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几近破产到年入千万,看重庆版“褚时健”如何带领900户村民绝地重生
01-22 17:55:29 来源:上游财经·重庆商报

上世纪80年代,垫江县杠家镇就开始发展榨菜产业,当时榨菜卖不起价,扣除人工和生产成本,种榨菜算下来竟是一个亏本买卖。因而青壮年纷纷选择外出务工,家里老人只有种玉米,一年到头他们收不了几个钱。久而久之,不少村民丧失发展生产动力,逐渐沦为贫困户。

1998年,出生于杠家镇凉水村的许义华,听此消息后,他立即放弃手上的木材生意,回村再创业,带领村民共致富。其间两次遭遇重大危机,他却一次次化险为夷,逐渐建立起年加工能力5000吨的华洋榨菜加工厂,并成立重庆好口福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摇身一变成为年入千万的榨菜厂老板。

开端遇阻:思维狭窄失察市场 免费种苗无人问津

▲榨菜基地风貌

近日,记者驱车前往许义华的榨菜种植基地,临近时,不见榨菜,先闻其香,几分种后,映入眼帘的便是一片如海洋般广阔的榨菜地。

许义华,今年65岁,之前被木材企业聘用为采购员,时间一长,他自己干起了木材生意,“与其给他人打工,不如自己当老板。”他笑着告诉记者。在完成自己当家做主后,他开始思念家乡,忧愁乡里亲戚朋友的吃穿用度,因为前几年他听说家乡经济条件一直不太乐观。

“在哪都是做生意,不如回乡带动乡亲们一起搞农业,何况农业才是我们的老本行。”许义华解释道。

可回到村里的许义华,并不受村民欢迎。

“乡亲们认为,榨菜属于涪陵的产业,哪里还有他们的市场。”许义华回忆,一向乡亲们提起租用土地时,平时面对他笑容满面的乡亲们反映总是摇头撇嘴,表示不理解而且不支持,导致他初产榨菜只有15吨收成。

初产那几天,他根本睡不着,脑袋里一天都在盘算着如何带动乡亲们一起种榨菜。终于让他想出一个解决办法,为扩大种植面积,他甘愿舍弃小我,干脆让自己不赚钱,免费为乡亲们提供播种。即使这样,增加的土地面积也非常有限,这让他投入的资金,第一次遭遇红灯。

就在他头痛不已时,村里嫁进来一位熟悉榨菜产业的涪陵媳妇,这让他的榨菜事业出现转机。

她听说许义华遇到瓶颈后,亲自上门并向许义华说明了有关涪陵榨菜如何种植、销售以及树立品牌效应等问题。许义华听到这些建议后,瞬间振作,并随她一同到涪陵榨菜基地考察。

再次回到村里的许义华,邀请她一道去村里探望乡亲,同时向乡亲介绍种植榨菜的专业性指导意见,利用涪陵榨菜这样成功的示范例子,缓解乡亲们对于种植榨菜的反感度。“那些天,我们天天走街窜巷,挨家拜访,当时手背都敲出了老茧,乡亲们除了看见种植的希望,也多少被我的诚意所打动。”许义华指着右手手背说道。

他好不容易得到上千亩土地,却只顾埋头种田,忘记抬头观市场。

起初,他是直接售卖鲜榨菜,后来得到涪陵榨菜的启发,匀出一些资金,建了一个粗加工厂,形成的半成品再运往涪陵区销售。

2000年一天,他和往常一样发货到涪陵区,却迟迟未收到货款,后来自己上门要钱,才得知那个老板夹钱跑了。

“当初,我仅销往涪陵区,销售路子单一,思维狭窄,盲目合作,只会被动等待收购,价钱也是被对方一压再压,致使刚刚起步的公司二度陷入危机。”

转危为安:由粗取精细化人群 拓宽销路固定合作

这一次遇难,还有贵人出手相助?

2013年,涪陵区有位商人特别看好凉水村发展榨菜的前景,特意前来找到许义华,且表明愿意入股公司,一起合作开展榨菜事业。

“他的到来,不仅让我在资金上得到支持,在加工上同样得到启发。”自此,许义华不再只做粗加工生产,而是上升到精加工生产。

他经过前期调查,初步了解到人群消费喜好,精准销售,根据销往目标的不同,包装重量和包装设计也不同,如面向生活超市他的包装就基本为400g一袋,面对批发商他的包装分为6、7、8斤一袋,而且包装袋设计图案各有特色,不会重复。

如今,他不再守株待兔,而是亲自寻找买家,奔走全国各地。现在他定点销售,销往辽宁、山东、广州、武汉、南京等全国各省市,每月他通过陆路和海运运输,各10个集装箱和10辆长卡车,全国有20多家长期合作伙伴。

“今年开称价就是每吨900元,售卖价不知会上涨到什么程度,我年均能售出5千吨,计算下来今年收入比较客观。”许义华坦言。

不忘初心:“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 协900户村民共致富

▲村民正在收割榨菜

曾几何时,村民反对的产业,现今成为许义华口中的 “乡亲致富经”。他通过“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利益链接,将村民种植的鲜榨菜收购回公司,然后经公司精加工后销往全国。“这样不仅延长榨菜产业链,还将贫困户紧紧捆绑在产业上,激发出更多脱贫志气,实现可持续稳固脱贫。”许义华分析道。

几天前,他宣布今年开称收购鲜榨菜后,2社贫困户王治国就开始坐不住了,连忙叫上老伴、孩子,一起去山坡上收割榨菜。

当天,王治国收割了近半亩榨菜,卖给他的加工厂获得了900元收入。“我差不多有2亩榨菜地,按照每吨900元算,全部卖给加工厂能收入近4000元。”王治国牢牢将刚到手的钱攥在手中,高兴得合不拢嘴。周围村民看到王治国去年栽种的榨菜有了回报后,都火急火燎的组织家人回去采收榨菜。

根据杠家镇镇党委书记石安明表示,目前,镇上有两家榨菜产业,杠将镇有986户村民加入,共发展1700余亩榨菜地,现人均增收3000元,并带领33户、127人贫困户越线脱贫。值得一提的是,在这一产业的带动下,周边沙河镇、裴乡镇、大石乡、高峰乡也先后发展起榨菜产业。同时,镇上产业兴旺迎回了10多个村民返乡创业。

“现在独我这家加工厂就带动了近900户村民合作,村里村民名字几乎都在合作社名单上。”未来,他认为需要更加完善加工厂设备,使用更现代化机械,以榨菜为原材料往深加工发展。

上游财经·重庆商报见习记者 滕飞飞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 头条
  • 重庆
  • 悦读
  • 人物
  • 财富
点击进入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