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重庆 > 正文
德润巴渝 新时代重庆人丨10年接力 这群大学生为留守儿童当“代理家长”
08-09 16:17:52 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

涪陵区新妙镇十字村,2009年挂牌为重庆理工大学经济金融学院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基地,10年来学院一批又一批的优秀大学生前往这里,给村里的留守儿童上兴趣课,还当起了他们的“代理家长”。

70岁的老党员,新妙镇关工委常务副主任张文喜看着村里的孩子一天天学业进步了,有的考上了大学,有的进了重点高中,好多娃娃还学会了唱歌跳舞,做小手工,开心不已。“我们镇上有23个村,如今每年一放暑假乡亲们都盼着大学生早点来!”

11_副本.jpg

大学生给中学生当“代理家长”

重庆理工大学经济金融学院学生会主席郑金芝,开学上大三,一放暑假她就跟学院里的优秀大学生,一行22个同学结伴来到涪陵区新妙镇开展“三下乡”关注留守儿童的活动。

虽然是第一次来,但大学生们对这个地方一点不陌生,在新妙镇留守儿童关爱群里有200多个同学,大家经常聊起村里的事,带队的老师,往届的学长已经跟这里的村干部和老乡成为了朋友。新妙镇关工委常务副主任张文喜负责组织当地的孩子们报名参加暑期兴趣班活动,没想到提前几天,下面23个村的村干部都给他打电话,希望今年多几个大学生能到他们村里去给娃娃们上课。

于是,22位同学分成5组,去了十字村、群护居委会、北门村、互助村,普通村和白鹤村轮流上课。

郑金芝和另外5个同学来到十字村,他们对村里中小学生先作了家访。走了20多分钟山路,来到13岁的陈辰家。陈辰是个初二学生,爸爸常年在外打工,跟年迈的奶奶和生病的妈妈生活。陈辰妈妈患尿毒症,每月都要去医院做几次透析,妈妈身体虚弱,只能干点简单的农活。

不爱说话的陈辰,跟这群大学生聊了一会就打开了话匣子,好奇地问他们“大学什么样?”哥哥姐姐们又跟她聊起了怎么选高中,如何考大学的事,还给她介绍了不少助学的优惠政策。

郑金芝说,给留守儿童或村里需要帮助的孩子当“代理家长”是以前学长留下来的传统,虽然不是一对一,但我们这个小组的同学会持续关注陈辰的成长,集体来做好她的“代理家长”。

孩子们天天盼着和哥哥姐姐“玩”

每天早上8点,在村委会的活动室,孩子们坐在里面等着哥哥姐姐来上课。自从村里办起了免费兴趣班,山里的孩子不忧着去捉虫,嬉水抓鱼了,天天盼着跟哥哥姐姐“玩”。

2009年,刘长江还在重庆理工大学经济金融学院上大二,那时他也是学院的学生会主席,如今已在重庆机场集团工作了6年。刘长江回忆,当时他们去新妙镇十字村主要是搞金融知识公益宣传,但了解到这里的不少留守儿童暑假过得单调乏味,年迈的爷爷奶奶无法辅导他们作业,也没有时间和精力带孩子出去游玩长见识,于是大学生们给老师建议,在村里办一个免费的留守儿童兴趣班。

那时村里几乎没有条件教学,大学生们“三下乡”住在村敬老院的空房间,条件较艰苦,没有床,打地铺,但他们硬是在这里办起了兴趣班,附近的孩子听说了,好多都被吸引过来,于是在敬老院的寝室里,大学生们各显身手,用自己唱歌、跳舞、做手工、玩游戏等才艺带着小孩子们一起“玩”。

“一开始孩子并不多,只有几个,后来渐渐多起来,我们离开时前前后后来了20多个小学生。”刘长江说,学院和当地政府都很重视这件事,他们还募集到一些经费给小朋友买了文具和其它的学习用品。如今兴趣班的办学条件越来越好,今年在十字村村委会活动室,志愿者开设了历史、音乐、美术、古诗词等课程,上课时有话筒,课件还能放投影和视频。

新妙镇关工委常务副主任张文喜说,兴趣班教给孩子们好多有用的知识,大学生上课跟学校老师不太一样,他们讲得接地气,很生动,还带着孩子们做游戏,很多娃娃在他们的辅导下,学习成绩、道德品质都有所提高。2009年第一届兴趣班开班时,村里有个叫杨莎莎的女孩刚上小学一年级,几乎年年暑假她都积极来参加,小姑娘的成绩越来越好,去年考上了重点高中涪陵中学。

22_副本.jpg

他们让孩子见识了更广阔的世界

2013年暑假《人民日报》报道了一则图片新闻《“代理家长”进村来》,照片中重庆理工大学学生王伟与刘华婷和留守儿童们一起练习舞台步,他们脸上喜笑颜开,配合得默契。

照片中笑得灿烂的两个小女孩,小的就是杨莎莎,大的是她的表姐。杨莎莎说,记得那时自己上小学5年级,家里只有婆婆,放暑假了除了在家做作业,看看电视,也没有其它啥子事好做。大学生哥哥姐姐来我们村后,来到我家陪着我们一起玩,“每天都过得很充实,还可以学到东西。他们教我们语文、数学、外语、画画、写作文、练书法。”

十字村的李靖今年高考考了536分,这两天刚收到四川外语学院录取通知书。她说,六年前,她还在上小学六年级,也去参加过村里的暑假兴趣班,当时她家里只有爷爷,兴趣班里好玩得多。“兴趣班里哥哥姐姐教我们说英语,唱英文歌,教我们学计算机,在电脑上画画。从那以后我对英语有种莫名的喜爱,觉得说英语比较不一样,可以了解更广阔的世界。”

兴趣班的课程结束后,大学生给留守儿童留下了自己的联系方式。李靖记下了一个哥哥和一个姐姐的电话,学习上遇到不会的题,她会向哥哥姐姐请假,高考前她有些紧张,也把自己不安的情绪向哥哥姐姐倾诉,哥哥姐姐立即在微信上给她留言:“高考加油,不要紧张,正常发挥,保持平常心!”

团队将为留守儿童撑起一片天

六年前,十字村的张铃婕还是名初中生,现在她是重庆师范大学大三学生。今年暑假张铃婕没有回家,在学校准备考研。张铃婕说,那些兴趣班的大哥哥大姐姐现在已经工作了,但是他们还一直关心我们的成长。“现在学了师范,我更认为在一个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心理健康很重要。对于父母不在身边的小孩来说,有了大学生‘代理家长’真是一件幸福的事。”

在重点中学上高二的杨莎莎的愿望是两年后考上重庆师范大学,“当一名老师,像哥哥姐姐那样帮助更多的小朋友成长。”

张文喜说,大学生进村了,我们这里的娃娃进步可大了,成绩变好了,思想品德也提高了不少。特别是我带了4批,60多个村里的孩子去重庆理工大学参观,看到了大学的图书馆、大足球场,宽敞现代的宿舍楼,好多娃娃心里都埋下了“考大学”的种子。

据了解,今年是重庆理工大学经济金融学院在涪陵区新妙镇建立实践基地10周年,自2009年在新妙镇建设基地以来,经济金融学院多次组织“关爱留守儿童教育帮扶实践团”、“全国抗战寻访团”等实践团队,开展了“玩转暑假 快乐课堂”义务支教、“创建爱心书屋”等活动,累计参与服务的志愿者200余人次,服务对象近1000人次。

重庆理工大学经济金融学院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指导老师王南甫说,学院的大学生“代理家长”接力还将继续,虽然一名大学生的力量并不大,但我们相信一个团队的坚持会给留守儿童撑起一片希望的天。

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 黄晔 受访者供图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 头条
  • 重庆
  • 悦读
  • 人物
  • 财富
点击进入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