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日报消息,近年来,一线城市的银行社区支行出现关门增多趋势。今年仅北京地区一个月内就有20家社区支行关停——这或许是社区支行萎缩的一个缩影。
近日,《证券日报》记者走访了北京地区多家社区支行,发现多家支行网点出现门庭冷落、网点关停、驻点人员撤离等现象,即便是通常的业务繁忙时段,社区支行也门可罗雀。记者注意到,社区支行今年以来的关停之势不减,从年初至10月20日,京沪以及广东地区(包含深圳地区)共有102家社区支行获得终止营业的批复。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社区支行网点的关停也是市场化的选择,背后的原因主要有三点:首次,从相对需求端来看,部分城市、部分地区存在网点过剩的压力;其次,网络金融发展以及实体网点运营成本较高因素叠加;再次,社区支行自身商业模式不成熟、业务相对单一。”
业务越来越难做
《证券日报》记者在走访过程中,银行工作人员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随着移动支付以及互联网理财产品的快速崛起,网银、手机银行成为客户的标配,社区支行已经沦为自助机具功能,业务越来越难做。”
近日,记者走访了海淀区清河中街共6家社区支行网点,发现上述网点中仅有3家在正常营业,其余2家社区支行虽然标牌没有拆除,但是大门紧锁,里面柜台和ATM机器已经搬走,门上还张贴了醒目的停业通知,另一家社区支行早已经搬走,原网点摇身变成了一家美容院。
近年来小区附近有不少社区支行都纷纷关门停业,至于原因,他们表示不是很清楚。某社区支行周边的居民告诉记者:“我们很少来社区支行,附近也有几家银行网点,所以关停对我们来说没有什么影响。”
从《证券日报》记者走访的社区支行情况来看,一两台ATM机,1名保安、一两个银行员工,这便是大多数社区支行目前的标配。在某股份制银行社区支行网点,大门紧锁,但是屋内的灯却亮着,大门口只有一位保安人员在值班。据保安介绍,他们这个网点平时来办业务的人寥寥无几,而银行的工作人员也很少过来,他们都是被派来轮岗的。
部分依然在营业的社区支行也是冷冷清清,即使有一两个客户,也是直奔自助机器,而工作人员也懒得主动推荐产品,有的工作人员想介绍理财产品,但是客户大多不感兴趣。客流冷清使得原本营业时间延长至晚上6点的社区支行把关门时间提前至晚上5点,因为“下班后也没有人来”。
在另一家位于居民区的社区支行内,虽然在本应业务最繁忙的时段,柜台和大厅却空无一人。本报记者在门口观察了一个小时,仅有1名顾客使用自助机取款。
“社区网点没人是常态,要保证一定的新增存款数额,真的太难了,”多家社区支行网点的工作人员对《证券日报》记者坦言,“另外,随着各家银行互联网业务的发展,客户办理业务直接在手机银行或者网银就可以完成,根本不需要到社区支行办理。”
本报记者随机采访了社区支行附近的居民,大部分居民均表示,“以前半年或者1年会去几次社区支行,现在基本上不会再去,因为大部分业务都可以通过手机银行和网上银行直接办理。”
实际上,近年来,除了社区支行网点,银行员工总数和网点数量也在不断减少。上市银行半年报数据显示,六大国有银行上半年员工人数合计缩减近3.5万人,已超去年全年人员缩减之和。对比去年年末,各家银行的网点或营业机构数量均有所减少。
社区支行未来出路何在?
据《证券日报》记者独家统计,从今年年初至10月20日,监管部门共批复同意北京地区56家社区支行终止营业的请示。其中,今年5月份关闭的社区支行数量更是达到20家。
无独有偶,在上海、广东也存在社区支行集体终止营业的情况。据本报记者统计,今年以来,广东银监局共批复了33家社区支行终止营业的请示,这些支行大都分布在广东省的二、三线城市;在此期间,上海银监局也批复了13家社区支行终止营业的请示。
随着金融科技的发展,使用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的客户比例在不断提高,柜面业务量不可避免地下滑。中国银行业协会发布的《2018年中国银行业服务报告》显示:2018年银行业金融机构离柜交易达2781.77亿笔,同比增长6.97%;离柜交易金额达1936.52万亿元;离柜率达88.67%,同比提高4.36个百分点。
《证券日报》记者查阅上市银行2019年半年报发现,只有少数几家银行披露了和社区网点相关的数据。其中,截至报告期末,民生银行持有牌照的社区支行1254家,较去年年末减少93家,小微支行153家,较去年年末减少4家。社区支行金融资产余额2667.34亿元,比去年年末减少130.28亿元。
社区支行未来的出路在哪里?温彬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从长远看,社区支行仍要提升网点功能,使它成为业务更加综合的网点,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特别是对当地小微企业的扶持。聚焦小微企业、三农、普惠金融,是未来社区支行功能性网点发展的方向和趋势。”
原标题:一线城市批量关闭银行社区支行 ,网点人员坦言“业务越来越难做”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