家银行(其中84家为中小银行)通过第三方互联网平台吸收的存款余额约5500亿元,较2019年末增长127%。其中,央行评级8级以上的高风险银行吸收存款余额占比近50%。

《报告》提醒:

第三方互联网平台存款业务,极易导致“存款搬家”

《报告》分析认为,互联网平台中往往存在违规开展代办储蓄业务。如平台为客户提供了产品购买接口,进一步掌握存款产品的运营、数据和客户权限。

另一方面,一些强势平台甚至限制客户在银行自有渠道(如手机银行APP、网上银行等)对相关产品进行查询和存取,客户只能通过平台操作。这种模式下,《报告》认为,平台事实上未经批准开展了代办储蓄业务,违反了《储蓄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

此外,《报告》指出,一些地方法人银行突破经营的区域限制,借助大平台品牌和流量优势,与互联网平台合作在全国吸收存款、发放贷款,偏离了服务当地的经营定位,与其自身的风险管理能力不匹配。银行和平台没有利用现有技术手段识别客户与银行经营区域的匹配性,为逃避监管,甚至刻意屏蔽部分监管力度大的重点地区。

而从扰乱存款市场秩序来看,《报告》分析认为,一些平台对存款产品按利率从高到低排序展示,加剧了银行竞价揽储的行为,推升银行资金成本。部分银行为了吸引客户,甚至通过缩短付息周期、提供现金奖励或发放购物券等方式变相提高存款产品利率,这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的要求。

《报告》指出,银行借助互联网平台异地吸收存款,会导致优质流动性资产充足率和核心负债比例等流动性指标高估,不能充分反映银行的风险状况。此外,声誉风险的影响也被强化,一旦银行或平台出现负面舆情,极易导致“存款搬家”。

基于以上问题,2021年1月,银保监会、人民银行印发了《关于规范商业银行通过互联网开展个人存款业务有关事项的通知》,叫停通过第三方互联网平台开展的定期存款和定活两便存款业务,不得再新增业务,存量业务到期后自然结清。目前,第三方互联网平台存款产品已经下架。

为了限制地方法人银行盲目扩张,督促其回归服务当地的经营定位,2021年2月,人民银行明确地方法人银行不得以各种渠道异地揽存,存量业务到期后自然结清。从2021年第一季度起,地方法人银行吸收异地存款情况纳入宏观审慎评估。

原标题:央行金融稳定报告提醒:第三方互联网平台存款业务极易导致“存款搬家”,相关产品已下架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上游

举报
  • 头条
  • 重庆
  • 悦读
  • 人物
  • 财富
点击进入频道

本周热榜

汽车

教育

美家

楼市

视频

举报内容
低俗色情 广告 标题党 内容重复 有错别字 排版错误 侵权
获取验证码
请先完成短信验证
取消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