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重庆 > 正文
打造港珠澳大桥“神经系统”的重庆人
04-12 07:41:22 来源:重庆日报

四月十一日,港珠澳大桥珠海口岸,姜原庆(左一)和同事们正在对收费系统进行测试。    

工作人员正在介绍港珠澳大桥监控中心系统运作情况。

大桥灯饰安装阶段,工人正在安装岛隧内的灯光系统。(受访单位供图)  

四月十一日,在美丽晚霞和蔚蓝海面的映衬下,港珠澳大桥亮起梦幻般的淡紫色灯光。

港珠澳大桥的建设凝聚了许多重庆建设者的心血和智慧。

被誉为大桥“中枢神经”的监控中心,大桥的收费、照明系统,其核心技术要求之高,光缆拼接施工难度之大,是一般人无法想象的。来自重庆的能工巧匠们硬是熬更守夜,啃下了这一块块硬骨头;同时,他们也用自己的智慧和对美的追求,用灯饰为夜色中的大桥披上霓裳羽衣。

黄昏时分,玫瑰色的天幕下,1200多盏桥梁照明灯依次亮起,让港珠澳大桥犹如一条珍珠镶嵌的玉带,静静地铺展在伶仃洋上。

4月11日傍晚,重庆日报记者一行再次来到这里。夜幕下的港珠澳大桥,充满灵气又略带梦幻,不禁让人为之沉醉。

据了解,整座大桥的照明、监控系统等,均由中国铁建电气化局集团四公司承担。建设港珠澳大桥最高峰的时候,该公司有2000多人在这里工作,其中,约1/5的员工来自重庆。

重庆小伙参与研制出国内首套三地收费系统

傍晚6时,我们的汽车驶入港珠澳大桥收费入口处。

这里,共有20条收费车道。其中10条为入口,10条为出口。

一个难题是,港珠澳大桥通行的是内地、香港、澳门三地牌照的汽车。其中,内地汽车使用的是国标制式收费系统,而香港和澳门牌照的汽车,使用的则是快易通制式收费系统。

如何让港珠澳大桥的收费系统能快速识别三地不同的牌照,以高效准确地收费?

“正在行驶的川✕✕小车,请走第四车道,进行收费测试。”收费入口处,来自重庆垫江的中铁建公司港珠澳大桥交通工程第一项目部部长姜原庆,正拿着对讲机指挥收费系统的测试。

“前几天,我们已对港澳牌照汽车的收费进行了测试。”姜原庆说,为解决三地牌照统一收费的问题,公司组建了一个20多人的研发团队,耗时一年多,研发出了适应三地收费车道的应用软件系统。今年30岁的姜原庆,正是这个研发团队的核心成员之一。

具体来说,就是在汽车首先驶进收费区域的2米内,先识别快易通制式的汽车;在靠近收费杆的6米区域内,则识别国标制式的汽车。通过这种物理分流法,有效地分流不同牌照的汽车。

“我们还将这两种制式标准进行兼容,通过技术手段,解决了即使挂两种牌照的汽车,也不会重复收费的问题。”姜原庆自豪地说,这一收费系统在国内尚属首创,正在申请国家发明专利。

港珠澳大桥光缆接续总长达2300公里

一座大桥的监控中心犹如一个人的中枢神经。港珠澳大桥的“中枢神经”设在西人工岛。

监控中心大厅里,60块显示屏正24小时不间断地监控着大桥每个路段的情况。

“大桥桥面每350米布置一个摄像头,隧道里则是每90米布置一个摄像头。”一项目部副经理廖一明介绍,大桥上总共分布着524个摄像头。也就是说,每一秒,这些摄像头就会同时截取大桥的524个画面,传输回监控大厅。

重庆日报记者通过监控屏幕看到,除了实时路况画面外,监控系统还会对大桥的环境、气象、照明、消防等多个方面的情况进行监控。

如此海量的信号,通过“神经系统”——光缆传输回监控中心的处理器。在监控大厅旁边的机房里,整齐地排列着20余个处理器功能柜。打开其中一个柜子,只见数十条光缆线极其整齐地分布着。“不止我们肉眼所见,监控大厅的地下,以及桥面、隧道,全部铺满了各种功能的光缆,总共长约2300多公里。”光缆作业队队长吕正润告诉我们。

吕正润也是垫江人。56岁的他原是铁道兵,从事通信工作。“公司还有几个来自垫江、江津的同事,他们原来也是铁道兵,从事光缆布线工作。”吕正润说,自己带领着8个人的团队,专门从事2300多公里光缆的接续工作。

“光缆每两三公里就需要接续,然后一直连到相对应的处理器上。”吕正润说,光缆的接续质量直接影响着监控效果,而且有的光缆里面的芯非常多,达到120个。因此在接续时,必须非常细心地完成开箔、断面、酒精搽拭、熔接等多个步骤,才能完成接续工作。“团队8个人从2015年来到这里,用了两年多时间,才陆续完成2300多公里光缆接续的工作。”

为中国结塔“穿”上美丽灯饰

离开监控大厅时,已是晚上近7点。晚霞渐渐褪去,沿着蜿蜒的“玉带”往回走,不久便行至大桥的标志性建筑——中国结塔。

此刻的中国结塔,周身已经亮起美丽的淡紫色灯光,在晚霞映衬下格外梦幻。

“赤橙黄绿青蓝紫,在大桥的风帆塔、白海豚塔、中国结塔以及附近的桥墩,我们设计了七种颜色、不同模式的灯光。”廖一明介绍,除了在桥面上每隔50米就会安装桥梁灯(总共有1280座“树干式”路灯),以及隧道里安装有6718盏隧道灯外,为了营造景观效果,桥面的标志性地段还打造了景观灯饰。

在这几座景观塔上面安装灯饰可不容易。“比如中国结塔高120米,再加上桥身离海面的距离,塔顶总共离海面163米。”来自重庆奉节的黄兴华参与了景观灯饰的安装。

“塔身里面,有楼梯通往塔顶。最后30米,是完全垂直的悬梯。”黄兴华回忆,加上是在海上安装,塔顶非常摇晃,安装的难度可想而知。“仅安装一个中国结塔的灯饰、摄像头、航空障碍灯等附属设施,就用了半个月时间。”黄兴华笑着说,虽然艰辛,但是最后看到港珠澳大桥呈现出如此美丽的光彩,大家心里都非常开心。

“港珠澳大桥是一项超级工程,它代表着国家形象,每一个细节都很重要。”吕正润说,所有参与港珠澳大桥的建设者们都达成了这样的共识——要把它建得精致、精细,使之成为精品、经典。

重庆日报记者 吴国红 李星婷 摄影 郑宇

原标题:打造港珠澳大桥“神经系统”的重庆人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 头条
  • 重庆
  • 悦读
  • 人物
  • 财富
点击进入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