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重庆 > 正文
看效果 | 重庆积极探索科技资源配置快速响应机制
06-17 06:46:39 来源:重庆日报

QQ截图20210617064701.jpg

5月11日,重庆高新区联合微电子中心,技术人员在硅基光电子实验室抽取需测试的硅光芯片。(本报资料图片)首席记者 龙帆 摄/视觉重庆

6月15日,重庆日报记者从市科技局了解到,近年来,我市积极探索科技资源配置快速响应机制,提高统筹配置人才、项目、平台等各类科技创新资源的效率,有效保障各类重大科技创新需求,加快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取得积极成效。

面向重大公共需求“聚焦”

建立科研项目快速应急攻关机制:化学发光法新冠病毒抗体检测试剂盒在全国率先上市

由重庆医科大学联合博奥赛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共同研发的化学发光法新冠病毒IgM/IgG抗体检测试剂盒获批上市,成为我国首个获批上市的化学发光法新冠病毒抗体检测产品。

市中医院应急研发的“藿朴透邪合剂”“柴胡甘露合剂”和“麻杏解毒合剂”3个医院制剂获得市药监局批准使用,4000余瓶合剂配送至集中救治医院和定点医疗机构,新冠肺炎患者得到更好的诊治。

……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去年1月24日,我市随即启动新冠肺炎疫情应急科技攻关专项,先后组织实施了四批疫情防控应急科研攻关项目共57项,投入财政资金近3000万元,调动了全市100余家科研机构和单位、2000余人专家团队参与,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安全的重大需求,积极探索科研项目快速应急攻关机制,短时间内取得了一系列积极成果。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应急科技攻关专项实行项目‘双短’管理,形成快速响应机制。”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一是项目立项“短流程”,公开竞争项目,申报时间由不少于30天缩短为7天,或以定向委托方式直接确定符合条件的项目牵头单位。二是项目实施“短周期”,为凸显项目应急性,重点支持项目研发周期由2-3年缩短为6个月。项目经费事前一次性拨付,实行“包干”使用。据了解,项目产生的18项科研成果应用于临床诊断和救治康复,对疫情防控发挥了重要作用。

此外,按照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用医疗机构制剂应急审批程序要求,市药监局联合市卫健委开展应急审批,审批时间从正常的2-3个月压缩到3-5天,使科研成果及时转化为临床应用,加速了患者诊治康复。

面向行业发展需求“聚才”

量身定制“一企(人)一策”:联合微电子中心广聚海内外人才,增强研发能力,向全球提供硅光芯片流片服务

近日,新认定的重庆市重点实验室名单出炉,依托联合微电子中心(CUMEC)有限责任公司建设的硅基光电子重庆市重点实验室上榜。在此之前,联合微电子中心还成功获批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联合微电子中心是2018年10月注册成立、落户西部(重庆)科学城西永微电园的新型研发机构。成立两年多来发展迅速,广泛汇聚海内外一流集成电路人才,团队规模已由初期的20多人增至320多人,其中博士近80人,行业领军人才8人,高端研发及工艺人才15人。人才队伍中,有海外学习和工作经历的占四成。

作为全国首个能实现硅基光电子芯片全流程封装测试的实验室,去年5月,联合微电子中心宣布面向全球提供硅光芯片流片服务,正在加快打造国际一流的集成电路研发中心,推动重庆集成电路产业发展。

之所以能广聚海内外一流人才、团队规模迅速壮大,由市科技局牵头为联合微电子中心量身定制的人才发展“一企(人)一策”措施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

“‘一企(人)一策’从科研项目、科技奖励、成果转化、财税政策、安家补助、人才综合服务等方面强化了政策引导与精准支持,增大‘磁场效应’,使高层次人才愿意来渝,潜心笃志投入科研中,激发创新创造活力。”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此外,为了吸引更多博士后人才,让他们拥有更好的成长空间,市自然科学基金专项中还设置了“博士后基金项目”,对符合条件的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博士后工作站的在站博士后优先予以项目支持,并允许自主选题、自主管理和自主结题。

据统计,2019年至2021年,“博士后基金项目”申请人数由130人增加至270人,对引进、培养高层次科技人才产生了显著的促进作用。

面向国家使命“聚力”

快速布局战略科技平台:国家生猪技术创新中心成为我国农业领域首个、也是重庆首个国家技术创新中心

2017年,为贯彻党的十九大关于“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战略部署,科技部、财政部启动了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建设。

对此,我市快速响应,立足优势领域“聚力”,谋划布局战略科技平台,相继在信息技术、高端制造、新材料、生态环境、现代农业等优势领域认定建设市级技术创新中心24家,做好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创建的储备。

2019年认定建设的重庆市生猪产业技术创新中心,经过不到两年时间的培育,已成功升级为国家生猪技术创新中心。

今年3月,由重庆市畜牧科学院牵头建设的国家生猪技术创新中心获得科技部正式批复,成为我国农业领域首个、也是重庆首个国家技术创新中心。

“猪粮安天下”。生猪产业是我国畜牧乃至农业的支柱产业。该中心的获批,对于重庆承担国家重大科技创新战略任务,加快推进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具有重要意义。

据悉,国家生猪技术创新中心总部位于重庆市畜牧科学院,发挥组织协调作用;在华北、西北、华东和华南布局4个分中心,共同发挥协同创新作用;在四川、广东、广西、河南、湖南、江西等生猪优势主产区建设6个示范站,共同发挥成果转化与试验示范作用,形成“1+4+6”发展格局。

“我们将聚焦生猪种质资源开发利用、绿色高效养殖、重大疫病防控三大关键核心技术,建设生猪种业、优质生猪养殖、生猪养殖投入品加工制造三大成果转化和示范基地,保障国家生猪种质资源安全,推动生猪产业转型升级,促进乡村振兴、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重庆市畜牧科学院院长刘作华表示。

面向科技前沿探索“聚智”

加速夯实基础补齐短板:重庆国家应用数学中心是重庆第一个数学领域的国家级科研平台

去年2月,重庆国家应用数学中心正式获批科技部首批支持建设的13个国家应用数学中心之一,也是重庆第一个数学领域的国家级科研平台。

作为重庆国家应用数学中心的牵头单位,重庆师范大学的数学学科水平走在全国高校前列。该校“最优化与控制”实验室是西南地区数学领域唯一的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同时还拥有“运筹学与系统工程”“智慧金融和大数据分析”等重庆市重点实验室;该校杨新民教授牵头完成的“向量最优化问题的理论研究”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独立完成的“广义凸性及在数学规划中的应用”获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一等奖。这些成果,为争取国家应用数学中心落地重庆奠定了良好基础。

在2019年科技部启动建设国家应用数学中心后,我市迅速与科技部进行对接,积极争取支持。2019年9月获批由重庆师范大学牵头建设重庆应用数学中心,并在建设期内获得1000万元支持,用于相应的科研平台建设、科技人才(团队)引进、科技项目研发等,为国家应用数学中心的落地进一步创造条件。

据了解,重庆国家应用数学中心拥有强大的科研阵容,由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北京大学重庆大数据研究院、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等16家单位参与共建,并由中国科学院院士马志明、袁亚湘领衔学术委员会。

面向科技前沿探索“聚智”,该中心将瞄准信息科学、先进制造、智能交通和生物医学四大领域,研究解决一批国家重大科技任务、重大工程、区域及企业发展中的数学问题,推进数学与工程应用、产业化的对接融通,大幅提升重庆应用数学研究水平,支撑经济社会发展。

记者 张亦筑

原标题:面向重大公共需求 面向行业发展需求 面向国家使命 面向科技前沿 重庆积极探索科技资源配置快速响应机制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上游

举报
  • 头条
  • 重庆
  • 悦读
  • 人物
  • 财富
点击进入频道

本周热榜

汽车

教育

美家

楼市

视频

举报内容
低俗色情 广告 标题党 内容重复 有错别字 排版错误 侵权
获取验证码
请先完成短信验证
取消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