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重庆 > 正文
村民以土地入股当股东 撂荒地将变“花海”
04-28 09:24:57 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

“土地入了股,我们农民变成‘股东’,还要分红,这个好!”4月27日,在渝北区茨竹镇方家沟生产互助农业股份合作社成立现场,48岁的村民肖化成领到了当天村里的第一本股权证,他拿着“红本本”喜笑颜开。 

GetAttachment.jpg

茨竹镇是重庆市渝北区“三社”融合发展的重点乡镇,让“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带动村民增收和乡村振兴。

方家沟迎来了“大喜事”

“今天是个好日子,因为我们方家沟村‘三社’融合发展的生产互助农业股份合作社成立了,对大家来说这是好事、大事、喜事!”茨竹镇党委书记王卓伟的开场白,引起了村民的兴趣。

为啥是喜事?王卓伟接着说,“我们方家沟村是茨竹镇三社融合发展的首个村,用我们手上闲置的土地和多余的资金加入农业股份合作社,可以共享合作社发展带来的实惠和红利。”

“三社”融合的“三社”是指:生产合作社、信用社(农商行)、供销社,“融合”就是把三个单位的部分功能,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融合在一起形成互助、合作的新型股份合作社。

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了解到,渝北区探索了“一社三部”模式,就是农户以土地和资金入股成立生产互助农业股份合作社,下设生产合作部、供销合作部和资金互助部,强化合作社供销服务,精准捕捉市场信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组织发展生产,实现农产品产、供、销一体化,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

2020年,方家沟村按照“一社三部”模式,积极开展“三社”融合发展,全村共有593户农户以3000亩土地入股生产互助农业股份合作社。

让闲置“巴掌田”聚拢来

GetAttachment (1).jpg

方家沟为啥要开展“三社”融合发展?

在农村,很多田为“鸡窝田”,地为“巴掌地”,农户一家一户承包的土地很分散、零碎,种地难以产生效益,纷纷外出打工,导致大量的田地撂荒。

村民把土地入了股,将闲置的土地聚拢来,就可以集中连片进行规模化整治,用机械化耕作、管护替代“肩挑背磨”的传统农耕方式,提高农业产业效益。 

茨竹镇党委负责人介绍,这还能解决农业产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农民贷款一直是农村发展的难点与痛点,通过“三社”融合,强化合作社信用服务,统筹使用好入股资金和财政扶持资金,加强合作社资金管理和合作社内部资金互助,严格封闭运行,既有效保障合作社正常运行,又及时解决村民的资金需求。

此外,股权关系还将农民与集体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利益共享、风险共担。

“翠冠梨”连片将成新花海

GetAttachment (2).jpg

“我们家3人共有4.79亩土地,以前,有3亩土地基本是荒起的”,方家沟村民尹玉华说,“听说村里在搞生产互助合作社,我抱着试一下的心态,到村委会了解情况。村里给我说了,把土地拿出来交给生产互助合作社集中发展,我半信半疑。后来,镇村干部多次到社里动员开会,打消了我的顾虑。现在,我自愿拿出4.79亩土地入股方家沟生产互助农业股份合作社。 ”

如今,尹玉华成了渝北区茨竹镇方家沟生产互助农业股份合作社第一届股东,在生产互助合作社的带领下,村里开展了“双十万工程”,种下了翠冠梨。以后,将成为梨花花海,可以赏花,采摘。

尹玉华还在林下种植了青椒、小白菜、黄豆等作物,现在已初具规模,在生产合作部里打工,对这些栽种的作物进行管护,已经有了收益。

方家沟聚焦“七化”,即规模化、机械化、智能化、组织化、品牌化、信息化、景观化,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比如,通过“线上+线下”并举,建立供销信息数据链,依托“淘宝” “村村旺”等平台发展电子商务,引进有实力、运营成熟的电商服务平台,加强物流配套设施,将村民种植的农产品销售至全区、全市甚至全国。

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 蒋艳 通讯员 汤纯杰 张胜林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 头条
  • 重庆
  • 悦读
  • 人物
  • 财富
点击进入频道

本周热榜

汽车

教育

美家

楼市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