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发布微信公号消息
马鞍山
其实并不是多高大雄伟的山
而是隐藏在母城中心的一座小山
形如其名,高空俯瞰
山堡两头高中间低
形似马鞍,因而得名马鞍山
马鞍山传统风貌区
是渝中区10个传统风貌区的重点项目之一
自整治工程启动以来
备受大家关注
马鞍山传统风貌区目前建设情况如何?
来!一起走进现场提前感受
青砖黛瓦 绿树红墙
曾经的历史风貌回来了
马鞍山传统风貌区分为东西两区实施,西区以保护修缮、排危整治和环境改造为主,建筑面积7034平方米。项目将还原“青砖黛瓦,绿树红墙”的历史文化风貌,原汁原味保留街巷空间和建筑特色。
目前,整个风貌区内的大部分建筑整治维修基本完工,现阶段主要进行管网改造和环境整治。预计全部工程在今年10月底前全部完成。
6栋文物建筑完成主体修缮
马鞍山传统风貌区西区内有文保建筑6处,建筑面积达1917平方米。此次对6栋文物建筑都进行了修缮,主体施工均已完成。其中包括已修缮完成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沈钧儒旧居。
沈钧儒旧居是一幢二楼小院,硬山屋顶,黄墙青瓦,配上朱红色的大门,整个建筑在青砖黛瓦的建筑群内很显眼。抗战时期,沈钧儒先生长期居住于此。不仅如此,茅盾、史良、邹韬奋、李公朴、黄炎培等,都曾租住在马鞍山一带。
紧靠沈钧儒故居的马鞍山28号和29号,连同沈钧儒旧居,是马鞍山传统风貌区内最为别致的三幢小洋楼,而且它们同属一位主人。据记载,三幢楼房为1938年重庆久裕钱庄经理李正铨的自建产业,自上而下,分别以他三个儿子李忠良、李忠孝、李忠厚名字起名“良庄”“孝第”“厚庐”。楼房皆呈“工”字形布局,而“厚庐”就是沈钧儒旧居。
融合大礼堂、三峡博物馆
打造历史文化展示窗口
马鞍山传统风貌区将围绕打造渝中区全域旅游、都市旅游,营造层次分明的山地格局,再现马鞍山传统风貌街巷。
同时,加强对马鞍山名人旧居群的保护利用,强化旅游、文化和特色商业功能,与现有重庆人民大礼堂、重庆三峡博物馆有机融合,实现主客共享的开敞街区,建成历史文化展示窗口。
原标题:青砖黛瓦红墙,马鞍山传统风貌区回来了!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