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灌渠内部
提灌渠北入口
大河报消息,昨日,一篇名为“河南农民自家地洞藏千余块墓碑称挖到宝”的文章,介绍偃师市高龙镇半个寨村赵长寨的宅院里发现长约3000米地洞,底部还有千余块不同年代的墓碑。该文在网上引起热议。
对此,偃师市文物局工作人员介绍说,他们经过现场查看确定该地洞是上世纪70年代的提灌渠,并非文物。
网传够夸张
农民自家发现地洞,藏千余块墓碑
文章称,该处地洞是赵长寨在挖地基时候发现的,刚发现洞口时他以为是挖到古墓不敢下去,后来试着走下去,里边空气通畅,粗略估计竟有3000多米长。文章中还称,发现以后,赵长寨用水泥板盖住不敢声张,里边有的地方用砖圈,有的用石板,仔细一看石板竟是墓碑,有1000多块。
文章发出后,在网络上引起大量网友热议。农民家中地洞里边到底是什么?是否真的有1000余块墓碑?对此,大河报记者进行探访。
记者去走访
上世纪70年代修的提灌渠,如今早已荒废
昨日下午,大河报记者驱车赶到赵长寨家中。在赵长寨的带领下,记者看到该处地洞入口确实在他家后院当中。据赵长寨介绍说,在2002年左右,他将家搬迁到这个地方在挖地下室时发现这个地洞。
走过赵长寨家的台阶,向下走5米左右就看到有一个坑洞,但光线较暗洞口狭窄,不容易下去。在赵长寨的带领下,记者找到了入口,该入口已经被他用预制板盖上。
打开预制板,看到地洞距离地面30余米高,站在洞口能清楚听到有水流的声音。“这只是一个出口,另外一个出口距离这里2200多米。”赵长寨说,他几年前下去过,内部高约1.8米,宽约1.5米,通过走路的方式粗略估算了距离,里边看到有石碑,“应该是墓碑吧”。
在距离赵长寨家院子入口2200多米外的北边入口,该入口顶部写着“农业学大寨”五个字,入口处还写有“愚公移山”四个字。
记者从北边入口进入,发现顶部用青砖砌成,两边则是用砂石混合料做成的墙面,有的地方都已经脱落。在向前行走100多米后,因塌方落石不能继续前进。
据半个寨村村支部书记介绍说,这其实是上世纪70年代半个寨村修建的提灌渠,就是将伊河水抽到这里,灌溉半山坡的土地所使用的,随着经济发展,这个提灌渠早已荒废。
文物局回应
并非文物,出于安全应封闭洞口
针对此事,偃师市文物局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说,看到网上的文章后,他们也于3月15日上午来到赵长寨家里查看,里边并没有什么墓碑,而是当时为了修建提灌渠,人为制作的混凝土材质,“可能使用的材料与石质墓碑颜色相同,让人误以为内部是墓碑”。
对于网上所说墓碑上的文字,偃师市文物局工作人员解释说,可能后来有人进去后“写上去的”,还有的字迹则是长期受到水的浸泡,留下的水渍。
“2017年偃师市在进行文物大普查中,也来到过这里”,偃师市文物局工作人员说,经过专家现场查看,这个上世纪70年代的提灌渠并不能被列为文物,“但由于提灌渠内部较深,从安全角度出发,还是建议将洞口封闭,以免造成人员损伤”。
原标题:农民挖到宝?实则混凝土!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