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商报消息,生三胎奖励9万元、女员工生双胞胎教育费用公司全包、男员工可享全薪育儿支持假……在国家鼓励生育三胎的背景下,多家上市公司响应号召,面向员工推出实打实的支持方案,引来一片叫好声。在为这些企业点赞的同时,受访专家表示,应鼓励更多企业积极参与,共同为促进优生优育创造条件。
多家公司放出实招
农牧上市公司大北农集团近日对员工推出了鼓励优育方案,从2022年1月1日起执行。据悉,该公司鼓励优育方案的内容主要为:生一孩奖励3万元,生二孩奖励6万元,生三孩奖励9万元。在产假方面,生一孩在国家标准上加1个月的产假,生二孩加3个月的产假,生三孩产假达12个月。
大北农集团相关负责人对中国商报记者表示,出台鼓励优育方案是为了响应国家关于支持一对夫妻可以生三个子女和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号召,减轻员工抚养孩子的经济负担,增加员工福利,为应对人口老龄化尽到企业应尽的社会责任。“这项奖励就是针对年轻人生孩子积极性不高的情况出台的。”上述负责人表示,若员工生育积极性高,在一定程度上会增加集团相关费用的支出,但是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也会更高,这对集团来说是利大于弊的。这项奖励也不只是说说而已,后续集团也会在此基础上号召全体员工创造更大的效益。
大北农集团的“催生”并非个例。1月11日,绿城集团创始人宋卫平在绿城服务集团的年会上表示,入职绿城集团满一年的女性员工,如在未来十年内生出双胞胎,孩子的教育费用由公司承担。
雀巢中国官方微信公众号在1月10日发布消息称,雀巢大中华大区男性员工可作为第一或第二抚养人享受18周或4周的全薪育儿支持假。第一抚养人可申请最长6个月的育儿支持假。同时,养父母也可成为第一或第二抚养人,享受同等育儿支持政策。
专家:企业应积极参与
四川天府健康产业研究院首席专家孟立联认为,大北农集团等公司鼓励员工生育的举措应当被肯定。“由于不太了解该公司的员工构成,如有多少人处于适龄生育阶段,又有多少女性员工处在合适的生育年龄,所以目前难以评价这种鼓励、支持举措的真实效果。但是能出台这样的举措,本身就是十分积极的。”孟立联对中国商报记者表示。
中国人民大学副教授王鹏认为,鼓励生育不能仅靠国家号召,从宏观层面进行调节,整个社会、企业、个人和组织团体都应当行动起来。上述公司积极响应国家号召,践行了企业的社会责任,体现出上市企业的社会责任感。同时,作为广受关注的上市公司,此举能够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进而“反哺”企业口碑和市场影响力。
在为上市公司硬核“催生”措施点赞的同时,安徽省劳动学会常务理事汪张明表示,希望更多企业参与其中,优先按照当地政策配合执行,出台相关配套补充激励制度,共同为促进生育做贡献。
但受访专家同时提出,在履行社会责任的同时,企业还应寻求其与自身价值的平衡。孟立联认为,企业是否站出来鼓励生育,既有政策的引导,也有社会责任的驱使,但企业首先是企业,生存和发展才是其应当优先考虑的,也是对国家和社会最大的负责。
“企业不能因过度承担社会责任以致利润减少,甚至陷入经营困境。建议政府有效发挥引导作用。首先,对于在优生优育过程中履行责任的企业,在财税及信贷政策上对其予以优惠;其次,可为具有带头示范作用的企业颁奖,以增加曝光度等提升荣誉、打造口碑的方式对其予以激励;再次,可引入评级方案,为上述企业开放相关应用场景,如设定一个指数。依托于指数,对企业估值、未来订单等长远发展给予一系列优惠政策,进而鼓励更多企业参与其中。”王鹏对中国商报记者表示。
多地区推出生育友好政策
人口发展是关系中华民族发展的大事。继2013年、2016年分别实施单独二孩、全面二孩政策之后,我国的生育政策在2021年7月又有新变化,《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作出实施三孩生育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的重大决策。
决定提出取消社会抚养费,清理和废止相关处罚规定。将入户、入学、入职等与个人生育情况全面脱钩。发展普惠托育服务体系,同时降低生育、养育、教育成本。
为积极支持三孩生育政策落地实施,国家医疗保障局办公室同月印发《关于做好支持三孩政策生育保险工作的通知》,明确要求各地将参保女职工生育三孩的费用纳入生育保险待遇支付范围。按规定及时、足额给付生育医疗费用和生育津贴待遇。
在此基础上,多地开始密集推出产假、育儿假等生育友好政策,为生育家庭提供兜底服务。在住房支持方面,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已有北京、广东、宁波、海安等地区启动对二孩、三孩家庭的住房政策支持:在公租房配租、公积金贷款及购房补贴等多方面予以政策倾斜。
此外,还有地方推出生育消费贷。据吉林省人民政府网官方微信公众号2021年12月23日消息,吉林省印发《关于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实施方案》,提出支持银行机构为符合相关条件的注册结婚登记夫妻最高提供20万元婚育消费贷款,按生育一孩、二孩、三孩,分别给予不同程度降息优惠。
原标题:发钱放假承担教育费 多家公司放大招“催生”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上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