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头条 > 正文
夜读 | 小伙醉酒落水 长江中漂流30公里 | 小伙大三退学 今年高考712分却婉拒清华北大
08-06 22:15:34 来源:上游新闻综合

【命大】

小伙凌晨醉酒迷糊落水 长江中漂流30公里获救

23岁小伙凌晨醉酒迷糊落水 长江中漂流30公里获救

图为从长江大桥附近一直漂到阳逻港江面,落水小伙被海事人员合力救起。

楚天都市报消息,昨日凌晨3时,一名23岁的山西太原小伙酒后夜游武汉长江大桥时,不慎坠入长江,漂流近30公里后,在阳逻港附近江面被紧急出航的海事人员成功救起,所幸无大碍。

昨晨6时11分,武汉海事局交管中心接到航行船舶报告,位于在建的武汉青山大桥水域附近发现有人溺水,在江中随波漂流,非常危险。

武汉海事局交管中心当即通知青山海事处工业港执法大队紧急出艇搜救。

开着海巡艇,工业港执法大队副队长彭光辉带领执法队员沿江搜寻,因水流湍急,按报警位置已找不到遇险者。“当时我们通过无线电话喊话,请求周边过往船舶帮忙搜寻,同时提醒他们注意避让。”

很快,接近6时30分时,彭光辉在武汉青山大桥下游5公里附近的王家屋锚地水域搜索到遇险者,“找到他时,他正在江中漂,手中拽着包,还在喊救命!”

m_dsb20180806a2 SheHui FaZhi_4.jpg

因小伙已没多少力气了,且体型偏胖,从安全考虑,只有海巡艇慢慢靠岸后再拉其上岸。为此,彭光辉用缆绳圈住小伙的腰,并在海巡艇甲板上用手紧紧抓住小伙的手,保持小伙头部浮于水面以上,然后海巡艇慢慢驶向岸边,“我当时紧盯着他,因为往往遇到有人来救时,遇险者就会松懈。”

经一番努力,早上7时20分,海巡艇从长江北岸的武钢阳逻港码头附近靠岸,海事人员将小伙移交给长航阳逻派出所。

从小伙随身携带的身份证获悉,他今年23岁,山西太原人。问及是怎么落入长江的,小伙解释:喝了一斤酒后,凌晨3时左右行走在武汉长江大桥上,迷迷糊糊不知道后来是怎么掉入江中的。

据海事部门介绍,从长江大桥到阳逻港码头附近,里程约30公里,时值汛期,水情复杂,小伙能平安获救算是幸运,这或许与他会游泳且体型较胖有关。

记者联系了小伙子就诊的中山医院阳逻院区。院方称,经检查,小伙双下肺感染,目前无生命危险。

【牛人】

中科大读到大三退学 他今年高考712分却婉拒清华北大

成都商报消息,2017年10月,在亚欧大陆冬季风的裹挟下,冷空气从遥远的西伯利亚一路南进,合肥进入了深秋。

如果再坚持一年多,20岁的李一峰就将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下简称中科大)环境科学专业本科毕业,但就在学业将成之时,他选择了退学,回到了老家云南临沧。

退学的理由并不复杂,“不喜欢那个专业,忍受够了”。

重新历经了200多个日夜精神紧绷的学习后,2018年6月,人生第二次高考,21岁的李一峰考出了712分、云南省理科排名第八的好成绩——这个成绩,他可以任选清华或者北大。

事实上,清华和北大也向他发出了邀请,但李一峰选择了四川大学(下简称川大)口腔医学(五年制)专业,并于次月收到录取通知书。

微信图片_20180805192219_副本.jpg

一个励志的求学故事至此圆满谢幕,但他人生的再次寻路,只能算刚刚开始。

三年前,他凭直觉盲选了中科大,拿到录取通知书才知道原来学校不在北京。大一进校后,他发现自己对环境科学这个专业毫无兴趣,想要努力转入生物学专业,但很快发现,生物学也不是自己喜欢的;

三年辗转,历经退学、复读,他重新考出712分,21岁的青年可以任意选择全中国最好的大学,但他最终选择了口腔医学专业,这是他在网上花了两个月检索了解后确定的。

确定不喜欢环境科学?确定。

确定喜欢口腔医学吗?沉默。

最喜欢做什么呢?沉默。

“这个也可以做,那个也在做,但都无法称之为爱好,我也不知道自己到底喜欢什么。”李一峰讪笑着垂下头,为自己没能给出答案而抱歉。

微信图片_20180805192211_副本.jpg

进中科大后悔选的专业

3年前,收到录取通知书的第二天,李一峰才知道中科大原来在安徽合肥,而非北京。

志愿是随手填的。“之前听说过中科大,觉得还不错”。生物学专业被他列为第一专业志愿,另填了包括环境科学在内的几个专业兜底。

2015年,云南理科重本线为500分,李一峰考了648分。这个分数让他与向往的生物学专业失之交臂,被第二志愿环境科学录取。他对环境科学并不了解,所以没多大兴趣,但也不讨厌。

尽管心里有些失落,他也没打算复读,毕竟,“中科大算很不错的学校了”。

况且,他与当时自认为很喜欢的生物学专业也并非再无可能。在入学之前,李一峰通过新生群得知,中科大允许学生转专业,尽管对学习绩点要求严苛,但李一峰太有信心了——考试这件事,什么时候都难不倒他。

为达到转专业的条件,入学后,李一峰每堂课都提前到达教室,占据正对黑板的黄金位置,笔记写得密密麻麻。也是在这个过程中,他再次确认,自己对环境科学确实无感,努力学习的唯一动力,就是转专业。

他对自己说,“如果下定决心去做一件事,我相信没有做不成的。如果没做成,那是努力还不够。”

但事情的发展,偏离了他预期的轨迹。

在准备转专业期间,李一峰通过网络查阅了生物学专业相关资料,并向身边的生物学专业同学咨询相关情况。他渐渐发现,实际中的生物学与自己想象的有所出入。

“生物学需要的是研究型人才”,但李一峰觉得自己更适合操作性强的技术类专业。“而且,念生物学基本意味着要延迟工作。”据他了解,在中科大,生物学专业的学生,本科毕业后,或考研读博,或出国,80%以上都会继续深造,而他打算本科毕业后就工作。

努力跑了半天,结果跑错了跑道。仿佛一拳打在了棉花上,李一峰的满腔斗志顿时泄了气。

奋斗目标就此失焦,他的大学生活开始以放纵的姿态快速下沉:逃课、通宵玩游戏、两天看完一部四十集的电视剧……“前后确实好像两个人”,回忆起李一峰,中科大的同学们一再叹气。

“我也不知道为什么会这样,明知道该认真学习,事到临头却总是拖延应付。”

大一下期,整个专业去北戴河实习,返校后要求写报告,他一直拖到最后期限,才在网上东摘西抄,蒙混过关。

“我知道这样不对,也为虚度光阴感到羞耻,却不知道如何是好。”

他想起高考填志愿时,父亲特别叮嘱他:要慎重啊,好好选一个喜欢的学校和专业。对于这个善良而笼统的叮嘱,李一峰不知所措。

此前的18年里,村小,乡中学,县高中,老师们教他的,是函数周期、连词从句、圆周运动;忙于活计的父母劳碌一天之后,对他说的最多的,就是“好好读书,跳出农门”。

逐日逐年,这八个字深深扎进他的心里,他也确实没让父母朴素的心愿落空,考取了常人难以企及的成绩。即便照他三年前的分数,他几乎也可以任意选择全中国80%以上的学校和专业。

但是,他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也不知道该如何确定自己喜欢什么。志愿填报指南上密密麻麻的那些陌生学校和专业,于他而言,就像一条条纵横交错的岔路。

来不及多想,也不知道该如何细想,他只能凭直觉盲选落子。

遗憾的是,他没能一矢中的。

微信图片_20180805192223_副本.jpg

▲李一峰家境贫寒

退学不成逃学找工作

不喜欢环境科学,也不再喜欢生物学,彻底失去方向后,李一峰在中科大的学习状态每况愈下。在累积挂科学分达到10分后,他触及黄线,学校发出了退学警告。对于从小品学兼优的他,这是绝无仅有的。

“要不自己退学吧?”几经犹豫,他决定向家人袒露心迹。

2016年6月的一个傍晚,李一峰在少人造访的走廊尽头,拨通了父亲李伟的电话。

电话许久未接,他想,父亲也许在忙农活。六月份了,正是家乡采夏茶的时候,父亲阳光中淌满汗水的脸在他眼前浮现。

“喂?”电话终于通了。当时父亲正开车在从村里去县城的路上,开始没听到电话。

“唔……吃过饭了吗?”李一峰感觉喉咙有些堵。

“吃了,你呢?”

父子二人,一来一往,如往常一样聊着吃了什么、最近怎样、注意身体这类不咸不淡的话题。

都是不善言辞的人,问候话很快都说光了,听筒里只剩长久的沉默。

云南那头的电话轰隆作响,是发动机的声响。光听声音,李一峰就可以感受到面包车在滇西南夏天傍晚的山间行驶时,那扑面而来的燥热的风。

“我想退学。”李一峰终于鼓足了勇气。

电话两头,长久的沉默。

正在开车的李伟宛如当头被敲了一棍,脑袋发空,他无法理解,儿子为何突然产生了这样的想法。

不喜欢就非得退学吗?每年那么多学生没考上喜欢的学校,没进喜欢的专业,不也好好的么?在父亲看来,喜不喜欢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已经稳妥握在手里的东西。“念了那么多年书,好不容易考出去,退学干什么?再说,村里人要是知道了,多丢人。”

父亲说的确实也没错。除了李一峰,班里也有其他同学表达过对环境科学的无感。“环境科学也不是他们的第一志愿。但他们都适应得很好。”他把头埋下去,“可我就是不喜欢,就是适应不了。”

“再试试吧”,父亲艰难挤出几个字,“都考出去了,能不回来就别回来”。

李一峰是个听话的孩子,从小大到都是。电话里,他没再坚持。

大一暑假回家,李一峰帮忙割草、喂鸡、采茶……一切如常,彼此都很默契地绕过了退学这个话题。

但内心里的想法,就像晃动的钟摆,用多大的力气推开,隔一段时间,它就会以多大的力气撞回来。

大二开始后的整整一年里,恳求与拒绝的戏码多次在父子间上演。两个同样不善言辞的人,笨拙地试图用只言片语说服对方,却总又陷入长久的沉默对峙。

“记不清到底提过多少次了”,李一峰摇摇头,他只记得最后一次,是在大二暑假的夜里。

父亲依然不同意。“马上都大三了,光学杂费就花了一万好几,这还不算其他的”。自己每年从年初连轴转到年末,在家里的核桃田、茶叶地、杂货铺中辛勤耕耘,这般努力,也不过3万左右的收入,勉强做到收支相抵。

这个账,父亲怎么都觉得不划算,“时间和钱都耗进去了那么多”。他希望用沉默将儿子的请求拖过去,最好一拖到底,拖到儿子毕业,“工作了总不可能再提退学吧”。

他对此很有信心:从小到大,没他同意,儿子不敢擅作决定。

但大三开学不久,李一峰班主任的一通电话,却打破了他的计划——儿子逃课找工作去了。

李伟不得不服软。

退学复读再战高考

连告别饭也没吃,2017年国庆节后,李一峰办完退学手续,迅速离开了合肥。

联系好复读学校后,父亲开着那辆开了好几年的旧面包车,亲自送他去市中学复读。老家到市里,三个小时的车程,一路上两人都没怎么说话,只有面包车的发动机在山路上吭哧吭哧,山风不断从敞开的窗口灌进来。

“没回头路了。既然选择了回来,就好好学,已经丢过一次脸了,不能再丢第二次。”在学校门口,李伟打破沉默。

“嗯”,李一峰用力的点点头。

尽管丢下高中课本已经两年多,但中途插班的李一峰再次展示出了他超强的学习能力。第一次月考,年级150多名;期中,年级60多名;到复读的下学期,他已稳定在年级前十。

他牢记着父亲那句话,“没有回头路了”。复读的234天里,他每天早上6点40起,晚上12点半睡,中间除了吃饭和必要的休息,基本都在看书、做题、摘录错题。

每门学科他都有专门的纠错本,除了誊抄错题,每一道错题都写着详细的错误理由,和正确的解法。“理科(科目)的要厚些”,他用大拇指与食指比出一个扁扁的“C”字,“大概有一寸厚”。

高考前几天,李一峰一直没睡好,“亢奋,期待”,顿了半晌,“也有点紧张”。

他做不到完全不紧张。因为复读这件事,从一开始就不是他一个人的事,除了押上自己的未来,还押上了家人的信任,以及家人的颜面。

回老家没多久,他退学的消息就迅速传开,一度成为亲友邻里的谈资,并夹带着诸多不太友好的猜测。父亲李伟不知作何解释,只能沉默。

即便直到今天,李伟仍旧不太明白,儿子为什么要放弃那些明明已经抓在手上的东西。仅仅为了换取一个重新选择的机会吗?喜欢与不喜欢,有那么重要吗?万一没考上呢?

旁人的议论,李一峰也试图置之不理,但无论如何,“还是有点儿难受”。时隔将近一年,他仍没忘记那种寒芒在背的感觉。

微信图片_20180805192216_副本.jpg

搜索两个月锁定川大口腔医学

712分,云南省理科排名第八。

如同冰冷的夜幕被金黄的阳光划破,漫长而难熬的冬天过去了。

多家媒体相继报道;先前指点议论的亲友邻里也纷纷好言祝贺。李伟心里终于踏实了,“丢掉的脸被重新捡起来了”。

李一峰心里也踏实了。走出考场,他就觉得发挥得不错,但他估分保守了一下,预计670分左右。所以,当看到712分时,他既有意料之中的稳定,又有意料之外的喜悦,“付出没有白费,也没丢人”,他脸上露出轻松的笑容。

这个分数,同时还为李一峰赢得了清华北大的邀请。但他都婉拒了,依旧选择了自己先前在网上花费两个月检索了解确定的专业:川大口腔医学。

父亲李伟觉得有点可惜,他更希望儿子选清华北大,一生务农忙于生计的他,并不了解大学与大学、专业与专业之间的区别,但他听人说过,清华北大是中国最好的大学。

不过,有了儿子此前的经历,他并未多做干涉,“我们不懂,孩子自己喜欢就好了”。

那么,口腔医学专业是否就是李一峰喜欢的呢?

事实上,从大一意识到自己不喜欢环境科学后,在那段迷惘的日子里,李一峰就一直在想,自己到底喜欢什么,该做什么。

直到退学前两个月,通过上网搜索了解后,川大口腔医学被他锁定为奋斗目标。

他列出了条理清晰的理由,努力说服别人,同时也说服自己——“第一、我更擅长技术类的东西,口腔医学恰恰属于实操性很强的专业,和我的个人能力相匹配;第二、川大口腔医学专业排名靠前;第三,口腔医学专业就业前景好,收入可观,而且工作量相较临床,也会稍微轻一些……”

三条理由里,唯独缺了独一无二的喜欢。

符合实操性强、就业前景好、排名靠前条件的学校与专业,远不止川大口腔医学一家。如何确定花了两个月在网上检索了解,并无实际接触的“心仪专业”真的就是自己喜欢的呢?真的适合自己呢?万一今后在实践中发现不喜欢或者不合适怎么办呢,当初,自己不也以为自己很喜欢生物学专业么?

“我错过一次,还会错第二次吗?”他没有正面作答。

“万一呢?”

“我不喜欢假设。”仍旧拒绝作答。

“做这个决定之前,你会提前想好它所有可能的结果吗?”

“一定要想那么清楚吗?”

“那你如何确定仅仅花了两个月在网上检索了解的专业真的合适自己?错了怎么办?自己到底喜欢做什么,没想过吗?”

“别问了——!”

他紧缩眉头,双唇微张,表情近于愤怒。短暂的绝对沉默之后,他近乎咬牙切齿般用力地把话挤出来,“我决定了的事,就不会后悔!就一定、肯定、确定会坚持下去!”尽管努力压制着语气,他的声调相比之前仍旧高出许多,引来邻桌侧目。

良久的沉默,谈话一度停止。他懊丧地垂下头。饭桌上,只剩火锅咕嘟咕嘟剧烈沸腾,烟气蒸腾。

“不好意思”,再抬起头时,他已恢复平静,“没有回头路了……就让时间来证明我的选择吧”。黑框眼镜镜片在火锅面前起了一层白霜,遮住了眼神。

饭后,李一峰回到驾校的房间,一间20平米大小的客房,摆着4张单人床。为了方便学车,这段时间,李一峰一直住在这里。他走到最里靠墙那张床边,弯腰翻出自己刚收到没多久的崭新录取通知书。

照他的计划,他要抓紧时间练完车回家,好好利用假期的剩余时间,为即将念高二的弟弟进行辅导,学业上的,人生上的。另外,自己也要学习充电,预习相关大学课程,为未来打好基础,他希望毕业以后从事与口腔医学专业相关的工作。

“你有什么兴趣爱好吗?”分别前最后一问。

21岁的青年又一次怔住了。从小到大,直到现在,当被问及兴趣爱好,他都是一如既往的沉默,皱着眉头在脑海中苦苦检索却一无所获。

“这个也可以做,那个也在做,但都无法称之为爱好”。他讪笑着垂下头,为自己没能给出答案而抱歉。

【煲鸡汤】

真正强大的人,从不惧怕低谷

去北京出差,见到了老朋友芸芸。吃完饭,芸芸开车送我回酒店。经过某个路口时,她忽然示意我看右手边的一幢人才服务中心大楼,笑问:还记不记得一起找工作的那段日子?

怎么可能忘记呢?在那段人生最低谷的时光里,我最应该感谢的人就是芸芸。

十年前,我和芸芸就是在参加招聘会的时候相识成为室友的。彼时的我从学校毕业半年之久,却连一份糊口的工作都找不到;芸芸则是在被老板恶意拖欠工资后选择了辞职,处于失业阶段。

投出去的简历总是石沉大海,那段时间,我变得特别消极懒散,经常宅在房间里浪费时间,感慨命运对自己不公。

但芸芸和我完全不同,求职的日子也没闲过,登山、读书、做公益,在她身上看不到一点对于失业的焦虑和惶恐。

印象最深的一次,是刚面试失败后的她,却兴致突发跑去菜市场买了食材,回来给我们几个朋友煮了一顿她最拿手的油泼面。用她的话说,“吃饱了,才有力气继续战斗”。

“你不会害怕吗?吃完这顿,我们甚至不知道下一顿在哪?”油泼面很香,但当时的我对芸芸的这种乐观自信却只有满腔疑惑。

“人在低谷的时候,只要不停下脚步,无论往哪个方向走都是上坡路。更何况,年轻的时候多吃点苦,对将来一定是有好处的,为什么要害怕呢?”她看着我,脸上尽是笑意。

后来,芸芸如愿找到了理想的工作。而那顿油泼面和她的那番话,也让我在后来的职场生涯中每每遇到低谷和困境时,都能更加淡定从容地去应对。

对于那些一直在前行的人而言,低谷从来不会成为他们的绊脚石,反倒是引领他们走向巅峰的起点。因为他们懂得在低处积蓄力量,换取行至高处时的展翅飞翔。

timg.gif

经济学上有个著名的拐点理论:任何一段上升趋势的开始,一定都是从位于最低处的某个点延伸开来的。

换言之,所有的低谷,都意味着转变的开始。所谓绝处逢生、柳暗花明,说的正是这个道理。

生活中,我们常常羡慕别人的成功,但事实上,没有谁的人生可以是一帆风顺的。

那,什么才是真正的强者?

是在高处时有底气,在低处时亦不失勇气;是担得起最好的,也受得起最坏的;无论顺境逆境,都能全力以赴,不卑不亢。

跨越低谷很难,却是走向山巅的必经之路。

电影《阿甘正传》里,“傻孩子”阿甘从小到大遭遇了无数生活的刁难和考验,但他却始终只有一句话:“糟糕的事难免会发生。”所以后来,他创造了让无数人惊喜的人生奇迹。

只要继续攀登,低谷就是转机。如果现在的你正处在人生低谷期,那么与其选择深陷其中自暴自弃,不如学会沉着应对,踩过它努力向前。

你要相信,我们总是要在走过足够漫长辛苦的旅程之后,才能看到人生最美的风景。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 头条
  • 重庆
  • 悦读
  • 人物
  • 财富
点击进入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