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7日国内主流媒体观点聚合:
行人横穿马路被处罚的警示意义
今年3月,四川成都一男子横穿马路引四车相撞后逃离现场,民警通过沿途走访和调查将其挡获。近日,该男子因实施扰乱其他公共场所秩序的违法行为,被处以拘留五日的行政处罚。在不少人的认知中,非机动车和行人相对于机动车来说是弱势的一方。因此,进行交通事故责任认定时,应该“偏向”他们一些。现实生活中,非机动车和行人有闯红灯、横穿马路等行为的,确实不常受到处罚。
上述案例纠正了很多人的错误认识——不管是强是弱,只要有越矩行为都会受到相应的处罚。而且,如果导致了严重后果和更大损失,还可能面临更严厉的处罚,甚至需要承担刑事责任。行人横穿马路被处罚,无疑是对“谁弱谁有理”“闯红灯不算事儿”等错误认知的当头棒喝,其重申了现代社会的一个常识,即规则对所有人没有例外,只有遵守规则才能受到保护,谁破坏规则谁就应承担责任,“弱势”地位不是违规行为的“护身符”。工人日报评论认为,任何人在参与社会活动和经济活动时都应注意遵守规则,不闯规则的“红灯”,既不恃强凌弱,也不以弱逞强、以弱违规,如此方能降低法律风险,促进社会安宁、和谐。
培育真创客,不养“二房东”
近年来,全国各地的众创空间如雨后春笋般蓬勃涌现,为亿万创客逐梦提供了空间和平台。但是在实际运营中发展参差不齐,有的成长性较好,创新创业硕果累累;有的沦为“二房东”,成为一个共享办公的场所;有的仅是依靠政策补贴艰难度日。
经过几年大浪淘沙,目前众创空间的生存现状呈现出“金字塔”结构:处于塔尖位置的,大部分诞生于一二线城市,在三四线城市也有一部分众创空间发展势头良好,市场化、品牌化、专业化程度发育相对成熟,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创业孵化链条;在腰部位置,集聚了一批稳步成长的众创空间,在政策扶持下,功能日益完善,创客入驻率较高,正在陆续释放出平台效应;越到基层,众创空间同质化竞争越严重,功能服务链条越短,平台淘汰率、创客更新率也较高,创新创业生态有待进一步培育和完善。
经济日报评论认为,门槛过低、功能不优、链条不全的众创空间,既不利于创业者的成长,也没有真正激活创新动力,更谈不上以创业带动就业了。如果违背创新创业规律,华而不实地“为赋新词强说愁”,迟早会面临竞争淘汰,到时候就会“却道天凉好个秋”。
“云剧场”如何成为常态化的艺术陪伴?
两年多来,反复来袭的新冠肺炎疫情,给演艺行业带来很大冲击。压力之下,行业主体纷纷纾困自救,其中在线上开辟“第二剧场”进行“云演出”成为主要选择。目前,“第二剧场”依托的平台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自建平台,比如国家大剧院古典音乐频道和国家话剧院“5G智慧剧场”;另一种是第三方平台,比如国家京剧院《龙凤呈祥》线上演播依托的是中国移动咪咕平台,一些剧院和戏剧名家进行网络直播依托的是抖音、快手等直播平台。自建平台资金技术投入大,但拥有自主权,更重要的是可以根据线上演出特点随意进行“二次创作”。使用第三方平台,优点是免费,但线上演出形态会受到平台技术条件的限制。另外,依托第三方平台,演出收益势必要与平台分享,作品版权也可能存在潜在纠纷。
光明日报评论认为,作为一种新事物,“第二剧场”建设还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目前,大多线上演出都是免费的,但免费演出显然不可持续。高质量的线上演出,需要一定的硬件条件。现在的问题是,很多文艺院团没有自己的剧场,租剧场直播又很难担负高昂的场租。复合型人才缺乏是更大的挑战。线上直播也好,开辟“第二剧场”也罢,本质是艺术与科技的融合,需要既懂艺术又懂技术还懂设备的复合型人才。遗憾的是,目前这种人才少之又少。
“吃不起的雪糕”要练俘获回头客的“内功”
近期,气温不断回升,雪糕销量因此大增。但价格不断攀升的网红雪糕令很多消费者踌躇。“过去一支雪糕也就三五元钱,现在动辄都是两位数起步。”
从长期来看,网红产品面临商业可持续的挑战。当消费者的新鲜感达到阈值后,这些产品还能有吸引力吗?事实上,不少网红产品在过分追求流量的背景下,往往忽视了其自身的品质和服务。一些所谓网红产品,其实是通过打擦边球的夸大宣传和弄虚作假打造的,线上雇人刷“赞”、线下雇人排队,都是常见的套路。消费者固然可能因为一时的新奇感购买某款产品,但其最终看重的还是产品与服务的品质。营销作为一种锦上添花,可以在短期内帮助商家获得效益,但其不能作为赢得市场竞争的根本,这也是不少网红产品红的快过气也快的原因。流量运营的红利期过后,网红产品便极有可能让消费者产生疲惫,消费者也将转向对产品真正品质的关注。工人日报评论认为,放松对品质的追求,专注走营销的捷径,等于是舍本逐末。关注产品本身,抓好质量、修炼内功,回归商业本质,一步一个脚印,才是商家持续发展、产品长红的不变“密码”,才是赢得消费者的长久之计。同时,网红产品的价格要合理公道。当消费者交过一轮“智商税”后,其再想收割就变得额外困难。
从普职分流到普职协调,人生有了更多可能
在职业教育定位模糊时,中考成为人生路上的一个分水岭,人们担心普职强制分流会变成普职分层。在一些人看来,高中生是祖国的“花朵”,职校生则是成绩不好的“小混混”。再加上一些用人单位重学历轻能力,职业教育的社会认可度一直不高。因此,虽然各地的“双减”政策雷厉风行,但是在中高考指挥棒下,义务教育更加“内卷”了,甚至产生了“中考变高考”的后果。
现在,普职分流变为普职协调,中等职业教育的定位和前景随即改变,将为人才成长提供更多可能。实际上,近年来,职业院校毕业的学生越来越优秀、越来越抢手了。比如,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的毕业生中,超过10%的专科生进入华为、腾讯、比亚迪等知名企业就业,2020届毕业生就业率达96.97%。应该说,职业教育前途广阔、大有可为。随着我国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不断加快,各行各业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将越来越迫切。但不容忽视的是,我国职业教育还存在体系建设不够完善、企业参与办学动力不足、办学和人才培养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显然,补齐职业教育短板,提高职业教育质量,是统筹推进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协调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中国经济网评论认为,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希望越来越多的青年人才能够所学即所爱,实现“技能改变人生”的美好梦想!
上游新闻评论部综合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上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