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一年里,来到人世间仅18个月的女婴妍宝(化名),已经历了五次全麻植皮手术。她今后将要面对是更为残酷的现实。
2021年5月10日,成都市成华区丛树家园小区内,发生了一起震惊全国的电动自行车自燃事故:一辆被推入电梯试图进入高层住宅充电的电动自行车莫名起火,造成包括当时只有5个月的女婴妍宝全身45%皮肤烧伤、怀抱妍宝的外婆全身75%皮肤烧伤。
近日,上游新闻(报料邮箱:cnshangyou@163.com)记者回访当事各方发现,过去这一年中,妍宝的母亲通过短视频平台向公众分享了生活的日常、补贴家用,喜怒哀乐都在一条条视频中。曾经燃起大火的电梯间内,已不再有电动自行车的痕迹。
▲事故发生后不久的妍宝。图片来源/成都电动车烧伤宝宝妈妈
治疗一年后孩子疤痕增生严重
2021年5月10日的事故发生后,妍宝和外婆在电梯中的遭遇,通过社交媒体瞬间传遍了全国。
某网络筹款平台为妍宝和外婆开通了筹款账户,一开始设定的100万元筹款目标几乎是“秒无”。根据媒体不完全统计,妍宝父母接收的社会募捐总金额,最保守估计达到170万元。
5月5日以来,上游新闻记者曾多次联系妍宝的母亲刘女士和父亲,试图就妍宝自事发以来病情治疗情况、接收捐款总金额、捐款使用情况等进行了解,但妍宝的家人均明确拒绝接受采访。
妍宝的母亲从事发后一直在短视频平台以“成都电动自行车烧伤宝宝妈妈”的身份,分享妍宝的求医与生活日常,用短视频记录了妍宝的坚强与抗争。
刘女士的短视频账号显示,2021年7月2日,妍宝在重庆西南医院接受了第二次手部植皮手术。除了两只手的大拇指外,其余手指指尖全部掉落无法修复。同年8月,妍宝提前出院。刘女士称,当时只能回家自行给宝宝做康复按摩治疗,待康复门诊开放后再每日挂号让康复医生做治疗。
事发近一年以来,妍宝全身的伤口基本愈合,但全身疤痕增生严重,疤痕面积没有得到有效控制。上游新闻记者获得的一份妍宝的病情说明书显示,妍宝火焰烧伤两度至三度40%,陈旧性创面三度18%。“患者烧伤面积大,创面深,需要多次手术治疗。”刘女士在社交媒体中表示,孩子烧伤面积部分几乎为深三度,大多都会留下疤痕,疤痕的整容修复需要等到十岁左右或者更大些才能进行,抗疤痕治疗和皮肤的整容修复需要数十年时间,甚至伴随小孩的前半生,“很多人认为小孩子应该会恢复得很快,其实在疤痕增生这一点上,由于小孩子的新陈代谢快,生长发育也快,随之疤痕增生也较成年人更严重,更难以控制。”
事发一年多以来,妍宝一家三口的日常生活,多为在家为妍宝做手指康复训练,以期恢复手指抓握能力。刘女士说,妍宝在家的训练效果并不是特别好,疤痕增生严重,双手手指十分僵硬,左手已经疤痕挛缩,导致左手小指上翘严重,头部、两额也因烧伤无法长出头发。相关专家建议,因为妍宝烧伤深度为深三度,等到十岁左右再对妍宝进行整容修复。
2021年11月17日、12月30日,妍宝分别进行了两次激光手术,双手留下了白色印记和血印。上游新闻记者注意到,今年4月6日,一家医院的整形外科给刘女士发来短信,通知妍宝的整形“手术预约安排在2023年3月左右”。
▲妍宝母亲刘女士通过短视频平台分享生活日常。图片来源/成都电动车烧伤宝宝妈妈
受害女婴妈妈誓要追责到底
丛树家园小区电梯中的遭遇,给妍宝的家庭带来了巨大的变故。由于妍宝和同时受伤的外婆都需要人照顾,事故发生后一家人的生活近乎陷入停顿。
除了生活动态,刘女士也通过短视频账号“带货”。“成都电动自行车烧伤宝宝妈妈”主页的“商品橱窗”中,有超过200件物品,页面数据显示已售数量超过1.1万件,商品内容包括了驱蚊液、纸尿裤、辅食机等婴儿护理产品,同时还有蛋糕食品,拖鞋日用品等。刘女士曾在视频中回应说,妍宝后期恢复费用花费巨大,仅孩子头部需要坚持使用的祛疤贴,“五片都快将近一千块”,“开通了橱窗,希望大家多多支持。”
对于公众关心的事故追责问题,刘女士曾表示,曾接到相关权威工作人员提醒,肇事车主及相关涉事人员没有赔偿能力,电瓶车及电池皆为组装车,无法追责厂家,让她做好心理准备。
“宝宝未来的康复治疗需要数十年时间,我真的不知道以后该怎么办。难道就这么一句没钱赔,宝宝和妈妈就这么白白被无辜烧伤毁掉一辈子吗?我不是大慈悲大度之人,毁我可以,但毁我的孩子和妈妈,那坚决不行!为了妍宝,我会拼命追责到底,哪怕用尽我的一生,也要让所有相关涉事人员承担应有的责任,不管是民事还是刑事。”
视频分享治疗日常的几个月里,刘女士一家收到了各地热心网友寄来的许多爱心物品,包括婴儿的衣物、奶瓶及一些生活用品。与物质相比,更多的还有心理上的鼓励,“阿姨看到你的笑容真的很可爱,希望你早日康复”、“宝贝一定要好起来”、“老天会给她另一种幸福的”。
▲5月10日,成都丛树家园小区显著位置张贴有禁止电动车上楼标识。摄影/上游新闻记者 沈度
事发小区已安梯控设备禁电动车上楼
2021年5月10日电动自行车自燃事故发生后的次日,上游新闻记者在事发楼栋发现,虽然电动自行车伤人悲剧就在眼前,但事发楼栋仍然有居民将电动自行车通过电梯转运至家中充电;1楼的门厅处,也都停放了大量的非机动车辆和杂物。
事发后,成都市物业管理协会和当地应急管理部门也出台了多项措施,严格禁止电动自行车上楼等行为。
今年5月6日,上游新闻记者再次前往成都市成华区丛树家园小区9栋,记者随机探访了丛树家园小区9栋1单元、2单元50%的楼层,均未发现有电动自行车在公共区域停放、充电。丛树家园小区内,每个单元门口最显眼处,均张贴了“严禁电动自行车上楼充电”的宣传标语,门厅处原本停放的非机动车和杂物也被清理干净。
有小区居民告诉上游新闻记者,去年事故发生后,小区物管就严禁居民将电动自行车带回高层家中,物管还在地面设置了多重的阻车设施,阻止居民将电动自行车带回家中。
小区物管工作人员对记者表示,在当地有关部门的支持下,丛树家园小区内的居民用电梯均已经安装电梯控制设备,一旦有电动自行车进入电梯,电梯即停止工作,“从技术上杜绝了电动自行车上楼情况的发生。”
上游新闻记者注意到,丛树家园小区将非机动车停车棚划分为充电区和非充电区,其中充电区引入第三方提供的智能充电设备,用户通过扫码即可充电,收取费用按照电动自行车的功率不同而定价,价格透明,从根源上解决了居民不愿意将电动自行车停放至非机动车库的问题。
2021年9月,妍宝母亲刘女士曾对外表示,成华区警方已将收集的相关证据移送至检察院,检方将依法以失火罪对相关责任人提起公诉。民事赔偿方面,专业律师也将协助受害者向当事各方提起民事赔偿,但截止目前,案件进展尚未对外披露。
▲丛树家园小区对非机动车充电采取扫码管理,杜绝上楼充电情况。摄影/上游新闻记者 沈度
破解电动车上楼难题任重道远
因为电动自行车的大量使用,电池起火燃烧造成的安全事故时有发生。成都丛树家园事故发生两个多月后的7月18日,浙江杭州琪琪一家三口外出购物时,琪琪与爸爸所在的电动自行车在马路上突然爆燃,父女被严重烧伤。2021年12月11日,被烧伤的7岁小女孩琪琪离世。
接连两起电动自行车自燃事故的发生都带来了惨痛后果,这让全社会对公众身边这一普及又危险的交通工具产生了警惕。电动自行车进楼,风险隐患大。早在2017年,公安部就发布了《关于规范电动自行车停放充电加强火灾防范的通告》,其中对电动自行车停放充电行为进行了规范:严禁在建筑内的共用走道、楼梯间、安全出口处等公共区域停放电动自行车或者为电动自行车充电。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治安应急警务教研室主任寇丽平教授曾介绍说,一些电动自行车由于自身设计问题和不规范使用,电池在充电过程中因过载、短路、接触不良等易起火甚至产生爆炸,加上车辆外壳、坐垫、控制器、灯具等部位通常使用易燃可燃材料,起火后燃烧速度快,短时间内就会产生大量有毒物质,极易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丛树家园小区电动自行车自燃事件发生后的次日,成都市物业管理协会紧急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物业服务区域电动自行车停放充电管理的紧急通知》,要求各物业服务企业对楼梯间停放电动自行车行为予以坚决制止并组织清理。
成都一家物业管理公司负责人李俊告诉上游新闻记者,针对丛树家园小区事故的教训,成都几乎所有的物业管理公司都出台了严格的管理方案,严格禁止电动自行车上楼,“有的直接在行人区入口就做了硬隔离,不让车子进人行区域,有的条件好直接装了梯控设备,技术上实现了阻隔。”
李俊提出,包括物业管理、居委会、应急管理部门在内的各方,应该把包括电动自行车安全在内的民居消防安全作为长期工作来抓,加大有针对性的宣传教育,让广大居民真正了解电动自行车引发火灾的危险性,自觉遵守相关规定,相互监督、相互督促,形成预防电动自行车火灾、阻止电动自行车进楼的共同体。针对居民区电动自行车充电难、充电贵等问题,李俊也建议相关部门在规划建设小区时,应该为电动自行车的充电、停放设置合理的区域,采取科技手段解决充电问题。
李俊建议,对电动自行车进楼以及私改电动自行车等行为,监管主体不明的问题仍然存在,物管没有执法权无法直接处理,多龙治水的现象仍然存在,他希望能够明确安全监管主体进行纠正和处罚,“如果这些服务工作到位了,再发生电动自行车进楼的问题,不管是物业还是有执法权的管理部门,都应该采用果断措施,保护居民楼内绝大多数人的安全。”
上游新闻记者 沈度 实习生 冯欣怡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上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