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时报消息,新冠疫情暴发以来,从临床来看,儿童感染率确实比成人低,而且多为轻症。然而,就在各国陆续解禁、复课时,有报道称多国儿童突患重疾,其中部分感染了新冠病毒。
据英国媒体4月28日报道,过去三周内,在英国伦敦和部分地区发现很多儿童患上了一种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这种疾病会使儿童产生高烧、皮疹、腺体肿胀、呼吸困难等表现,与川崎病类似。随后,意大利、西班牙、比利时、法国、美国等国家近期相继出现了类似“川崎病”症状的儿童。
英国国家卫生局发布紧急警报,这些病重孩子中,很多被检测出新冠病毒阳性,还有一部分孩子的血清检测呈现出曾感染新冠的证据。至少12个孩子被送进了ICU重症病房抢救,1个孩子危重,已经无法自主呼吸,已使用“人工肺”(ECMO)。
大量流行病学和临床观察显示,川崎病是由感染所致,尤其是与病毒感染有关。据报道,英国多名医生怀疑,儿童患上这种重疾可能是“感染后的炎症反应”,因为感染了新冠病毒,导致免疫系统过度运转。但据目前报道,这些儿童只是疑似川崎病,尚没有证据说明川崎病是新冠所致。
北京儿童医院心内科教授、主任医师杜忠东告诉记者,根据以往的流行病学资料,川崎病在亚洲高发,好发于亚裔儿童,在欧美发病率不高,算是罕见病。但此次欧美很多儿童新冠病毒感染后患此病,在我国和日本则没有类似现象。这可能是感染冠状病毒后诱发了川崎病的潜在发生机制不同有关。川崎病至今病因不清,目前研究发现主要与病毒或者其它微生物感染后诱发某些携带易感基因的儿童造成的免疫紊乱有关,感染可能是诱因,但不同人种的携带的易感致病基因不同,也因此出现了不同症状。
川崎病如果早发现早治疗,绝大多数儿童可以治愈。唯有不到1%儿童发生心脏冠状动脉瘤,需要长期治疗。但本次欧美类似“川崎病”症状的儿童即使按照川崎病正常治疗,很多仍然症状很重,有的甚至无法痊愈,与以往也不符。杜忠东提醒,感染冠状病毒后诱发的“川崎病”较为复杂,仍需进一步研究。
福州总医院儿科主任医师陈新民介绍,川崎病是一种以全身血管炎为主要病变的急性发热出疹性小儿疾病。高发年龄为5岁以下婴幼儿,男多于女。症状表现为持续性高烧、皮疹、口唇红、手掌及足底脱皮、以及淋巴结肿大等。这个病的首发症状是高烧,身上同时伴发有疹子,常常会被误诊为感冒、麻疹、手足口或猩红热。川崎病最大危害是损害冠状动脉,是小儿冠状动脉病变的主要原因,也是成年后发生冠心病的潜在危险因素。
判断是否患上了川崎病,主要看有没有以下5 方面的表现:
一是经过抗感染治疗后仍有发热且超过5天,发热后2~4天,出现以躯干、四肢为主的弥漫性充血性红斑,以前胸、后背最为多见,面部、四肢也可以见到。这种皮疹大约持续4~5天后才消退;
二是发热后双眼球结膜弥漫性充血;
三是口唇潮红如樱桃,并口唇干裂、出血,口腔黏膜充血,舌头发红,可见芒刺,好似杨梅;
四是病初(1~9天),手指和足趾肿胀、发硬,手和脚的掌面发红。经过治疗进入恢复期时(9~21天),出现沿手指和脚趾端指甲床成模样地大片脱皮,有的宝宝肛门周围的皮肤也出现脱皮;
五是在颈部可触摸到肿大的非化脓性淋巴结,约蚕豆大小。如果6 个症状中只出现5 个,或者出现4个且通过心脏超声检查证实了冠状动脉瘤(或动脉扩大),在排除其他疾病的基础上确诊为川崎病。
陈新民提醒,如果能避开误诊,早发现早治疗,川崎病并不是疑难杂症。在儿童发病10 天以内治疗都算早期,绝大多数儿童可治愈。家长一定要提高警惕,发现早期症状及时带孩子就医。
原标题:多国儿童出现类似川崎病症状,疑与新冠有关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