兼善中学在火焰山上挤不下了。
一来兼善中学办了三个班,需要的教室、宿舍都很紧张。二来科学院的机构也在这火焰山的东岳庙里,有标本陈列室,理化实验室,高孟先守护的种鸡孵化室也在这里,傅德利先生主持的昆虫部还被挤出去到了庙嘴。所以东岳庙里那真是满满当当,也就憋起张博和先生自1932年初出任兼善校长后,得想办法为兼善找一个去处。
刚建成时的红楼
卢作孚决定为兼善建一个新楼,位置选在火焰山腰峡区图书馆后一个小山堡上。
然后就是照惯常的募捐众筹,当然得卢作孚亲自出面。而具体的建设事宜,由张博和一手担当。1932年6月开始动工,张校长亲自设计,北碚场的大师泥工头唐洪发之弟唐建亭负责绘图,唐洪发负责建筑,木工头吴云章负责装修制作。这些工匠,都是在成都操持过大工程的。为保证建筑能长久使用,用上了火砖和杉木、柏木,这是北碚当时最高级的建筑了。
土工、泥工、石工、木工,一百多个工人在工地上忙碌,张校长也不时组织学生们去义务劳动,为自己的学校添砖加瓦。但仍然是受制于资金不能及时到位的缘故,原定半年的工期,拖到1933年4月,这栋兼善新校舍才基本建设完成,中学部和高小入住。这时,楼房外围的堡坎尚未砌好,更缺应有的花园。不过,一切都会在短时间内搞好的。
这是一幢漂亮的三层半大楼,红墙碧瓦。被命名为红楼,也是北碚第一幢西式建筑。为啥说是三层半呢?第四层其实是阁楼,基本就半层多点,用于存放各种标本。一楼二楼给学校用,三楼是西部科学院的地质所和生物所植物部。
红楼旁有了操场
这一年,兼善还在新营房后面建起了宿舍和大礼堂。但这些就没有名气,尤其这兼善大礼堂,虽然迎接过张伯苓、梁漱溟、张道藩、沈钧儒、卫挺生等一众名流在此演讲,也没能保留至今。
在红楼,兼善中学开办到1939年5月,整整六年时光。
这六年里,兼善送出了六届毕业班,每年也从早期的一年一个班扩张成一年两个班,还开办了商业班。红楼早就不够用了,1936年又在鞍子坝扩建校舍。可抗战军兴,各种机关单位迁入北碚,兼善也让出了部分礼堂给江苏联立中学,江苏医学院也在衔接落脚北碚,希望租用兼善校舍。同时,兼善设置高中已获得省政府认可,将在秋季招生开办,这校舍肯定是远远不够的。好在兼善在张博和校长的操持下,经济大发展,早早办起了农场,工厂,前两年还办了兼善公寓。
二十世纪四十年代的红楼
在1939年5月中旬,和卢作孚先生商量后,张博和校长宣布,兼善中学将迁出北碚城区,先暂驻鸡公山。红楼,将办一个大旅社。
说搬就搬,到月底,兼善大礼堂已有部分成了解决可能面临的轰炸救援的临时重伤救济医院,6月初,兼善学生宿舍成了江苏省立医院开设的驻渝平民诊所,6月底,红楼二楼开设时疫医院。而兼善中学已从6月初就在鸡公山上开始行课了。1940年春,兼善在毛背沱购地千亩,开始兴建新校园。
成为中央银行的红楼
红楼并未成为大旅社,不久就卖给了中央银行,办起了北碚分行,附设了银库,北碚信托局,还接待过视察北碚的蒋介石。
1945年底,中央银行北碚分行营业结束,第二年春,北碚图书馆迁入红楼,当年又合并了民生公司图书馆,业务大发展,藏书达到20余万册。
这以后,红楼一直是图书馆所在,直到今天。前几年,一次装修过程中,红楼顶部失火,损失不明,应该没有伤筋动骨吧。
到北碚,就请去看看红楼吧,北碚第一幢西式建筑,卢作孚先生留给北碚的实质性遗产。
原标题:书说北碚:红楼,从兼善中学到中央银行再到图书馆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