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近期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鼓励中小银行下调存款利率浮动上限后,国有大行和股份行也开始加入存款利率下调“阵营”。
记者近日从北京、上海、深圳、河北等地区的国有大行和股份行的一线客户经理了解到,多家银行的大额存单、普通定期存款利率将有不同程度的下调,调整日期或从4月25日开始。
存款产品利率从25日开始调整
“明天开始,我们行三年定期整存整取存款产品的利率将从3.50%降至3.40%。据我所知,大部分股份制银行都将于近期调降利率,也有少部分银行已经提前实施。”一家股份制银行理财经理表示,“我们行三年期大额存单(起购金额在20万以上)利率目前也在3.50%水平,和三年定期整存整取存款产品差不多,后期也可能会进一步降低。”
另一家股份制银行客户经理则表示,也是从4月25日周一开始利率调整,其中3年期大额存单利率从3.55%降至3.45%,3年期普通定期存款利率从3.5%降至3.4%。
四大国有行的大额存单利率是否保持稳定?记者致电一家国有行了解到,目前四大国有行3年期大额存单利率在3.35%左右,“明天开始,这一利率将调整为3.25%”;而三年期定期存款的利率从3.25%调整为3.15%。
“预计,定期存款利率下调将成为未来趋势。”一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有不少理财经理已经开始向投资者推荐能长期锁定利率的保险产品。
大额存单额度偏紧,需要抢购
前不久,不少银行理财跌破净值,让投资者大呼“伤不起”。不少人的资金已开始从风险等级更高的银行理财,转至保本保收益的存款产品。
不过大额存单存在抢购现象,此外也有消息传出,三年期大额存单利率也在下调,最低已降至2.90%。
“这些时间打听存款产品的投资者更多了。”一名理财经理表示,不少大额存单产品还出现了“抢购”现象。一位地方法人银行的从业人员也告诉记者,大额存单近来十分火爆,她所在的分行网点前不久售罄,最近才放了一些额度。
谢先生是一名资深股民,目前正考虑把资金投向大额存单。在咨询过后,他发现三年期大额存单利率目前最高为3.55%,五年期约为4.05%。“额度比较紧张,有一些银行表示已经售罄,”谢先生告诉记者,“虽然需要抢购,不过好歹没有什么风险。”
对此,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表示,近期,存款利率下行、部分理财产品破净等因素,导致一些偏好稳健型收益的储户适度增加了大额存单的购买量,使部分银行出现大额存单额度相对紧张的情况。另外,疫情反复背景下,市场利率普遍走低,资本市场表现欠佳,大额存单相对较高的利率就成为了投资者心目中的“香饽饽”。
缓解银行负债成本,降低贷款利率
多位业内人士向记者表示,此次利率调整集中于商业银行的中长期存款利率,意在缓解银行负债成本和息差收窄压力,从而为银行降低贷款利率提供空间。
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表示,现在市场流动性比较合理充裕,存款利率下调也是由供求关系来决定的。短期看,当前有效信贷需求不足,会影响银行对存款的拓展力度,负债端也会随之下调价格;长远看,存款利率下降是一个大趋势,金融管理部门希望银行下降存款利率压降负债端的成本,然后通过负债端传递到资产端。
光大证券固收首席分析师张旭表示,银行的议价能力相对较强,若单纯降低存款基准利率,银行可能利用其能主导定价的优势将负债端成本下降的红利吸收掉,而不是将其百分百传导至资产端。与此相比,从贷款利率下降到存款利率下降的传导更为刚性,贷款利率是决定存款利率的关键因素。LPR改革推动了贷款利率明显下行,为了与资产收益相匹配,银行便会适当降低存款利率,通过提高存款利率来“揽储”的动力也会随之下降。
监管多次引导,让利实体经济
事实上,为支持银行业让利实体经济、释放综合融资成本下行空间,监管已多次引导银行负债成本下降。例如去年6月,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宣布优化存款利率自律上限,即从原来的存款基准利率一定倍数形成的存款利率自律上限,改为在存款基准利率基础上加上一定基点确定,引发市场关注。
不久前,有市场消息称,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召开会议,鼓励中小银行存款利率浮动上限下调10个基点(BP)左右,但这一要求并非强制。彼时,记者从多家中小银行获悉,银行确实收到了这一窗口指导:如果调降,银行宏观审慎评估(MPA)会有加分,但预计暂时不会作出调整。
“当前,经济处在恢复性增长的时期,从整个国家和货币当局来讲,都要引导市场利率下行,来降低实体经济的融资成本。从国家政策层面和这两年的经济面上来讲,整个银行业的息差逐年会有所下降,这可能是所有银行业共同面临的问题和话题。”光大银行行长付万军在今年的业绩发布会上表示。
告别高息揽存,银行需提升服务质量
对银行而言,长期来看,由于银行存款的财富管理属性日益突出,收益竞争力的减弱可能造成存款向基金、理财等产品迁移,尤其是对中小银行影响较大。
在存款利率下调过程中,为避免出现存款大搬家的情况,各银行需努力提高综合服务能力,增加结算资金等低成本资金沉淀,通过表内外业务,提供给客户全生命周期的综合金融服务,以贷引存、以债引存,提高活期存款占比。尤其是中小银行,在失去高息“弹药”后,更需要发挥自身优势,错位竞争,提供差异化金融服务,提高存款服务的市场竞争力。
值得注意的是,资管新规实施后,银行理财产品打破“刚兑”向净值化转型,加之当前市场行情波动较大,要找到能够替代银行存款的理财、基金产品并不容易。一些追求保本保收益的储户开始转向一些高息存款产品,但这些产品踩在异地揽储的监管边缘,其中还有一些是通过贴息等违规行为实现高息的产品。需提醒储户切莫被高息蒙蔽,选择合规产品、经营状况良好的金融机构才是保障资金安全的前提。
上游新闻综合自上海证券报、证券时报、极目新闻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上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