苟景跃(图右)查房检查患者病情。
苟景跃对未来生活充满信心。
苟景跃是个中晚期的癌症病人,巧的是,他还是一个花甲之年的医生(市急救中心骨科主任),几十年“治病救人”,到老了,却开始了一段“治病渡己”的人生旅程。
“只有真正的癌症病人,才能体会到那种铺天盖地的求生欲。”苟景跃说。
敬业负责
他坚持第一个到办公室
清晨7点半,除了值班护士,苟景跃按例是第一个到办公室,他坐在办公室里查看病历,等待着医生们陆续到来。“他每次都第一个到,我们都习惯了。”走进办公室第一眼就看见苟景跃,骨科大夫们都习以为常。
8点多钟,作为科室主任,苟景跃带着医生们开始查房。这半年来,因为临近退休,他已经很少直接管理病人,但是住院的病人他都要过问一遍。
“感觉痛不痛?这样呢?”50多岁的女病人刚做完髋关节置换手术,苟景跃站在病床边,弯下腰轻轻抬起女病人的左腿,慢慢活动。一边将病人的腿往上抬,他一边观察着病人的表情,“这里呢?痛吗?”他指了指女病人的腰部。
女病人摇了摇头,苟景跃轻轻放下对方的腿,把被子盖上,“放心,恢复得不错,高兴点儿。”看女病人神情紧张,他举起手做了一个安抚的手势。
温柔善良,是不少病人对这个光头医生的评价。“如果没有他,我可能根本不会来治病。”60多岁的何良惠至今仍能回想起在诊室里见到苟景跃的情景。
“他看起来瘦瘦的,但是说话很坚决。”听说已经腿疼得走路都困难的何大姐不想住院,苟景跃面色严肃,口气也很着急,“条件再差也要想办法做手术,住进来,我帮你想办法省费用!”苟景跃声音不大,却在何大姐的心里种下了“定海神针”,“我信他。”这份信任最终得到了回报,苟景跃帮她申请减免了费用,也最终帮她换回了健康的身体。
癌症来袭
他遇到伴随左右的“死神”
查完房,将几个疑难病人的病情提出来和医生们详细讨论了一番,苟景跃看了看时间,要10点了,他转身回办公室。
一个白色小药瓶被苟景跃拿出来,他熟练地抬头吞下,这是他服用靶向药对抗癌症的第626天。病人们不知道,给自己希望的医生,也是一个病人,他看起来睿智的光头,是近两年靶向治疗的产物。
2016年10月21日以前,苟景跃是一个自信能够健康长寿的老头,“从来没把自己和癌症联系到一起过。”苟景跃记得,那天医院职工体检,同事们催着他把CT检查做了再去做手术。很快,检查结果出来了,“肺部有阴影。”
苟景跃不相信会是癌症,“我就抓着那针尖一样的希望,告诉自己只是虚惊一场。”然而,进一步检查后病情确诊,肺部多处出现病灶,有脑转移的现象。“肺癌确诊”,彻底击垮了苟景跃,他以惊人的速度,从精干变得萎靡。
随后,苟景跃开始了一个多月的放疗,躺在病床上,他思考了无数遍,却仍旧想不通。他有时会想到死亡的突然临近,却立马强制自己在脑子里把“死亡”“癌症”一系列词汇挖出来,让脑子里只剩空白。
还能活多久?对于当时的苟景跃来说“是个谜”,从美国赶回来的儿子坐在父亲病床前和他的一次谈话,让他重新有了活下去的欲望。就像无数害怕耽误孩子的父亲,他轻轻抱怨着儿子,“我还没怎么样,这样回来不是耽误工作吗?”
儿子看着他,双眼发红,“工作有千万个,你只有一个。”一句话,印在了苟景跃的心上,两年后再回想起来,他仍旧忍不住流泪,“是啊,我还没看见他结婚生孩子呢!”
为人父母最普通的愿望,在这一刻,让苟景跃涌出强烈的求生欲望。
坚强抗癌
他成了医院里的“团宠”
决定要好好活下去后,苟景跃开始了漫长的抗癌路。每天除了靶向药,还得吃上好几种药。治疗的副作用很快到来——苟景跃的身上开始出现皮肤病,皮肤好不容易治好,却变得异常敏感,稍微晒晒太阳就会发红。
放疗结束后,医院问苟景跃需不需要回家修养,苟景跃思考了很短的时间,就拒绝了,选择回到骨科,继续当医生,“现在,给别人治病反而治了我的心病。”
每天面对着各色面庞的病人,苟景跃关注着他们每一个人,遇到疑难症状,后辈医生们第一个想到寻求帮助的仍然是他,苟景跃也不推脱。看着病人们出院,对着他笑着说“苟医生,我们回去了哈”,是他最高兴的事儿。
在病人面前,“癌症”是他的小秘密,病人见到的只会是给人希望的医生。这时候,他也可以忘记自己是一个癌症病人,只记得自己是个救死扶伤的医生,只记得自己还“很有用”,也可以忘记自己和死神“离得那么近”。
除了每天都要吃药,有时早起还会呕吐,苟景跃的日子似乎回到了从前,但这一年多,有些事儿还是在默默变化。
11日中午,临近下班,苟景跃几十年的老同事、内一科的护士长刘咏梅风风火火走了进来,“给你发信息怎么不回啊?好几个老伙计都等着你定呢!”苟景跃还有半个多月就正式退休了,医院里的同事们挑了时间,准备聚一聚,“庆祝一下撒,看我们好爱你嘛!”刘咏梅笑道。
刘咏梅没有开玩笑,苟景跃生病以后,和他同期进院的老同事们,几乎人人都能说出他的病情。这几天,苟景跃早上起来吐得有些频繁,怀疑是脑水肿,紧张坏了他身边的一群医生护士,等到做完脑部检查,老同事们第一时间查看了结果,苟景跃也习惯了这样的关注,自己反而不着急了,也不过问检查结果,“他们隔了这么久还没找我,肯定没什么大事儿了。”
苟景跃记得,刚查出癌症时,好几个老同事给他打气,“怕撒子,我们都是医生,我们给你撑起!”
生病以后,苟景跃不仅成了同事们的“团宠”,也成了家里的“宠儿”,为了给他补充维生素,老伴每天早上5点多就起床,将五六种精心挑选的水果洗好,打果汁来让他喝完上班。“你说,有这么多人对我好,我得多想活下去?”
找回自己
癌症让他的生活“慢下来”
在食堂吃完午饭,苟景跃开车回到位于渝州路的家。午觉醒来,已是下午两点。老伴是重医返聘的专家,还在上班。独自在家的苟景跃走进客厅,翻了翻唱片机旁整齐码放的黑胶唱片,翻出一张法国音乐家保罗莫里哀的唱片。
弛缓的轻音乐在房间里流淌开来,苟景跃坐在沙发上,闭目养神,如果说上午的他属于医院,下午的他就属于自己,“生病以前,根本不会想到生活还能这么放松。”
作为骨科主任,几十年来,苟景跃的生活被门诊、手术、会议、学习排得满满当当。即使是周末,也时常因为其他地方的邀约出差教学、手术。因为急救中心的特殊性质,他常常半夜被紧急叫回医院手术,一场手术做到一半就要换身手术服,因为衣服已被汗水湿透,“生病以前,我觉得医生就应该这样生活。”
死神的突然靠近,让苟景跃重新审视了自己的生活。他发现年少时那个喜欢音乐、喜欢摄影的自己已经模糊不清,他决定,把那个热爱生活的自己找回来。就要退休,他决定先给自己放个假,他订好了欧洲旅行。
高阿姨和他有一个约定,一个和癌症有关的约定,“首先努力活过5年。”已经肺癌中晚期的苟景跃,已经活过了2年半,但他想活得更长。
能活多久,仍是个谜。这两年,他偶尔会参加别人的葬礼,在看着遗体被推入火化炉的一刻,他时常会想到自己,“因为癌症,让我和死亡离得很近,这一天迟早会来。”
“在那一天到来之前的每一天,我都会让自己好好活着。”这是8月1日就要到达花甲之年(60岁)的苟景跃对自己的承诺。
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 石亨 摄影 高科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