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红胡子
在电商的生命禁区,拼多多奇迹般地生长着。2015年成立,2018年6月就以300亿美金的估值在纳市申请上市。
这样的成长速度,这样的估值,无论怎么看,都是成功的。
作为社交电商,拼多多的成功,是建立在两个维度之上的,一个是无限挤压制造企业的利润空间,另一个是借助腾讯的流量平台释放出的巨大流量。
由此收割的用户有耀眼明星,也有普通百姓,有老人,也有00后小孩。某种程度来说,作为电商新势力,其冲击力与未来预期不可小觑。不知道天猫、京东等等一系列电商前辈会不会为此心塞。
这当然不是拼多多的全部,拼多多的全部还在进化中,而且在腾讯的流量支撑下还在朝着不可预知的方向进化,从新势力到新物种,只是时间问题。
但是,价格,无论是阿里还是京东,抑或是拼多多,就现在的商业模式来说,都是生命线。阿里与京东是在无限收窄渠道的过程中长大的,他们的长大,也奠定了传统商超的衰落趋势。而拼多多是让同一个行业中的优势竞品,以极限价格帮助优势企业以量取胜。产品生产方的利润,被压缩到极限,没有成本优势的竞品,在这样的极限价格战下,生存将比此前更加艰难。
当产品的价格、渠道都被电商们控制后,留给产品生产商家的路在哪儿?
要知道,渠道在电商平台手中,流量在社交平台手中,价格被拥有流量优势的电商平台“挟持”。留给产品生产商的空间,唯有创新产品一条路可以走,只有在创新的不断迭代中收获创新带来的红利。
也就是说,让你的产品价格,与拼多多平台竞品的价格,具有价值定义的不同,你的价值定义,具有附加值。
但是,单纯的创新产品,通过传统渠道或者电商分发,在价格高企的流量成本“挟持”下,很难保有附加值的利润空间,无他,单单一个抄袭或仿造,就可以让你的创新颗粒无收。
就此反推,要想产品的价格不被绑架,要想不被渠道裹挟,要想不被竞争对手或者无良商家抄袭,摆在生产商眼前的课题即为,如何在拼多多这样的生态下,走出价格泥潭。
事实上,拼多多是在流量支持下的撮合平台,本质上,只是对价格敏感用户的争夺;而提供社交流量支持的是腾讯,自身并不拥有人设特征的社交属性。
这为生产商提供了一条新的生路:在更广泛的社交平台上寻找或者构建人设特征强烈的社群,让产品符合社群需求,而非大众需求。这一维度的最大好处是,创新产品在相对空间具有封闭性,无法被规模化复制。
比如,服装生产商,寻找一个直播社群,根据社群人设特征,选择符合需要的面料、款式、颜色,将社群人设元素加入,然后生产产品,以社群为对象销售。
当然,随着社群在各类内容与社交平台的快速崛起,产品与社群的适配,将是未来生产厂家的一种新能力。这种能力,事实上需要企业从现有的设计、生产、销售模式中走出来,再造生产流程,实属更深层次的自我革命。
传统电商平台正在以他们崛起时的速度老去,拼多多的崛起也并不是一个新时代的开启,真正的新市场,亦如魔幻之门,随时在开启,也随时在关闭。追逐随时在集聚又随时在散去的消费人群,是一种能力,也应该成为消费升级时代的一种原则。
因此,不去拼多多拼价格,也许并不能让你活得更好,但至少,你可以以自己的方式活下来,这比什么都好。
这种活法,可以简称为:“逃离”拼多多。
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上游新闻立场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