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的好,在和风暖阳,在绿树红花,还在田间地头应时冒出的野味。
每每这时,大人们就会挎上篮子,带着几个小孩去乡间挖野菜,趁着荠菜正嫩,小蒜未老,蒲公英刚抽出花苞……
人们像蛰伏了一冬出来觅食的动物,在遍布野花的土地上热切搜寻着,每发现一片,每挖出一棵,都惊喜万分。温柔的春光里,孩子们跑着跳着,笑着唱着,直到篮子装满,直到他们纷纷长大,离家远行。
记得《诗经》里讲各种野菜:“参差荇菜,左右采之(荇菜)”,“采薇采薇,薇亦作止(野豌豆)”,“采采芣莒,薄言采之(车前草)”……
你看呐,先秦的窈窕淑女们也都爱采野菜。
就让我们跟随她们的脚步,来认识一些今天仍被广泛食用的野菜吧。
荠菜
“谁谓荼苦,其甘如荠。”——《邶风·谷风》
荠,荠菜。野菜中的“扛把子”。南北方都有,口感略糙,还带点涩,却愈嚼愈鲜。苏东坡说它,“天然之珍,虽小甘于五味,而有味外之美”。荠菜必须吃嫩,一开花就老了。
荠菜的吃法很多,荤素搭配不忌,清炒、煮汤、凉拌均可,最经典最常见的,便是做馅。南有小巧的荠菜馄饨,北有敦实的荠菜饺子和大肉包。荠菜营养丰富,具有和脾、利水、止血、明目的功效。
水芹
“思乐泮水,薄采其芹。”——《鲁颂·泮水》
芹,水芹。我们现在所吃的西芹是张骞出使西域时引进的,水芹才是我国土生土长的芹菜。
水芹一般生于溪边、沟旁等湿地中。新生的水芹,嫩得能掐出水来,可清炒可凉拌,较之西芹,多了一股野性,味道更浓郁也更清香。水芹中富含多种维生素和无机盐类,尤以钙、磷、铁等含量较高,具有清热透疹,平肝安神的功效,被称为“水八仙”之一。
枸杞尖
“陟彼北山,言采其杞。”——《小雅·杕杜》
杞,枸杞。这里说的不是枸杞子,而是枸杞尖,即枸杞的嫩芽。一般在清明前后采摘食用,再长大就苦了。
枸杞尖可凉拌,可滚汤,也可搭配鸡蛋、肉丝炒食,口感略苦,回甘,很爽口。营养价值也一点不比枸杞子低,食之可补肝气、清火明目、补益筋骨。据说,其清除肝脏毒素能力是一般枸杞子的50倍以上。
蒌蒿
“翘翘错薪,言刈其蒌。”——《周南·汉广》
蒌,蒌蒿。野生蒌蒿一般成片生长于潮湿的水边,茎多为紫红色,叶子的形状与艾草有些相似,但碧绿无毛,植株也较小。
吃蒌蒿,主要吃它的嫩茎和嫩叶,以指甲能掐动为标准,再老就不能吃了。较之市场上的蒌蒿,气味更清香,口感也更浓郁。汪曾祺曾评价蒌蒿的味道,“像坐在了河边,闻到了新涨的春水的气味……”
芦蒿最经典的做法是爆炒,在热油里走一遭,香气被彻底激发出来,再搭配上鸡蛋和肉丝,滋味别提有多美了。
蕨
“陟彼南山,言采其蕨。”——《召南·草虫》
蕨,蕨菜。名副其实的山珍。三月里冒出的幼芽,蜷曲着还未长开,是最好的食用时节。
蕨菜有特殊的草木芳香,可鲜食也可加工成干菜,有清热解毒、利尿通便、减肥瘦身的功效。最经典的做法是凉拌,焯水后加蒜泥、酱醋、辣油,口感清爽滑润,还可与鸡蛋、肉类同炒,是极难得的下酒菜。
艾草
“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王风·采葛》
艾,艾草。食用范围较小,主要在江浙一带的南方。
清明前后,人们采艾草叶捣出汁,和糯米面做成“青团”,馅分甜咸两种,甜口的包芝麻、桂花糖、豆沙馅,压成圆模,咸口的包腊肉丁、冬笋丁、香菇丁、豆腐干等,做成饺子形。上锅蒸熟后储存,随吃随蒸。
艾草的浓烈清香搭配黏香的糯米粉,成就了南方春天最为清新可人的时令点心。
榆钱
“山有枢,隰有榆。子有衣裳,弗曳弗娄。”——《唐风·山有枢》
榆,榆钱,春天榆树的幼嫩翅果。榆树是温带树种,因此,吃榆钱便成了北方人民的福利。
随手捋一把鲜嫩的榆钱,就可直接生吃。口感微甜,且越嚼越香。除此之外,还可凉拌、煮粥或蒸食。当然,和槐花一样,最经典的吃法,还是拌上白面,上屉蒸熟做成榆钱饭,搭配着蒜汁、酱醋、辣椒油,格外香甜顺口。
这些自然天成的野菜,无需复杂的烹饪手法,只消一拌、一炒、一蒸,就是难得的好味。
从古至今,从果腹到享受,野菜或退居一隅,却始终没有离开中国人的餐桌。它是我们最特别的味觉记忆,关于春天,也关于乡愁。
趁野菜初出,一起去田野里吧。聆风吟诗,且歌且行。
原标题:《诗经》里的野菜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