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周刊—有意思报告消息,最近几天,北京朋友的打招呼语换了,换成:
你囤了吗?囤啥了?
4月22日以来,北京已累计报告近百例本土新冠肺炎病毒感染者,从上周日开始,北京的朋友们就开启了囤货模式。
这么说吧,现在的北京朋友,人均至少两个上海朋友在手把手囤货教学。
网线那头苦口婆心掏心窝子地指导你买什么、买多少、怎么买,你甚至能感受上海朋友到那份焦急——自己想打着飞的过来帮你下单。
所以,北京这次还没开始就“快”在了起跑线上,囤货这件事,北京人已经整得明明白白。
“囤货的像傻子,不囤的也像”
4月24日晚,北京朋友圈出现第一波去超市(望风)的人。
“超市已经排上队了”“外国大爷都出动了”,氛围逐渐酝酿。
有的小区已经开始组织团购群,并嘱咐多囤点N95口罩。
在所有人半信半疑,嘟囔着是不是谣言准备睡觉时,北京最大连锁超市物美集团发布消息:物美北京全部门店今晚延长营业时间,而且会一直营业到最后一名顾客离店。
物美的声明犹如一声枪响,北京囤货战疫正式开启。
昨天一早,北京超市的现状belike:
上海的朋友,你们的苦口婆心没有白费,你们清单上的东西全都被火速扫光!
在所剩无几的食物里,你会发现即便生活在“美食荒漠”,北京人民也有自己的倔强:
再怎么着都不会吃老坛酸菜了;
北京人是真不爱吃辣,辣味的都被剩下;
不爱吃素饺子,毕竟已经吃速冻了还吃素的那实在太凑合了。
对于突如其来的购买力,北京的超市也很懵(无)逼(奈)。有的变身段子手,劝大家理性囤货;有的直接“摆烂”,放弃理货环节,把开箱的物资放在地上自取。
尽管目前北京物资并不紧张,北京政府已经宣布商超三倍物资供应,但仍抵挡不住老百姓囤货的热情。
收银台前排队结账的长龙里,大爷大妈们身手敏捷、容光焕发,一辆辆满载的小推车承载着“丰收的喜悦”。
你真的要佩服北京大爷大妈的行动力,早上出门前信誓旦旦:“有啥好抢的,别跟着起哄!”到了超市瞬间燃起斗志,在年轻人还一脸懵逼犹豫着要囤什么口味薯片时,你大爷已经抢了300块钱的米面油。
此时的北京,囤货的像傻子,不囤的也像。你只能一边感叹“有这个必要吗”,一边往购物车里捡吃的。
“以前哪个区有疫情也没这么紧张过,包括隔壁小区封控了都无感,一切随缘。这次不知道怎么了,就是感觉气氛被烘托到这了,不囤不合适。”
事实证明,有这样想法的年轻人不占少数。在微博你认为#北京市民有必要开启囤货模式吗#投票中,近6成人表示要适当囤一点,认为完全没必要囤的不到2成。
毕竟,对于漂泊在外的年轻人来说,自力更生不给人添麻烦是最大的美德,但是想囤多了冰箱是个废物指望不上——“浅囤”成为年轻人新时期的生活哲学。
“千万不要囤你爱吃的”
“浅囤哲学”第一条:囤货不光要温饱,还要满足更高的人生追求。
比如有糖可口可乐,封控时期YYDS。毕竟,身体和灵魂必须有一个是自由的。上海过来人经验,“当你被封上三周,第一口可乐是真解压。”
不只可乐,巧克力、薯片、辣条、蛋糕、汽水、牛肉干、鸭脖,每一件“垃圾食品”在特殊时期都有它的疗愈功效。
不过对于管不住自己嘴的人,千万不要囤你爱吃的。不然昨天买的今天就吃光了,没等来封控,先涨3斤肉。
不但要考虑人生追求,囤货还得琢磨它的经济价值,比如以物换物。
“摸着上海人过河”的网友已经总结出一套成型的经验:
可乐可以换一切;
烟草也有市场需求;
鸡蛋友好;
葱姜蒜是硬通货;
黄瓜、胡萝卜不值钱。
除了经济价值,囤货的实用价值也要考虑。
柴米油盐酱醋茶是最基本的,大枣枸杞木耳各种干货配料也要囤上,等统一发鸡鸭鱼的时候能派上用场;家里人常用药、卫生巾、避孕套必不可少;卫生纸是重中之重,不然你会通过亲身经历彻底明白,厕所,为什么又叫洗手间。
还有些出其不意的东西有机会就浅囤一些,比如燃气灶电池。通常情况下燃气灶三四年才需要换一次1号电池,但万一你就遇到了这种小概率事件呢?
正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一文钱难倒英雄汉”,关键时刻这些旁门左道的东西可以换一切。
不过论“囤货之道”,最硬核的还得是东北人。毕竟,在漫长的冬天里,囤货(菜)早就写进东北人的DNA里,他们对什么东西耐存放,什么东西值得囤如数家珍。
当你建议一位东北妈妈去超市囤货时,她会斩钉截铁地告诉你,“不用怕那些,以前冬天三五个月没新鲜蔬菜,没看哪个东北人受不了的。”
的确,老百姓的生活没有什么问题是萝卜白菜土豆子粉条子大地瓜解决不了的。如果有,就是你想吃的都是你没囤的那些。
原标题:北京囤货实况:囤货的像傻子,不囤的也像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上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