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西南大学美术学院将蜀绣搬到了课堂,但学生并不是大学校园的青春学子,而是一群来自重庆各区县的残障人士和部分特殊教育学校的教师,他们以针为笔,以线为墨,在锦缎上勾勒美好图像,让生活在手中开花。
这是由文化和旅游部、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委托西南大学开办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第二期培训班,课程就是“蜀绣”。
19日,该班在西南大学美术学院正式开班。据主办方介绍,这也是国内首个关于弱势群体尤其是对残障人士开展的非物质文化研培项目,培训为期一个月,由蜀绣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王晖女士担纲培训,教授残障人士2至3种“针法”,直至他们能够掌握蜀绣基本技艺,能够凭借这门手艺,自立自强解决生活困难的同时,也创造社会和文化价值。
让蜀绣走进现代生活 传承非遗文化
西南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段运冬介绍说,此次培训以传统刺绣为基础,将传统技艺与现代创意相结合,以“蜀绣走进现代生活”为主题。通过对蜀绣历史文化和传承的了解,拓展眼界,学习、实践常用技法,并学会运用到创新设计的家居饰品中。
王晖女士介绍,此次培训课程内容包括非遗保护基础知识、巴渝文化历史与符号解读、蜀绣的文化传承,蜀绣的针法与材料、传统蜀绣在生活中的运用,非遗产品开发利用中的版权保护知识、非遗特色工艺品开发与营销等。
在实践的过程中,教师还会讲解蜀绣产品的创新设计、纹样设计、色彩搭配、不同材料的运用等,最后完成蜀绣团扇、蜀绣抱枕、蜀绣桌旗、蜀绣杯垫、蜀绣装饰画、蜀绣胸针、蜀绣零钱包等的实作课程。
后续还将提供市场推广与销售平台
研培项目负责人、西南大学美术学院教师李炅介绍,这次参加学习的学员中包括7位听力障碍者、6位肢体障碍者、4位智力障碍者,还有许多语言障碍和心理障碍的残障人士,此外,还包括一些特殊学校的老师。
李炅介绍,学校为了给学员们提供最便利的生活和学习条件,在校内紫藤苑宾馆安排学员入住,在就近食堂用餐,学院为学员们统一只做了临时校园卡,并以60元每天的生活辅助资助金发放到学院银行卡内。
学院还为学员提供了校车接送服务,并备有预防中暑等常用药,上课期间还为学员们送去饮用水和水果等。最后完成作品的学员,还能得到400元的补贴,并为其举行义拍活动。
学校相关负责人谈到,终极目标就是为残障人士们提供学习手艺的机会,创造就业创业的机会,最好的结果,就是足不出户便能接到订单,完成订单,并逐渐成为非遗传承人。
增强文化自信 助力”非遗”传承
开班仪式前,所有学员已经在西南大学学习了三天。王晖女士谈到,“通过几天的教授,发现这些特殊学员不仅喜欢而且坐得住,心思细腻。”王晖老师表示在教课过程中,自己也在不断变换这授课形式,通过手语、视频教学、现场分组指导等方式适应大家、鼓励大家,让学员们能感受到自身的进步。
同时,她也希望能为这些弱势群体创造机会,找到真实的文化自信,为此,王晖老师表示将建立互助群和微店,为想学习刺绣的残障人士提供学习的通道,让更多社会人士关注和购买刺绣产品,致力于希望购买者不再是出于献爱心,而是觉得真的美和真的需要而买,为残障人士创造更多收益和价值。
上游新闻记者 杨辛玥 摄影 刘力 通讯员 郑劲松 韩笑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