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点害怕……”
“别害怕,绳索能很好的保护你,往前冲!”
绳降、溜索、雨中越野徒步……这支志愿者队伍培训的内容有点“刚”。他们中有90后,也有60多岁的老者,他们为了同一个目标集结。
12月12日,铜梁区巴岳山密林里,重庆市人民防空志愿者新招募的一批志愿者预备队伍,正在进行第一次集体跨区拉练,拉练持续了两天。两天时间里,志愿者们要学习并完成相关培训项目。
对此,记者来到巴岳山,全程亲历此次拉练。了解了拉练项目、相关救援知识,以及志愿者们背后的故事。
关键时刻
一根小小的绳结能保命
单八结、双八结、渔人结、蝴蝶结、意大利半扣……看似简单的一根绳索,却能花样百出。而在救援现场,简单的一根绳,兴许能挽救无数生命。
12月12日下午2点半,志愿者预备队成员,在铜梁区巴岳山一训练基地,学习如何使用绳索。
“绳索的系法有上百种,但救援需要掌握的系法,大概10余种。”李星今年53岁,是负责此次培训的教练之一,他是人防志愿者教练团成员,有10多年户外运动经验,专业学习过绳降等各项技能,并曾参与过两次大型现场救援行动。
“我们在救援中,经常会利用绳索,上升或下降到我们要去的地方。比如看似简单的渔人结,它在实际运用中,充当的便是‘刹车’的角色,能固定、还能控制速度,非常有用。”李星表示,学习绳索的系法,算是救援的入门。
而掌握绳索系法以后,还要学会运用到实际当中。参与一线救援的志愿者,通常需要一年左右的训练,才能达到救援所需要的熟练水平。而参与医疗保障,以及后勤的志愿者,训练半年左右,即可达到相应水平。
“除了救援,志愿者们学会绳索系法以后,其实可以随身携带绳结,或在车上放一根绳结,在野外如果遇到突发情况,绳结有时真的能保命。”李星说。
“绳结看似简单,操作起来有点难!”志愿者刘莉萍一边跟着教练学,一边发出感叹。“如果不多系几遍,很容易学了这种,忘记那种,有点头晕眼花的感觉。”
对此,教练们耐心教学,让志愿者们首先掌握了下午需要运用到的绳索系法。
往前冲
志愿者首次完成“飞檐走壁”
“我有点害怕……”
“别怕,往前冲,重心后移!”
12月12日下午4点半,完成绳结培训以后,志愿者们来到巴岳山密林中。现场拉起数十米的溜索滑道,还有一处高约6米的石壁。
“我们下午拉练的项目是溜索和绳降,考虑到预备队志愿者很多是初次拉练,因此我们选的石壁不太高。”孙克宁今年63岁,是此次拉练的教练之一,他是中国洞穴联盟理事,加入人防志愿者已有10余年,参与过汶川地震等多次大型救援行动。
穿上装备,套上绳索,90后志愿者陈晓燕,首次体验了一把“飞檐走壁”。她在一家家装公司任职,而此刻,只见她纵身一跃,重心后移,整个人便在绳索上“飞”了起来。
“我家住在大渡口区伏牛溪,上个月刚加入这个队伍。我平时工作忙,运动的时间少,但我一直有一颗‘拯救世界’的心,我感觉这个队伍,能让我离梦想更近一步,因此就加入进来了。”陈晓燕半开玩笑的说。
“这两个项目,于我而言,溜索比较简单,但绳索停止后,需要用手拉住绳子前行,手磨在绳子上,有点痛。”陈晓燕表示,而绳降项目,往下跃的那一刻有点害怕,且必须协调好腿上的力度,否则比较容易滑倒,吊在石壁上。另外,手要学会通过握紧、松开绳结来控制速度,这一点自己掌握的还不是很好。
“此次拉练,大多数成员都很好的完成了两个项目,除了极个别年龄较大的志愿者。”孙克宁说,志愿者们在一次次拉练中,会接触到全套的救援培训科目,并发现自己的特长。
经培训考核合格后,可正式加入人防志愿者队伍。
林间有大雾
紧跟前车不要丢
12月3日上午8点,雨,巴岳山密林里大雾弥漫,人防志愿者们分成两支队伍进行拉练,一支负责运输,一支负责冒雨越野徒步。
“雾太大了,能见度不足10米,整个车队打着双闪行进,一不注意,还有一辆车开错了路,跟丢了。”志愿者罗至燕的本职工作是一名财务,此次拉练,她负责3号车的运输工作。
关于运输工作的拉练,其实早在40余名志愿者在大渡口区集结完毕之后,便已展开。
负责运输工作的车辆上,配备有对讲机,行进途中,由重庆人民防空志愿者总队总队长付兵,通过对讲机进行培训教学。
“我们的志愿者,涉及到现场救援。而队伍和物资抵达救援现场,需要依靠运输,运输的作用不可小觑!”据付兵介绍,救援时,每次出动的队伍是一个整体。
为保证队伍的安全性,这个整体,在任何时候都不容分割。而如何在各种情况下,保持队伍的整体性,就需要平时的模拟培训。
“此次拉练,我教授他们如何使用对讲机,如何在对讲机里报告自己的位置、车辆情况,并简单使用一些暗号等。”付兵说,车辆行至巴岳山过程中,他还简单设置了一些可能出现的突发情况,并现场教授志愿者们如何应对。
“从主城到巴岳山的行进过程中,因为拥堵,出现过其他车辆进入车队的情况。这个时候,我们就要按照规定,报告实时情况。”罗至燕表示,一路下来,看似简单的运输工作,实则需要时刻保持“耳聪目明”。因为是团队协作,除了自身车辆运行,还要观察前后队友车辆的情况。
“今天的大雾,就是给我们的考验,大家都很努力保持一致性,却还是有队友跟丢。而真正的救援现场,也许突发情况更多,这就让我深刻的意识到,平时的拉练很重要,要将整支队伍,通过培训,粘合在一起,成为一个真正的整体。”罗至燕说。
“在真正的救援中,运输车辆脱队,比较危险,尤其进到灾区,如果脱队,自己很有可能从救援者变成被救援者。”付兵告诉记者,此次拉练共有8辆车,除了大雾有脱队情况,整体效果还不错,仍需要加强练习。
雨中越野7公里
头发打湿了但脚步不能停
“越野这个项目,我们本来准备的线路,是全程都在密林中,并有一公里的模拟搬运伤员。搬运伤员需要自己用绳结,组装担架。但由于下雨,这个项目简化为越野7公里。”李星表示,这个项目比较重要,必须通过。
“在实际救援中,经常会涉及到在林间行进,行进过程中,我们有很多注意事项。”李星介绍道,首先和运输队伍一样,大家必须保持队伍的完整性、整齐性。队伍整齐,就不容易出现个别队员跟丢、迷路等危险情况。
其次,林间行进,爬坡上坎,一定注意脚下藤蔓,以及攀附的植物是否是稳固,如果攀附植物是朽木,或是上面有刺,则很有可能给自己造成伤害。
另外,遇到下坡的区域,要学会重心后移,这样能保持自身的平衡,也能保护膝盖。
“雨中长距离林间徒步,共花了近两个小时,很累,但也很开心自己能完成这个项目,没有中途退出。”今年40岁的何敏,是红楼医院的一名护士。她加入人防志愿者,是因为觉得参与拉练、培训以后,自己将能更好的履行救人义务。
“比如在外面遇到突发情况需要救人,如果自己没有这些技能,就很难抵达需要被救援的人的身边。”何敏说,学会这些技能后,关键时刻也能自救。而她有个孩子,今年19岁,自己希望给孩子做个表率,传递助人为乐的志愿者精神。
而今年45岁的潘兵,曾是一名消防员,后转行。现如今,他希望通过加入人防志愿者团队,力所能及的帮助他人。
“以前当消防员时,有大量的体能训练,对我来说,今天的徒步不算难,但对其他人来说,可能还是有难度,尤其天在下雨,林间到处都很滑。如果再加上模拟搬运伤员,估计很多志愿者会吃不消。”潘兵说,下一次的拉练,自己还会来参加,将因为下雨没有完成的项目补上。
“我们的志愿者队伍,是运用自身技能、爱好救人的一个公益性队伍。预备队员们可通过定期组织的拉练,一步步提升,通过考核。”付兵说,很感谢志愿者们牺牲休息时间,来进行拉练,只为了未来能更好的帮助别人。
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 范圣卿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