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这是古人对丰收最美好的描述。
眼下正是秋收的季节,上游新闻记者在江津区看到了一种高2米的水稻即将进入收割季,这种水稻到除了高之外,最大的特点就是亩产量高,达到1000公斤。除此以外,稻田养蛙和泥鳅的生态立体养殖,使得每亩稻田的收入达到4-6万元,完全颠覆了上游新闻记者心目中原有的传统农业的概念。
稻田里,泥鳅游,青蛙跳,禾下乘凉不再是梦。
这也是在重庆首个试种成功的巨型稻项目。
亩产水稻1000公斤成为现实
8月27日,在重庆(江津)现代农业园区,江津现代农业气象试验站巨型稻试验田里,远远望去,这片稻田并无特别的地方,走近一看就有了高下:这些水稻的高度比旁边常规稻的高度高出一大截,一名身高1米8的男子挺直腰杆,也没有稻穗高。
“这是重庆市江津现代农业气象试验站引进的丰超8号巨型稻。”在这里负责试验的重庆市气象科学研究所副所长、研究院研究员何永坤介绍,这是中科院在全国首批试种项目,也是重庆第一家,目前巨型稻已在江津试种成功,“预计9月中旬可以收割。”
禾下乘凉,这是“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毕生追逐的梦想。2017年10月,中科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水稻育种团队历经10余年研究,通过野生水稻培育出超高产优质巨型稻。今年4月,江津现代农业气象试验站将巨型稻引入进行小范围试验。
上游新闻记者在现场看到,巨型稻像高粱一样身形笔挺,穗长粒多,圆润饱满,平均每蔸水稻植株高达1.8米,最高达2.25米。“种植的时候,株距60厘米左右,比常规稻的株距宽一倍,可以节省种子。”何永坤介绍,每一株都是一粒种子一根秧苗,但是后来就分发出30-40茎,这也是常规稻的2-3倍,而每一茎结出的稻穗,最多可以挂500粒稻谷,这也是常规稻的近2倍。“亩产达到800-1000公斤水稻,是普通水稻的1.5倍。”看着涨势良好的巨型水稻,何永坤满脸是幸福的笑容。
“巨型稻比一般常规水稻的生物量大50%以上,扣除水沟、青蛙取食台占用的面积,相比常规水稻,每亩可增产15%至20%。”何永坤介绍,巨型稻是一代全新的杂交水稻,它最大的优势在于生物量大,能够大幅提高水稻的产量,实现优质高产。同时,巨型稻还具有抗病虫害、抗倒伏、抗干旱、抗低温等特点,比较适合全国大部分地区种植。
采用“立体种养” 一亩多收粮渔共赢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走进这稻田,就能听到一片蛙声。仔细一看,这稻田与常规稻田还有区别。每块稻田的边上,是一圈约60厘米宽的取食台,上面放着一些专用的饲料。取食台以内,是一圈水稻,水稻再往里,则是一圈1.1米宽的水沟。水沟以内仍是水稻。
“水沟约80厘米深,是供青蛙和泥鳅生长用的。”何永坤介绍,试验田内巨型稻采用的是“巨型稻+青蛙+泥鳅”的立体种养模式。青蛙以水稻上寄生的虫子为食,巨型水稻也为青蛙提供了更大的生活空间。巨型稻生长周期与青蛙、泥鳅生长周期同步,青蛙可捕捉害虫,同时,青蛙、泥鳅的排泄物为水稻提供了天然肥料。采取这种生态种养新模式,不仅可节约人力与资金成本,还能实现一亩多收,粮渔共赢。
上游新闻记者看到,稻鳅蛙共生的和谐场景,正在巨型稻试验田内上演:一群群虎纹蛙和黑斑蛙在水稻下吃蚊子,水沟里泥鳅游来游去,不时有蛙跳到取食台来取食。“通过立体种养模式,稻谷不喷农药、不施肥,才能保证青蛙和泥鳅的存活率提高,环保又高效。”据介绍,今年现代农业气象试验站在试验田内投入蝌蚪180万只,泥鳅30万条。目前,试验田内青蛙、泥鳅长势良好,预计亩产青蛙近1500公斤,亩产泥鳅近500公斤。
何永坤给上游新闻记者算了一笔账:按照市场价格,每亩田的鳅、蛙产值可达4-6万元。“由于没有农药和肥料,巨型稻产出的大米拥有较好的口感,米质达到‘优质稻二级级标准’,市场价格在10-20元/公斤。”何永坤分析,一亩田产的大米,可以卖到1.5万元。扣除蛙苗、鳅苗、饲料以及防止鸟害的天网、围栏和人工工资,每亩田的综合收益也会超过4万元,而常规水稻种植的效益不到1万元。
进一步完善后将全面推广稻鳅蛙技术
上游新闻记者注意到,现代农业园区附近的常规水稻目前都已收割完毕,为何巨型稻还不能收割呢?何永坤介绍,今年4月,江津现代农业园区和江津现代农业气象试验站按照相关标准,积极做好巨型稻的育秧、栽种工作。“按照中科院去年在长沙的播种季节来操作的。”何永坤解释,这个季节,比江津的播种季节晚了20天左右,水稻的正常生长周期是130天左右,所以导致巨型稻的成熟期比江津的常规稻晚了20天。
为了确保稻田内的生态环境良好,站内工作人员每天坚持到试验田内进行观测、记录、分析,抽取样本,实时做好稻田水质中PH值、氨氮、亚硝酸盐等主要元素的检测。
“今年收割季晚,无法保留再生稻。”何永坤介绍,明年将继续引种,按照本地水稻播种的季节来试验,还要记录再生稻的相关数据,可以进一步提高产量。
“巨型稻气候适应性引种,主要针对巨型稻气候适应性指标、相关水质、重要生育期以及气象灾害等数据进行收集。”何永坤介绍,下一步,现代农业气象试验站将在江津区不同海拔、不同气候条件下开展巨型稻示范推广,对巨型稻的气候指标以及相关要素进行进一步调查研究,为巨型稻进行大面积推广做准备。“巨型稻在重庆试种成功,取得更多数据后,将为其它地区生态农业企业提供技术服务与种苗供应,在重庆乃至西南地区起到示范带动作用。”
上游新闻记者 罗永攀 实习生 沈怀良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