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富 > 正文
新口红效应?疫情期间在线文娱消费迎来“井喷”
05-11 13:18:19 来源:半月谈

半月谈消息,3元一张,不到4天时间,销量破3300万张,销售额超一个亿,成为内地音乐史上第一张销售额破亿的数字单曲——这是数字单曲《光点》创造的惊人数字。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作为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最大的行业之一,影视传媒行业寒冬刺骨,2020年一季度A股22家上市公司亏损,合计预亏损金额约17.45亿元。

新纪录备受关注,也面临争议。有观点认为,类似经济萧条时期人们用一些便宜的娱乐消费让自己快乐一些,这是线上文娱平台成熟时代的新“口红效应”;有人认为,破亿背后是流量明星粉丝权力张扬的“氪金效应”;还有人认为,这是“头部”盆满钵满,“尾部”汤都不剩的“二八效应”。

线下暂停、线上快进的新“口红效应”

4月28日晚,艺人肖战的数字单曲《光点》销售额破亿元,打破多项华语音乐的销售纪录。这距离这首歌上线发布仅仅过去了90多个小时。

尽管肖战在音乐领域并没有足够的分量,粉丝作为主要消费群体却撑起了这支单曲的庞大销量。一位肖战“铁粉”说:“3个月没进电影院,我就一口气买了105张支持,不过就是一支口红钱。”另一位粉丝则表示:“我在酷我音乐买了1005张,一来是给偶像冲销量,二来能解锁公益项目,一举两得。”

与此同时,也有大量听众是随手买单曲听歌。据统计,仅购买1张《光点》的人数占比超过七成。

除了数字单曲创造新纪录,疫情导致的社交隔离,正形成独特的线上文娱消费井喷现象。几乎所有的视频、直播、网络游戏、有声小说平台都在破纪录,与线下的影视寒冬形成鲜明反差。

据统计,抖音在春节假期的日活跃用户数量最高达到3.11亿,较往年同期增长93.1%。春节期间,王者荣耀用户时长暴涨75%。一季度,中国移动游戏市场收入近550亿元,创历史新高。春节及延长假期期间,腾讯视频《将夜2》累计播放量超过20亿次,爱奇艺、腾讯联合网播的《新世界》累计播放量超过30亿次……

线下“暂停”、线上“快进”背后,是人们的文娱社交刚需。“一般不出门,就算出门也没啥能做的,只能打游戏刷剧。”疫情期间,网友萱宝宝重新下载了已卸载一年的王者荣耀。

有关专家认为,20世纪20年代末,美国爆发经济危机带来电影产业发展。亚洲金融危机时,日本的动漫产业、韩国的影视剧业、网游业崛起为支柱产业,屡次印证了“口红效应”。今年的疫情背景下,线上经济、文创产业把握机遇,“口红效应”也有了新的表现形式。

越骂越买的“氪金效应”

5月7日艺人朱正廷的新单曲《EMPTY  SPACE》发布不到3小时销量即突破50万张,平台购买页面的排行榜上排名第一的粉丝公会贡献了近1万张的购买量。蔡徐坤《Young》的购买榜单里,排名第100名的粉丝买了6250张。

高黏度、高转化率的粉丝经济,已经成为当下华语音乐市场的普遍现象。但是,每一次流量明星推出作品打破纪录,也势必要面临一个质问:销量是否配得上质量?

面对质疑,粉丝往往会产生逆反心理,越批评,越要通过购买张扬粉丝权力,这就不可避免陷入另一种尴尬:粉丝用力越猛,爱豆被骂概率越高。

尽管花钱还不受待见,但华语乐坛早已无法切割粉丝经济带来的“氪金效应”。腾讯音乐娱乐集团旗下由你音乐榜推出的《2019华语数字音乐年度报告》显示,2019年新发歌曲数量逼近2017年和2018年的总和,全年数字专辑总销售额同比增长154%。其中,蔡徐坤、火箭少女101、R1SE等偶像“扎堆”发片使暑期成为全年“最热发歌档”。

业内人士分析,专业歌手卖不过流量歌手的现象背后,有着互联网时代圈层消费的逻辑。当IP化已经成为当今时代文娱消费的特征,数字音乐代替唱片工业,以微博、微信、抖音、贴吧为代表的社交媒体分割了专业媒体的话语权,整个流行音乐的生产与传播逻辑都发生了改变。对歌手来说,成名偶然性大,“破圈”难,越来越难出现传统意义上的国民歌手。对粉丝来说,他们从被动的接受者变成了传播者,进而将制造“流行”的权力从唱片公司、乐评人等专业人士手中抢了过来。

“互联网时代,内容产品垂直化,越来越细分。以往的‘大众即流行’反而很难走量,因为‘路人’缺少消费的黏性,难以变现。而粉丝的支持是什么,是同好带来的集体身份认同感,用付费表达支持。”南京艺术学院产业文化学院老师林子青认为,虽然有人把其看作是对艺术的挑战,却不能忽视粉丝经济支持正版带给产业的机遇。

不仅愿意付费支持,粉丝还开始主动或被动地承担起类似自媒体的宣发任务。以《光点》为例,粉丝已经在B站、抖音等平台开始了花样繁多的二次创作。3月份,爱奇艺也曾为宣传电视剧《鬓边不是海棠红》发起了“鬓边创作大赏”活动,鼓励剪刀手发挥各自的才能创作同人作品,借助粉丝力量宣传。

算法时代的“二八效应”

在国内,依赖粉丝经济来获利的互联网文娱产业链呈现出一种“二八效应”,即占20%的“头部”赚得盆满钵满,大多数“尾部”甚至“汤都不剩”。

据调查,“头部”艺人及其单曲是各平台争相抢夺的重要“资源”,直接与平台会员收入挂钩。知情人士透露,为获得“头部”歌曲独家播放权益,平台往往先支付一笔高额保底费用,并通过各种推广活动扩大其影响力。另一边,近半数音乐人税前月收入不足2000元、近四成音乐人遭受侵权困扰,其作品无人问津。

知情人士透露,一般情况下扣除渠道运营费后,音乐平台和歌曲发行公司五五分账,之后发行公司内部再分成。但艺人“咖位”不同,数字专辑分账模式无法一概而论。不同艺人的数字音乐版权合约不同,有“买断式”,有“保底费+分成”,也有“仅分成”。在这些不同的商业模式或分账模式中,除“头部”外,“腰部”“尾部”普遍存在创作者回报小、利益分配不透明等问题。

专业人士认为,当下的“头尾”冷热不均是行业发展的必然规律。“‘头部’是算法带来的,任何领域的头部都不是唯一的,也并非特别,是算法选中了他们。”林子青说,当下文化产品的爆红非常具有偶然性,很多经验无法复制,尤其当算法有所改变时,“尾部”随时可能变为“头部”,创作者能做的就是做好准备。

也有专家认为,音乐行业的健康发展不能随遇而安。北京大学中文系博导、文学评论家邵燕君认为,不可否认流量明星和粉丝经济侧面带动了用户的数字音乐付费意识,为音乐行业注入强心针。但任何一个成熟市场、健康的产业生态,需要的都是多元化的音乐人和音乐作品,而不仅仅是依赖于粉丝经济的支撑。

不过,付费意识、版权意识的养成很难一蹴而就,对流量明星和粉丝经济过分苛责也无助于改变“尾部”困境。业内人士认为,应建立一种更加公平的数字音乐版权付酬制度,创建一个权利人、作品、录音制品、作品表演的全球数据库,基于这一数据库,构建一种更加公平合理的付酬制度,让数字音乐价值链各环节都能获得合理的利益分配,共同推进华语乐坛的健康发展。

原标题:新口红效应?疫情期间在线文娱消费迎来“井喷”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举报
  • 头条
  • 重庆
  • 悦读
  • 人物
  • 财富
点击进入频道

本周热榜

汽车

教育

美家

楼市

视频

举报内容
低俗色情 广告 标题党 内容重复 有错别字 排版错误 侵权
获取验证码
请先完成短信验证
取消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