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啸而过的渣土车,以及随车翻起的灰尘、泥块,是影响城市品质的重要因素。
3月19日,沙坪坝区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支队开展三月法制宣传月暨“3·19”城市管理服务主题周活动,组织辖区内土石方工地、渣土运输单位等易产生扬尘污染的30家企业进行约谈,要求所有施工工地必须达到“十一个一”工地管理标准才能施工。
△约谈会现场。
“除了介绍相关证件的审批流程、宣传扬尘管控法律法规外,更要让他们意识到环保的重要性,了解违规的严重性。”
沙区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支队应急大队大队长张桓介绍,目前全区已建立运渣车辆电子“身份证”管理机制,给每辆核准的运渣车统一安装智能识别卡,采用智能芯片技术,集成车辆信息,纳入城市管理智慧执法系统监管。
“我们在关键节点、运渣线路设置建渣监管高清视频60余路,与公安和社会单位共享视频监控1500余路,并配置了7台具备多路移动视频监控执法平台车。通过智能识别实现了实时数据监控、车辆轨迹监控、指挥调度管理、应急事件反馈等功能,确保全过程、全天候监管。”张桓举例,当车上安装了智能识别卡的车辆经过监控路段时,城管人员就可以了解到车辆的行进路线,装载物品等信息,“接下来,我们将进一步推广智能识别卡的安装和使用。”
记者还了解到,由沙坪坝区研发的执法监管系统已经投用,为巡逻执法的城管执法人员提供高科技的“智慧助手”。
△城管执法人员展示“施工企业(单位)控制扬尘污染告知书”。
相关负责人介绍,执法监管信息系统由单兵执法系统、数据分析系统等模块组成。通过队员手持单兵设备,与后台指挥中心实时交互数据,有效实现五大功能。“执法监管系统可以现场打印违章告知单和执法文书;实现实时对讲、实时视频,保障执法过程全记录。”该负责人说,通过GPS定位,能对执法人员巡查轨迹和有效工作时间全程监督,对违章多发时段、路段和类型进行统计分析,对辖区商家和社会单位建立档案数据库,实时记录“门前三包”责任落实情况,让后方调度指挥效率大为提升。
上游新闻记者 王淳 摄影 高科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