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重庆 > 正文
走马上任一年多,这个城里来的“第一书记”在村里闯出一片天
03-18 13:40:32 来源:上游新闻

QQ图片20190225091109.jpg

△分水村“第一书记”邓学梅(中)

3月7日,春寒料峭,山村的早晨寒意更甚。

万州区龙驹镇分水村一个叫羊叉湾的地方却是一番热闹景象:三台挖掘机在路边一字排开,山坡上挤站着100多位村民,他们来庆贺村里“千百年来的大喜事”。

这个被村民称为“千百年来的大喜事”,就是村民盼了多年、望了多年的赶团路改建工程——狭窄的乡村路将改建成7.5米宽的沥青路。

分水村“第一书记”邓学梅一早就来到了现场。尽管前期准备工作做得还算细致,但她还是想早点来看看。

看着村民们三三两两朝这边走来,邓学梅笑着和大家打着招呼,等待着开工时刻的到来。

“开工啦!开工啦!”

随着烟花爆竹齐鸣,村民欢呼起来。

“谢谢邓书记帮我们争取啊,不然这条路不晓得要好久才能修。“ “邓书记为我们办了一件大好事,我们会记得你。”“这下我们放心了,感谢邓书记!”

感受到村民们的热情,邓学梅的泪水在眼眶里打转,一遍遍对村民说:“谢谢大家,谢谢大家……”

这是邓学梅担任“第一书记”以来第一次流泪,是幸福的泪。

计为民谋,一条致富策叩开山村脱贫路

两年前,邓学梅压根就没想过自己会到“穷乡僻壤”去工作。

她是万州区公路局财务科科长,从小生活在城里,对农村工作可以说是一窍不通。当领导找她谈话,说准备选派她到分水村担任“第一书记”时,一开始她直摇头:“我怕干不了那个工作哦。”

虽然心里忐忑,但不服输的邓学梅还是决定闯一闯。

2017年11月24日,邓学梅走马上任。可到村里的第一天,她的心就凉了半截:分水村地处偏僻,与云阳县泥溪镇接壤,从龙驹场镇出发到分水村,坐车要近一个小时,进村的路不仅太窄,而且到处都是坑坑洼洼的;全村没有支柱产业,大多年轻人都外出打工,只留下老人小孩。而且,邓学梅感觉,村级班子对她这个“城里来的”还不太信任。

因为不熟悉农村工作,村干部见面会上,邓学梅也不知道该讲什么,只是简单表了个态,让大家感觉有些“高冷”。

村支书张洪斌后来跟邓学梅说,当时他们对这个“第一书记”都不大感冒,心想,一个城里人会知道农村老百姓想要什么吗?

邓学梅没有气馁,“没有农村工作经验不要紧,关键是要与村干部、村民们打成一片,和他们以心换心、以心交心。”

邓学梅迅速转换角色,和村干部一起走家串户,到田间地头,与村民开座谈会,寻找阻碍分水村发展的痛点和难点。

△邓雪梅和村干部一起到田间地头,寻找阻碍分水村发展的痛点和难点。

当时的分水村,村民基本上是从事传统农作物种植,靠天吃饭。

常言道:“无业不兴、无业不富。”长期从事财务工作的邓学梅知道,分水村要实现真正的脱贫,必须发展支柱产业。

要发展产业,谈何容易?

邓学梅刚把这一想法说出来,村民都有些怀疑,村干部也信心不足。“以前又不是没发展过,看看现在是个啥样子嘛,基本上都没人管了。” “要搞你们搞,我还是种我的‘三大坨’稳当些。” “嘴上说哟,到底发展啥子产业,资金从哪来、技术哪个来负责?”……

再难也要干!邓学梅请来农业产业发展方面的专家,对分水村的地理条件、气候特点、土壤结构等进行了综合考察,结合考察结果和市场前景,建议发展粉黛脆李,并承诺给予技术支持。

专家给了建议,还得大家同意才行。邓学梅又带领村干部、老党员和村民代表一行20多人,到其他乡镇考察李子园,让他们现场看看发展李子产业的前景和效益。

通过几次实地考察,大家的思想统一了,村干部信心足了,强烈反对的村民变成了坚定的支持者。

△村民留邓雪梅一起吃饭

接下来,就是召开坝坝会广泛动员。村支两委干部和党员做表率,带头出资金、土地入股,同时发动群众积极参与。村里成立了农业专业合作社,严格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进行经营管理。

邓学梅又充分发挥自己的财务专长,对合作社股权结构进行了创新性设计,并制定出募股方案:村民以土地使用权入股,占股30%,其中包括贫困户、低保户、五保户、残疾人在内的128户村民;将国家产业发展补助金的一半作为村集体资产参股,占股22%;村干部、村民自愿现金入股,帮扶单位为贫困户每户捐赠1000元入股,共占股48%。其中,村干部入股最低1万元、最高不超过5万元;普通群众最低1千元、最高不超过5万元;并将国家产业发展补助金的另一半作为现金入股的奖励,按照1:1的比例进行配套激励。

这种股权设计让大家入股积极性空前高涨,合作社募股方案在村民大会上顺利通过,短短几周时间,现金入股就达50余万元。

去年1月18日,分水村李子产业园破土动工。当年6月,500亩标准化产业园建成。

合作社规定,李子产业园产生效益之前,面向全村老百姓提供务工岗位,困难群众优先。目前,在产业园务工的村民有300多人,去年共计发放工资27万元,其中建卡贫困户80多人。

“我家也在合作社入了股,现在我在产业园务工,每月有近两千元收入,离家近可以照顾患病的妻子和孩子,这都是邓书记来了发展产业给我们带来的实惠”,2组贫困户尹长春心怀感激。

现在,去年栽种的李子苗已经长高了一大截,在春风中伸枝展叶,绽放新绿。

望着漫山遍野的李子树,邓学梅难掩欣喜:“再过一段时间,李子树就要开花了,明年全面进入成熟收获期,村集体和贫困户就可以分红了。”

△邓雪梅和村干部一起到田间地头,寻找阻碍分水村发展的痛点和难点。

顺乎民心,五座连心桥唤得春风拂山乡

分水村地形特殊,两山夹一沟,分水河蜿蜒曲折,绵延近10公里。

当地流传着这样几句顺口溜:“分水河,两岸坡,上山过爬,下山过梭,平时干沟沟,下雨就过不到河。”

因为公路修在河的西边,许多村民陆续将家搬到西边紧邻公路的地方,而庄稼地仍然在东边,形成了“住在西山、种在东山”的格局。

由于缺乏资金,村里过去只有3座简易的人行便桥,很不方便。

村民李福生说:“有时候下大雨河里涨水,过不到河,不仅不能干农活,连猪草都弄不回来。”

河上无桥,安全也得不到保障。

“前些年,村里有个学生过河上学时被大水冲走,好在有惊无险,最后被救了起来。”村主任李绍波说。

修桥,成了村民们最大的的愿望。

邓学梅刚到村里走访调查时,村民意见最集中的也是河上没有桥,生产生活不便,安全没有保障。

“不说公路桥,就是修几座牢靠的人行桥也好啊!”村民刘益贵说,“可愿望始终只是一个愿望,却不晓得啥子时候可以实现。”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邓学梅心想,一定要把桥建起来。她积极向单位领导汇报,争取到了支持,准备着手修桥。

nEO_IMG_1.jpg

△分水村“第一书记”邓学梅在施工现场(左二)。

在一个叫老关嘴的地方,邓学梅带着村干部踏勘地形后,村民李福生来了。邓学梅说,干脆就修公路桥,这样既方便村民出行,也可以解决管护和李子运输问题。

“公路桥?怕是空了吹哟。”李福生听了之后,内心有些惊讶,但还是将信将疑。

“放心嘛,明天就有人到现场来。”邓学梅说,“你负责召集村民开会,协调好土地等问题,我负责修桥。”

“好,只要你说到做到,我敢保证大家没得二话说。”李福生拍了拍胸脯。

当天晚上,李福生就通知村民开会,一通电话下来,没几个人相信。

大家在电话中说:修桥都嚷了多年,连桥的影子都没有,这个你也信啊。结果,在家的21户村民只有5户来开会。

李福生心里也犯起嘀咕。第二天一大早,他专门跑到河边看动静。啧!还真的有人测量、划线来了。

“这个女人还真是不一般呢。”李福生有些佩服起邓学梅来,“看来,这次修桥是真的了。”

谈起修桥时的情景,李福生记忆犹新,“我记得是去年2月10号开的工,当时都快过春节了,一直干到春节前一天才停工。2月24号,正月初九,施工队又来了,到3月22号桥就修好了。”

桥竣工的那一天,村民们都欢欢喜喜来“踩桥”,走过来走过去,看了又看,高兴得很。

就这样,通过邓学梅的争取,区公路局安排资金72万元,在村里陆续建起了3座公路桥、两座人行桥。

不仅如此,邓学梅还和村干部一起,积极向镇里争取,对分水村苏石路和分寺路两条村级公路进行了硬化。并向区级部门争取到连接分水村的主要公路——赶团路的改建。

桥修通了,产业园建起来了,公路也在改造了,村民的生活越过越甜,对邓学梅也越来越信服。

村民逢人便说,“咱们这个邓书记,真是个干实事的人!”

△邓雪梅和村干部一起走家串户了解情况

心遂民愿,件件民生事折射干群鱼水情

邓学梅的寝室在村委会二楼,和另一名驻村女队员同住。室内陈设简单,两张床,墙上唯一的“装饰”,就是贴在床头的《驻村工作队工作职责》。

“之所以将工作职责贴在床头,就是要让自己牢记于心,时时警醒。”

邓学梅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2组贫困户向明贵以前一直在外务工,2017年因患有严重的风湿关节炎无法劳动,只得回家休养。家里的住房因长年无人居住,成了危房,加上没有经济来源,一人独居的他只得申请了低保。

邓学梅了解情况后,经常到向明贵家,给他送吃的、用的,尤其关心他的住房安全。

每到下雨天,邓学梅就要赶往向明贵家中,把他安置到安全的地方。有一次,邓学梅正在下村,突然天降暴雨,由于路远来不及,她连忙给村干部和驻村工作队队员打电话,及时安置确保向明贵的安全。

村服务专干张修蓉说:“只要下雨,看到邓书记下村去了,我们都会主动前去,这都成习惯。”

后来,村里为向明贵进行了D级危房改造,是一室一厅一厨一卫的套间,舒适又最漂亮,让向明贵很感动。

4组82岁的李福宣是邓学梅帮扶的贫困户之一,老伴前些年因病去世,留下了一大笔债务,儿子误入歧途进了监狱,他跟着女儿生活。邓学梅经常抽时间上门看望,送米、油等生活物资,帮助打扫屋子,陪他聊天,让他感受到生活的温暖和希望。去年10月,李福宣的儿子回家了,找到了工作,家庭有了收入来源,日子越过越好。老人现在情况好了,觉得不能老让邓书记操心,于是主动申请脱贫,摘下“贫困帽”。

“邓书记就像自己的女儿一样,对我真是太好了。”说起邓学梅,李福宣总是竖起大拇指。

去年10月的一天,邓学梅到4组脱贫户王克斌家走访。

王克斌说,80多岁的母亲还缺铺盖,看村里能不能解决?

邓学梅走进里屋,床上的铺盖破旧不堪,更不能御寒。邓学梅心想,村里缺被子的老人可能不止这一家。

当时,重阳节就要到了,邓学梅就给单位领导汇报,请求对村里的五保户、贫困户及老人进行一次慰问。经过调查统计,全村符合条件的有54户,给每户送去一床铺盖。

虽然是一桩小事,却暖了人心。

去年春节前,家家户户杀年猪,不少村民到村委会来请邓学梅他们去吃“杀猪饭”,不答应就不走。

没办法,开始一两次只好去。

“后来,村民经常来喊,不去也不好,只好到外面去‘躲’”,说起这事,邓学梅既无奈又骄傲。

春节前,分水村捧回了龙驹镇2018年度综合考评一等奖牌。这可是村里第一次在镇里得一等奖,村干部都很高兴。

“以前我们去镇里开会,觉得村里搞得不好,都不好意思,悄悄坐在角落里。”张洪斌乐呵呵地说:“现在不一样了,大家对我们分水村是另眼相看。”

放假前,村里召集村组干部、村民代表召开总结会,会后“团年”。那天,气氛很好,都蛮高兴。

李福生和另一名村民代表李福靖走到邓学梅面前,激动地说:“邓书记,你给村里做的事,给老百姓办的事,让人不得不佩服。”

邓学梅用真心、真情、实干为分水村带来了发展活力,她也因此被评为重庆市2018年度脱贫攻坚先进个人。

“这一年多的经历告诉我,要做好群众工作其实也不难,就是要尊重他们,说话算数,公平公正。”邓学梅说:“村里的老百姓很淳朴,只要你实实在在为他们办事,他们都会记住你。哪怕给村民办一件实事,都比开十张‘空头支票’要好上百倍。”

上游新闻记者 郭发祥 通讯员 钱犁 谭昌明 夏荣伟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 头条
  • 重庆
  • 悦读
  • 人物
  • 财富
点击进入频道

本周热榜

汽车

教育

美家

楼市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