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休完产假回到工作中的第一个项目,就遭遇了严重的滑铁卢。虽然其中有一半的不可抗力,但我还是接到了老板长达3000字的信,满篇都是对我的指摘。我不禁开始回想自己是怎样一步一步走到今天这步田地的:
三年前,我觉得没有成长的时候,有一个很好的机会找到我,但我觉得那个机会很累而且太折腾了;
两年前,我觉得顶到天花板时,有一个还凑合的机会找到我,我觉得现在的单位产假更长;
一年前,我考虑要换一份工作,再也没有合适的机会找到我,我觉得很茫然,似乎外面更可怕了。
一天,二十多年的老朋友来看我。朋友笑着说:你已经学得够多了!你最缺的是找到一个能让自己把学到的东西用起来,让已有价值闪光的地方。
2
当我开始重新寻找新的工作机会时,却一次又一次以不同的方式被告知“你的开场不错,不过后面你浪费了太多时间,享受了原本不属于自己的安逸。”
我知道,在N年前,当我决定将“钱多事少离家近”作为工作理想时,今天茫然啜饮着冰水的结局就已经注定了。我知道,当我任凭自己在原地踏步却仍然无所作为的时候,这一天就已经注定了。
悲催的是,当年选择留在舒适区,继续从事着一份头顶有光环的工作多年后,我也并没能实现“钱多事少离家近”的“生活理想”。
那天,我和一个朋友聊了很久。她问:
第一,你有什么异于常人的价值?不是常规的、工作三五年的人也能创造的价值,而是缺了你就不行、唯有你能给平台创造的价值?
第二,你只告诉了我你不想再做什么,那么你想做什么呢?
第三,你说你打算从闭塞安逸的环境换回快轨,也愿意付出代价,你给这个代价划出的底线在哪里?
离开的时候,我再次打量这座曾经呆了一年多的写字楼:它不再是我熟悉的样子。怀揣着这三个问题,我决定重新开始。
3
全凭自己的想象,去描绘所有可能的挑战和未知世界是无用的,为什么不从最简单、最力所能及的事情开始呢?
把过去那些主动了解的、被动学到的东西,用更系统的方式梳理、用新的角度理解,才能知道自己的位置。
我意识到之前的自己,尽管一直在同一个方向上积累,但这种积累属于重复劳动式的,并没有上升,致使职业发展原地踏步。还有知识结构和视野也亟待提升。
在具体的操作层面,无论是流程的事情,还是技巧与方法,我都能够熟练掌握;但如果站在更高层级去看待问题,往往又不知道如何下手。
因为我总是刻意忽略了战略层面的信息,觉得那些和自己无关,从而降低了自己的视野,没能把思维带到更高一级。
我开始重新梳理很久以前的培训教材,大部头的专业书,工作里积累的笔记。在已经滚瓜烂熟的东西背后,又有了新东西在闪烁:比如大公司里那些每天都要走的繁复流程,以前只是怨声载道地去应付,从新的角度去研究,却明白这样设计背后的合理性和必然性。
我可以抓住一些力所能及的东西,知识、信息、新的做法……
4
我一心一意地准备了小半年,两个机会几乎在同一时间降临:一个是一半员工都是前同事、属性类似、稳定如城堡般的外企;另一个是充满活力未知,90%的人都比我年轻、好胜、更懂互联网的创新企业。
当然是后者!尽管它未知、全新、年轻得让我焦虑不已,但我知道除了它,自己别无选择。
因为我知道,那些二十岁困扰过我的问题和焦虑,如果我不正面冲撞它、击破它,它们就会在我30岁、35岁、40岁、45岁的时候一次次卷土重来。除了让自己走出舒适区,去和更年轻的人携手相搏,主动纵身跳入趋势的汹涌深渊外,我真的别无选择。
那些已发生、还未发生的所谓“中年危机”,必将到来,只看你打算从何时开始应战。
如果你明知道大潮将至,站在沙洲上,提心吊胆地拎着鞋子等待潮水到来,毫无意义。你要么尽可能地爬,去爬到一个更高的高地,或者再主动一点,纵身跳进潮水,哪怕呛几口水也要搏一回,可能就会发现一切没那么迟,也不算那么糟。
强者恒强,莫让年龄和生活裹挟你而去。
原标题:【夜读】那些选了“钱多事少离家近”的人,后来怎么样了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