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交巡警总队秩序管理支队民警马靖
他用“望闻问切”和“针灸”缓解交通拥堵
车到山前必有路,山城重庆的路却不一般。山水纵横,阡陌交错,隧道盘错,有蜀道遗风。
如果将重庆主城区比作一个巨人,那纵横交错的道路就是巨人的经络。若经络不通,则气血不畅,数病齐发。马靖就是专给这巨人疏通经络的医生。在他手里,重庆主城区各处“待行区”、“共享转换车道”好似熏熨的艾草,约1500处交通信号灯就像点穴的毫针。
马靖办公室所保存的工作记录、资料
作为重庆市公安局交巡警总队秩序管理支队的一名普通民警,马靖平日的工作就是用以上各类手法维护主城区道路畅达,其中最基础的一招,就是苦心经营主城区所有的交通信号灯。
由于学校开学、放假和各节假日等多种因素影响,重庆的交通流,每3个月是一个可以明显观察到改变的周期。主城各处的信号灯要跟随这个节奏不断的去调整时间,还要考虑在城市扩张等因素影响下的具体路段通行情况的变化。
要用这1500根“毫针”为巨人舒筋活络,马靖首先要“望闻问切”。到一处需要调整的路段,马靖首先要观察路段的早晚高峰通行状况,其中以周一早高峰和周五晚高峰最具代表性。主城区的早高峰一般出现在上午7点30分到9点30分,晚高峰则是下午5点30分到7点30分,在这两个时间段,马靖总是名副其实的“在路上”。观察路段情况是“望、闻”,接着马靖要问过往司机、行人和在该路段执勤的民警,了解更加细致的通行信息。最后拿着电子地图,结合后台汇总的车流量、平均行驶速度、缓行路段长度等数据,仔细分析造成缓行的原因,是为“切”。
“望闻问切”之后,马靖就要着手捻转“毫针”了。他会仔细调整信号灯时长,一边调整,一边观察交通的反应,以达到最好的效果。马靖说:“道路资源是有限的,我们通过调整信号灯时长来做大流量,以提高通行量。整体通行量的提高保障着大多数人更加便捷的出行。”
一个完美的“疗程”至少要3天:观察、调整和复查,各占一天。处理完一个路段,马靖又动身前往下一个路段。
提出“待行区”,设计“共享转换车道”
共享转换车道曾用过的部分指示牌版式
马靖在路上观察,可不是机械地为了调整交通信号灯。若将他看作一个“调灯”师傅,那就太小看他了。现在重庆路面上的“待行区”、“共享转换车道”等多类全国首批、首创的交通组织方案的提出和完善,马靖都参与其中。“待行区”这个方案,就是马靖2011年提出的。
当时,马靖在一些路口观察交通状况时,看到有一些指挥交通的民警会在转向红灯要结束时,将一些待转向车辆稍稍往前放一点,以此来提升通行效率。马靖觉得,交通信号灯要尽量替代民警进行工作,便向两名同事说出了自己对“待行区”的设想。三人一琢磨,觉得这个想法不错,便抽着工作的碎片时间不断地对其进行讨论和完善。
最初的待行区提示牌只能显示红色的字,“请驶入待行区”六个字以红色显示,难免让驾驶员误会,于是马靖特意找厂商定做了能显示绿字的提示牌。当时除了“请驶入待行区”和“请勿进待行区”两条指示外,还有一条“请驶离待行区”,这是当时在新南路路口进行待行区试点时,为那些在红灯期间停在待行区的车辆准备的,提示其驶离待行区,以免造成拥堵。可让这些车辆在红灯期间继续行驶实在不妥,马靖在和同事讨论后,决定缩减待行区的长度,避免红灯期间停滞在待行区的车辆妨碍其他方向车辆通行,同时也就取消了“请驶离待行区”的提示。
当年,待行区从论证、试点到实行,用了整整半年时间。现在,待行区已经在重庆遍地开花。马靖介绍,自2017年7月以来的数据表明,施划待行区的路口的平均通行能力提高了10%—20%。
重庆于2017年首创的交通组织方案“共享转换车道”,也是马靖和同事们的呕心沥血之作。从2017年5月第一条共享转换车道运行至今,重庆共开通了4处共享转换车道。马靖介绍,这些路段的左转通行效率提高了50%以上。马靖说:“光是共享转换车道的指示牌,我就做了十几个版本,用了一周的时间去一步步完善。”
最初在大庆村立交的共享转换车道指示牌,只显示静态的“严禁变道”和“向左借道”。马靖通过现场询问多名驾驶员后,发现这个提示不引人注目,于是给提示增加了闪烁的效果,以吸引驾驶员注意力。可随后又有多名驾驶员反映闪烁效果会影响观察且文字、单一左转剪头显示不直观,马靖又将提示改为更为详细的图示引导。可这个指示效果还是不太理想。
马靖在研究路口规划
马静介绍,驾驶员观察指示牌的时间只有几秒,要在几秒钟内通过简洁直观的方式将信息传达出去,并不简单。经过反复修改、观察,马靖才做出了目前使用的共享转换车道指示牌版式。
让别人获益是生活中最大的惊喜
从2008年进入秩序管理支队至今,马靖已在重庆主城各路口奔波了10年,也让他有许多独特的积累和收获。
马靖在外调查交通通行情况
这10年工作下来,马靖成为主城区交通活地图自是不在话下,但他万万没想到自己竟然还成了主城区小面馆活地图。由于时间关系,每次观察早晚高峰时都顾不上吃饭,只得观察完了之后就近找个面馆吃碗小面。马靖说:“主城哪儿的小面好吃,我心头都有数了,基本上都吃遍了。比如早高峰过了都是9点半以后,那个时候还开着门、有人在里面吃的面馆,味道一般都不会差。”
另一方面,既要维持信号灯常态化的调整,又要挤时间进行各种保畅方案的设计,着实挤占了马靖非常多的时间和精力。马靖介绍,自己2017年的加班证明,累积下来将近40天;今年1月到4月的加班,从工作表上体现出来的就有11天。他笑着说:“补休肯定是不会补休的,其实加班也没什么。主要是作息时间不规律,而且运动量下来了,要么在外面站着观察,要么在办公室坐着看数据做计划,我近5年长了30斤。
马靖的工作笔记
私人时间的减少也让马靖的生活显得有点苍白,他说:“平时早上6点多就起来,晚上到家都是8点过了,也很累,躺床上看看新闻就休息了。平时也就没时间培养什么爱好,但最近我在想抽时间出来学一下二胡。”
马靖直言,自己并未把加班、劳累等事儿放在心上,也不觉得现在这样有什么不好。他说起了自己去年的一次经历:那时马靖正在复查五里店立交的信号灯调试状况,一位老大爷见马靖一直站那儿望着公路,便好奇地找马靖搭话。二人一阵攀谈,马靖问老大爷,这几天有没有觉得周边路上的车堵得少了?
那老大爷说,我都是走路,哪儿去观察路上的车哦?只是我住在附近,这几天感觉清静了不少,按喇叭的少了。
马靖说:“一天这么忙,哪有心思去斤斤计较、患得患失。每次看到人们因我的工作而获益,就是我生活中最大的惊喜了。”
上游新闻·重庆晚报慢新闻记者 余珂静 文/图 部分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