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悦读 > 正文
梁漱溟:给失去精神支柱的人们指一条明路
06-26 07:36:02 来源:阳明心学传习所微信公号

梁漱溟先生是一个文化守成主义者,他的思想在当下不易为人们所接受。不过,一百年后回顾20世纪中国的思想家,或许只有他和少数几个人才经得住时间的考验,而为历史所记住。他的文章诚实地反映出他的观感,未曾因为要顺应时局而掩饰真心。梁漱溟说:我不单纯是思想家,我是一个实践者。我是一个要拼命干的人。我一生是拼命干的。

梁漱溟先生逝世三十年了,这成为充满“忧患意识”的儒者在历史上的休止符,向他那样能身体力行,为儒家精神做见证的人物,为传统文化续命的人物,今后可能很难再见!

一、 这个世界会好吗?

1918年11月7日,已经下了自杀决定的梁济问儿子梁漱溟:“这个世界会好吗?”正在北京大学当哲学讲师的儿子回答说:“我相信世界是一天一天往好里去的。”“能好就好啊!”说罢离开了家。三天后自杀!

这是他留给儿子的最后的话。父亲的自杀对进行人生思考也想自杀的梁漱溟是一个启示。

有人说,“民族血脉的新旧交替,这惊遽的时刻总要有人来表现,梁济选择了表现;这惊遽的时刻过后总要有人去承担,梁漱溟选择了承担。”

梁漱溟选择了活下来,并开始了他传奇而高寿的一生。

二、 搞哲学的人才

1917年,23岁的梁漱溟,将自己写的一本哲学书寄给了蔡元培,目的只有一个:希望得到赏识,进北大读书。

不料蔡元培回信说:“你可以到北大教授印度哲学。”

梁漱溟惊呆了:“我只有中学学历,而且近几年才自学佛学,对印度哲学没有多少见识。”

面对邀请,梁漱溟哪里敢答应。

蔡元培找到梁漱溟,彻夜长谈:“你固然不甚懂得印度哲学,但我也没有发现旁的人比你更精通。我认定你是一个搞哲学的人才,你就大胆地干吧!”

梁漱溟感叹:“欲当北大学生而不得,却一下子成了北大教师。”

三、 表里如一

1985年,哲学家冯友兰先生九十寿辰家宴,邀请老学长梁漱溟参加,梁漱溟推说天冷而拒绝。几天以后,冯友兰却意外地收到了梁漱溟的一封短信,其大意是“北大旧人现惟我二人存矣,应当会晤,只因足下曾谄媚江青,故我不愿来参加寿宴。如到我处来谈,则当以礼相待。”

美国学者艾恺专程来华拜访,问他为何能顶住当年的大批判,他淡淡一句:“独立思考,表里如一。”

四、 中国精神的关键时刻

历史回到公元前489年,吴国大举伐陈,楚国誓死救之。周游列国无望地推销自己的孔子,正好赶上了这场混战,被困于陈、蔡之间。当时已经绝粮七日,孔子和弟子们吃的是清炖野菜。就这,也是吃不饱。

故事发生时,弟子宰予已经饿昏过去,颜回正一歪三斜地在院子里择野菜。

孔子则正在屋子里鼓瑟而歌,歌声高亢嘹亮。

是的,就算已山穷水尽,就算今天就可能饿死,已经年迈的夫子依然在高歌。任谁也感受得到,这已经不是身体问题,而是精神问题。人,最大的考验并非来自现实,而是精神。宰予是身体经不住考验,另外两名弟子——子路和子贡,则是精神和信念正在摇摇欲坠。

他们就当着颜回的面,说了这样一句话:

夫子逐于鲁,削迹于卫,伐树于宋,穷于陈、蔡。杀夫子者无罪,籍夫子者不禁,夫子弦歌鼓舞,未尝绝音。盖君子之无所丑也若此乎?

老夫子你无钱又无权,不出名又不走红,四处碰壁受辱甚至差点没命,一直从失败到失败,没有最失败只有更失败,悲哀到家了,混成这样,不自杀不得抑郁症也就罢了,居然还好意思唱歌?君子可以这么不要脸么?

孔子是他们的老师。而当时,他们就这样当着孔子最心爱、最亲近的弟子的面,近乎咒骂地指点着自己的老师。

琴声戛然而止。

推琴声和大喝声紧接着从屋子里传了出来:“小人也!召,吾语之!”

早已在门口等着的子路和子贡,有些战战兢兢又有些不以为然地走了进来。子贡仍然嘟囔着:“如此者,可谓穷矣。”——混到这地步,真是山穷水尽了。

孔子却凛然道:

是何言也?君子达于道之谓达,穷于道之谓穷。今丘也拘仁义之道,以遭乱世之患,其所也,何穷之谓?故内省而不疚于道,临难而不失其德,大寒既至,霜雪既降,吾是以知松柏之茂也。……陈、蔡之厄,于丘其幸乎!

说的什么话?君子达于道义叫做达,穷于道义才叫穷。如今我孔丘遭逢乱世,正是因为抱守仁义之道,才落得这样处境,恰是理所当然,怎么能叫穷?我内省不因道义有亏而愧疚,临危难而不曾失掉德行,只有在天寒地冻、霜雪降临之时,才会知道松柏是最后依然葱茂的!如今遭遇这陈、蔡之困,正是我孔丘之幸!

说罢,孔子“烈然返瑟而弦”,只留下目瞪口呆的子路和子贡。

片刻之后,子路随着响遏行云的乐音,“抗然执干而舞”。子贡则依然呆若木鸡,嘴里喃喃自语着:“吾不知天之高也,不知地之下也……”

每每读到这一段,我都心潮澎湃,难以自己,眼眶几乎湿润。

这一段看不懂没关系,反正真看得懂这段话的中国人两千五百多年来也没多少。子路原是武士,子贡原是商人,他们对生命的理解和此时的我们相差不多:如果真理不能兑现为现世的成功那么真理就一钱不值。

圣人的教导我们至今并未领会,我们都是子贡,不知天之高地之厚,而且坚信混得好比天高地厚更重要。但有一点总算证明了真理正在时间中暗自运行,那就是,我们早忘了两千五百多年前那场战争,但我们将永远记得,在那场战争中一个偏僻的角落里,孔门师徒的乐音、歌声、舞影和怒语却永不消散。

五、 愿意跟着王阳明走

我一向认为。学贵内心有所得;有些东西从别人那里听来的,与自己体悟所得的,差距非常大。而迷者往往不知!

梁漱溟先生说过:我可能比其他的普通人不同一点的,就是我好象望见,远远地看到了,看到了王阳明,看到了孔子。我是望到,作用于不是很清楚地看见,好象天有雾,在雾中远远地看见了孔子是怎么回事;王阳明心学是怎么一回事。我还是愿意跟着王阳明走”。

以下几条,是梁漱溟先生的心得体悟;值得我们反复琢磨思索!

人一辈子首先要解决人与物的关系,再解决人与人的关系,最后要解决人与自己的关系。只是,最后一条最难。

人类不是渺小,是悲惨;悲惨在受制于自己。渺小是最错误的见解。几时你超脱了自私,几时你就超脱了渺小。

一切利害得失计较皆从自身来,假以人类有超越其身之心也,遂不为此自发感情要求之所限,而能自觉地照顾到他人以至大众,不落于狭隘偏私。

所谓学问,就是对问题说得出道理,有自己的想法。学问是解决问题的,真的学问是解决自己的问题。

经济生活分散了人心,而组联了人身。政治形成集团对抗,划分此疆彼界。

着急贪求,表见了人类的卑微;歆羨涎流,显露了人类的丑陋;忍耐不下,烦恼苦愁,见出了人类的无用。

深深地进入了解自己,而对自己有办法,才得避免和超出了不智与下等。这是最深渊的学问,最高明最伟大的能力或本领。然而却不是一味向外逐物的西洋科学家之所知矣。

心之为心,在其能宰制,能统驭,能操纵,能发能收……

六、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

传统文化复兴已经成为国家战略。而百年的断裂,注定需要几代人的努力来弥合。

阳明心学传习所,愿意为此出一份微薄之力

谨用这一小文,纪念我的精神导师梁漱溟先生逝世30周年,我是以此宣言,也愿以此明志—为往圣继绝学!我们想通过我们国学传播上的努力,使大家对祖宗的传统不再那么陌生。努力做好王阳明心学传播第一平台!担当世道,力行所知!传承中华优秀文化!

我们想通过将国学与当下现实、人生对接,使大众对那种生命实感,重新有所觉醒。这是我们的愿望,也是我们努力的方向。愿你也参与其中,愿你能一路同行。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中华绵延千年的道统,以及那从未绝种的内心高洁。

原标题:梁漱溟:给失去精神支柱的人们指一条明路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 头条
  • 重庆
  • 悦读
  • 人物
  • 财富
点击进入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