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闻消息,从微光到暖阳,从海派到欧式,从古典到现代……在38000名用双眼和双脚去感受上海特色的跑者中,有人却只能在“黑暗”中完赛。
11月12日,上海国际马拉松用一场奔跑为整个城市编织了一道流动、变幻的彩虹,其中就包括一支由8位视障跑者和40多位健视陪跑者组成的“黑暗跑团”。
祝培华就是这8人中的队长,他完全感受不到阳光,但在42.195公里的跑道上,他们和其他人一样努力奔跑。
“他们怎么会来参加比赛,不会有危险么?”当有人得知他们是视力并不健全的跑步爱好者时,会这样好奇地询问。而祝培华会微笑着回答,“我们就想通过跑步让大家知道,普通人能做的很多事,我们都可以。”
视障跑者祝培华在比赛中。
不完赛,也是一种勇气
“运动改变人生”,这句话用在祝培华的身上很贴切。
当跑步这项运动出现在他的生命之中,他“跑进”了2017年的Apple新品发布会视频中,让全世界认识了这名在圈内被称为“祝子”的全盲跑者。
不过在祝子看来,这项“成就”完全比不上自己在今年的上海马拉松挑战人生的第一场全马。
在接触跑步的2年间,祝子从“不太会跑”到能够完成半马。随后,他的身后多了一支“黑暗跑团”。
这支名字相当“霸气”的跑团其实是由一些视障跑者和健视陪跑员组成的团体。在团里,祝子跑步的成绩不算最好,但作为跑团的团长,祝子不仅要参加这次上海马拉松的比赛,也要负责比赛之前团队的组织、陪跑员的训练等很多事务。
选择挑战自己的“首马”,需要很大的勇气。在比赛的前一晚,祝子不敢多睡,收拾好队旗和装备,不到凌晨5点就已经整装待发。
“安全完赛哦”,出门前,他的妻子程程这样嘱咐。程程也是“黑暗跑团”中的一员,在祝子的带领下开始跑步,只不过这一场,夫妻俩没有并肩作战。
“我们不追求速度,能跑多远跑多远”,祝子这样“安抚”自己的妻子和身边的陪跑者。
他的话不多,从只言片语中很难读出他平静外表下的内心想法,但他的行动去经常“出卖”他。
在发令枪响后不久,祝子就去了3次厕所,连他身边的陪跑员都开始担心“他是不是有点紧张”。
在这次只设全程比赛(保留健康跑、10公里,取消了半程赛事)的上马中,“黑暗跑团”中的几位大神都以目标成绩完赛,但在终点处,大家久久没有盼到队长。
在17公里左右的位置,祝子的腿部肌肉开始抽筋。快到半程关门时间,主办方的收容车越来越近,祝子已经有些迈不动步子了。
“要不上收容车吧”,身边的人这样建议,但祝子没有停下脚步,在陪跑员的搀扶下走到了跑团在半程附近的补给点。
但最终,只能选择了放弃。
“没什么,成绩也不是最重要的,我知道自己能力有多少,主要是最近的训练不够。”祝子依旧很平静,但至少他的坚持得到了旁边人的掌声和赞美。
在歇了一会儿之后,他在陪跑员的帮助下去了终点,他说,“我给其他伙伴加油。”
严伟与陪跑员出现在上海马拉松赛的现场。
他们找到了一双“眼睛”
“你为什么要坚持跑步?”
在上海马拉松的跑道边上,有人这么问祝子,但事实上,从他2015年开始接触跑步,这样的疑问一直都在。
“为了减肥呀。”两年前,因为胖而担心自己的健康状况,祝子开始想自己能不能跑起来。
最初,没有很多跑步的知识,身边也没有接受过陪跑训练的朋友,祝子不确定自己能不能跑,“我总担心会不会有危险,会不会摔倒”。
跌跌撞撞尝试跑了一段时间,祝子在兼职的体验项目“黑暗中对话”遇到了自己的老板也是跑友,蔡史印。
“黑暗中对话”是蔡史印由德国引入中国的体验项目,目的是让视力正常的人体会视障朋友的世界,跟祝子一起工作的很多伙伴都是和祝子一样的视障朋友,他们之中有很多人也想跑步,但也存在着同样的担忧。
要解决这样的担忧,他们就需要一双“眼睛”。
蔡史印和祝子合计着建立了跑团,努力帮视障的朋友找到合适的陪跑员,并对陪跑员进行专业的培训,让陪跑的朋友更好的跟视障跑友配合,便有了现在的“黑暗跑团”。
通常,其他陪跑的培训通常是由健视者来向陪跑员讲述和展示,而“黑暗跑团”的培训由祝子亲自讲解示范。
用他自己的话说,“他最了解视障跑者在陪跑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隐忧。”
培训中,祝子可以自己通过动作做展示,反应比配合自己展示的陪跑员还快,讲解陪跑绳使用的时候祝子主动推了推身边的陪跑员说“大家在这边,你转过来才能看清”。
很多第一次参加培训的朋友说佩服他,可是祝子说,他也不是一开始就做得好。
刚当上团长给陪跑员做培训的时候,祝子不太知道怎么呈现培训的内容,怎么跟大家互动,“我那时候就光用语言描述,也不确定大家是不是都理解。”
“跟大家聊得多了,我发现不能光说,才逐渐摸索出怎么去展示。”有了陪跑员,祝子有机会参加了更多的比赛,“如果是我没去过的地方,我会想去感受一下,陪跑的朋友会给我讲讲经过的风景。”
现在祝子可以自己组织大家活动,也不断自我充电,“我会的更多了,生活也更丰富。”
不过为了帮助其他跑友,祝子自己训练的时间也有一些牺牲,这次没能完赛多少与之前的训练不够有关。
陪跑绳。
朋友多了,我的精神状态也不一样了
没能完成首马,或许是一种“遗憾”,但对祝子而言,能第一次感受上马的热烈,已经是一种幸福。
其实,他在一个多月前刚刚知道自己拿到了这次比赛的参赛名额。
紧张的一个月准备中,他既要控制饮食,又要做一些训练,还要跟陪跑员做些配合,祝子的时间有些不够用。
这段时间,祝子“忙碌并快乐着”。
“跑步让他变成现在的样子、拥有了这么多伙伴,这些伙伴也让他有了走下去的动力。”
小的时候,祝子看得见这个世界。但因为先天眼底发育不良,他也很早就知道自己有一天会看不见。
知道宿命却无法改变,是最痛苦的事。
11岁时,祝子感觉到自己的视力开始下降,他并不惊讶,只是感到无奈。
而当自己的世界逐渐陷入完全黑暗,祝子渐渐适应了自己的生活,却总觉得哪里不对,“整个人的精神状态都是懒洋洋的,不太和人打交道,精神状态有点萎靡”。
直到跑步改变了他的生活轨迹,他经常出门,连邻居们都“觉得很奇怪”。
事实上,在祝子带领的这支“黑暗跑团”中,祝子就像跑者们的一个缩影。
在今年上马以3小时17分完成比赛的孟可在18岁准备高考的时候突然发现眼睛出了问题,用他自己的话说:“世界都灰暗了……我有很长一段时间就待在家里,不出门,也不干什么。”
爱上跑步之后,孟可打开了自己的心扉,在模糊的世界里不停奔跑,从内蒙古“跑到”北京,然后在比赛中认识了同为视障跑者的严伟,他们就这样“一跑如故”。
在上马的前一天,两人都从自己家乡赶到上海,然后在跑团的聚会上聊得不亦乐乎。严伟说,“我很羡慕孟可的身材和天赋”,而孟可马上回了一句,“但是你跑得比我快”。
然后,两个人都像孩子一样笑了。“说实话,跑步就是让我们在看不到的时间里,找到了更多朋友。”
跑步,让这些视障跑者在跑道上找到了“跟别人一样的感觉”;同时也体会到了友谊的力量。
已经跑了15个全马的严伟说,每一个陪他跑过的朋友、发生的故事,他都能记得。
第一次北马跟陪跑员失散后,赛道中跑者们轮流陪着严伟跑,一位吴先生在陪严伟到终点后,主动要严伟打电话给家人报平安,还在严伟回家后,主动跟他取得联系,“他说只要我想跑,他愿意陪我,这份感动我会一直记得”。
给澎湃新闻记者讲这个故事的时候,严伟脸上一直挂着笑容。
虽然名字是“黑暗”,但从祝子到跑团里每个人的故事都让人感受到光明的温暖。
这,也许就是跑步的魅力,总有一束光指引,无论明亮还是黑暗。
原标题:走进视障跑者:怎样的信任和渴望,才让他们迈开42公里征程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