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时评 > 正文
“抢明星”少了,跨年晚会传递新风向标
01-04 09:29:17 来源:中工网

据《每日经济新闻》1月2日报道,记者不完全统计发现,各大平台推出的2022年跨年晚会累计超10场。以往,跨年晚会是各大平台的一场明星争夺赛,但2022年的跨年晚会在流量明星的启用上有所变化,越来越多的平台偏爱实力唱将、德艺双馨的艺术家,明星话题给晚会带来的热度和流量红利正在大大减少。

在每年重要节假日举办晚会,是各大卫视、网站的保留节目。这样的晚会既给全国人民带来欢乐、丰富了节日内涵,也扩大了主办方、赞助商的影响力,可以说是一种多赢。但长期以来,不少这样的晚会都会选择流量明星来参演,似乎参演的明星越多、知名度越高,对晚会的拉动作用越大。

今年,一方面,晚会“抢明星”现象变少了。如各大卫视平台在官宣2022跨年晚会时,几乎都在强调“去流量”,取而代之的是实力唱将、德艺双馨的艺术家等。另一方面,各家的晚会更加注重全民互动,邀请了一些各行各业的“民星”。

无论晚会还是影视剧创作,邀请流量明星参演,主要原因是他们既能带来赞助资金,又能拉动收视率。但流量明星参演也有弊端,比如会增加运作成本,比如有的流量明星业务能力不足,可能影响作品整体效果和质量。毕竟,类似晚会和影视剧是否成功,取决于导演、策划、演员、舞美设计等多重元素,明星不是唯一决定因素。

近年来,违法失德的明星艺人越来越多,这对晚会主办方、制片方都是警示,如果选人用人不当,就可能存在风险,甚至打乱整场晚会、节目的计划。

相比之下,选择“民间明星”,如抗美援朝老兵、航天英雄、博物馆馆长等各行各业有突出贡献的人,让他们从各自角度讲述新鲜故事,则益处多多——真人真事可以提升晚会的感染力,更具互动性;有利于降低晚会运作成本和风险;教育、启示意义更大。“民星”讲述真实故事,传递真情实感,也是晚会从娱乐化向现实性转变的路径之一。

主流平台和节目不能只注重娱乐和流量,还应该多关注现实生活、重大历史事件和重要社会领域,要尽可能体现出丰富性、多元性、现实针对性。就此而言,跨年晚会从以往“抢明星”转向“邀民星”是一个可喜的变化,传递出新的风向标,也是综艺晚会转型的一个起点和契机。

期待更多的平台和节目能够少抢明星多邀“民星”,弘扬好主流价值观,传递更多向上向善的力量。

原标题《“抢明星”少了,跨年晚会变化可喜》

作者:丰收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上游

举报
  • 精选
  • 重庆
  • 调查
  • 财富
  • 评论
点击进入频道
点击进入频道

本周热榜

汽车

教育

美家

楼市

视频

举报内容
低俗色情 广告 标题党 内容重复 有错别字 排版错误 侵权
获取验证码
请先完成短信验证
取消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