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2年7月1日,天气晴。
两列分别从成都和重庆开出的火车,在四川内江火车站会车,列车的鸣笛声顿时响破云霄,那一刻载入多地地方志。
据《九龙坡区志》记载,1950年,九龙坡机场停用,也正是这一年,新中国第一条自主建设的铁路——成渝铁路开工,此后的两年,3万军人和10万民工组成的施工队伍在这里埋头苦干,1952年,成渝铁路正式贯通。铁路全长505公里,西起成都,迈出成都平原、穿越龙泉山、横跨沱江、再顺长江抵达重庆。
时间如白驹过隙,当年,成渝铁路通车的盛况,只能在过往的杂志和报纸中得以一见,而当年的建设者们也绝对没有想到,70年后的今天,成渝铁路依然在,成渝之间已经有了动车、高铁。2021年9月26日,成渝中线高铁建设启动。
如今成渝之间,铁路路网多层次多结构的布局,让双城发展搭上了铁路建设的快车。
两年修通成渝铁路
改变“蜀道难”局面
一句“蜀道难,难于上青天”,道破了巴渝两地的交通心酸。
1950年6月15日成渝铁路开工,1952年7月1日通车。成渝铁路作为新中国成立后,自主建设的第一条铁路,仅用两年就建成了曾经半个世纪都没修成的铁路。不仅改变了四川交通闭塞的历史,同时也拉开了新中国大规模进行经济建设的序幕。
史料记载,1950年6月15日这天,修路工人师傅接到命令,来到西南军区大操场报到,才知道是来修铁路。而当时正值清匪反霸时期,西南军区抽调指战员3万余人,率先承担筑路任务。同时,四川各行署也动员了一万八千多人参加筑路。
于是,工人们一边修路,一边还要负责剿匪。
由于铁路所需的原材料十分匮乏,党中央决定自力更生,就地取材。钢轨靠自己轧制,炸药用土法自制,所需的129万根枕木,都是由沿线群众捐献,有的老人还捐出了自己的寿木。
成渝铁路通车70年了,有人说,成渝铁路现在更像是个时空隧道,当你觉得时间过得太快时,坐上这趟列车去沿途打个卡,心情会放松很多。
随着成渝动车、成渝高铁的开通,重庆和成都之间的时空距离已缩短到1个小时。中欧班列、陆海新通道班列、沿江班列的相继开通,昔日的盆地已经成为内陆改革开放高地。巴山蜀水路不再难,密织的路网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注入新动能、激发新活力,成渝“双核驱动”、全域共兴的高质量发展图景正徐徐铺开。
三个层次推进铁路建设
助力西部及中国经济腾飞
在80后南下打工人陈刚的心里,坐火车,是他一生磨灭不掉的记忆。
绿色的车厢、起雾的玻璃、常常一站就是几十个小时的旅程……如今,陈刚不再去广东打工,但考起中山大学的儿子,又踏上了同样南下的旅程。
高铁时代,全程7个多小时的旅程,儿子更多地把它当作是旅游,“沿途看看城市风光、欣赏农村景色,早上出门,下午就到了。”
这话,一点儿也不夸张,以重庆西站的G2929次列车为例,早上6:36始发,沿途停靠10个站后,于13:53抵达,全程7个多小时。
未来,重庆外出的通道将更多、更便捷。
2021年10月,重庆市正式发布《重庆市综合交通运输“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铁路特别瞩目,规划分三个层次:
首先,规划铁路建设投资1900亿元,力争新开工高铁790km,高铁运营里程达1370km,成渝地区分成2条时速350km高铁、1条200km客运专线的格局,形成6小时北京、上海、广州通达局面。
其次,构筑“三轴六廊”大通道。往京津翼主轴,加快渝西高铁、郑渝高铁建设,加强与京津翼、山东半岛、中原城市联系;往长三角主轴,加快推进沿江高铁项目,加强与长江中游城市和长三角城市群互连;往粤港澳大湾区主轴,推进渝湘高铁项目,实现与京广高铁互连,形成至广州地区最快通道;同时,加快渝昆高铁建设,推进渝贵高铁、兰渝高铁前期工作,加强建设重庆市与北部湾、滇中地区、西北地区等6条走廊。
最值得注意的是,成渝两地合力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现代基础交通网络。两地将合力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助力西部及中国经济腾飞。重庆市明确将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投入铁路投资590亿元以上。
建轨道上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
推进“米”字形高铁网
2021年底,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多层次轨道交通规划》(简称《规划》),为共建轨道上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推动成渝地区轨道交通规划建设,促进干线铁路、城际铁路、市域(郊)铁路、城市轨道交通融合发展,《规划》指出, 到2025年,初步建成轨道上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进出川渝四向通道基本形成。
《规划》要求,以重庆、成都“双核”为中心,成渝主轴为骨架,统筹干线铁路、城际铁路、市域(郊)铁路、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布局和衔接,加快补齐城际和市域(郊)铁路短板,构建层次清晰、功能明确、布局合理的多层次轨道交通网络。
今年4月,一位热心的市民通过政府信箱向重庆市发展改革委提出建议,加快铁路西环线建设。为此,重庆市发展改革委给出了详细答复,也为重庆铁路发展勾勒出一幅壮丽的图案。
据了解,重庆将加快交通基础设施投资建设,陆续建成投运兰渝、渝贵、黔张常铁路等重大项目,开工建设渝昆、渝湘、成渝中线、成达万、渝万高铁等重大工程,“米”字型高铁网及“两环十干线多联线”的普速铁路网逐步成型,逐步构建形成“客货并重、内外联动、多向互济”的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
此外,重庆北站、重庆西站、沙坪坝站改造工程、万州北站等客运枢纽和团结村、小南垭等货运枢纽建成投用,铁路与城市轨道等其他交通方式一体化衔接效率明显提升,“铁水”多式联运体系逐步完善,基本实现客运“零距离”换乘和物流“无缝化”衔接。
“十四五”期间,重庆市将围绕加快推进“米”字型高铁通道建设,释放既有普速铁路货运能力,局部补强货运通道,实现重庆市客货运铁路网络全面提质,拟完成投资约1940亿元。铁路枢纽东环线已开工建设,适时启动建设枢纽西环线,对于完善铁路枢纽环线功能,提升枢纽运输组织效率具有积极意义。
一年开行4800列中欧班列(成渝)
重庆这份铁路成绩单引人瞩目
去年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多层次轨道交通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正式发布。《规划》提出到2025年,成渝两地大宗货物年运量150万吨以上的大型工矿企业、新建物流园区铁路专用线力争接入比例达到85%,长江干流主要港口实现铁路进港。轨道交通承担客运量、货运量占比大幅提升,有力支撑沿江货运通道、中欧班列、西部陆海新通道高质量发展。
例如,在2021年,中欧班列(成渝)就实现逆势大幅度增长,开行量超4800列,占全国比例超30%,运输箱量超40万标箱,开行线路已可通达欧洲超百个城市。
运营至今,成渝两座城市也都有了各自的专攻领域,一个在欧洲内陆集散,一个在欧洲入口分拨。在中欧运输上,两者将焦点放在各自发家的线路上,重庆主打重庆-德国杜伊斯堡线,成都主攻成都-波兰罗兹线;在中亚线上,两者都通过霍尔果斯和阿拉木图延伸到中亚国家。
重庆市口岸物流办相关负责人表示,重庆正加快推进成渝中线、渝万、成达万、渝宜等高铁建设。推进渝西高铁、渝贵高铁等前期工作。渝贵铁路已纳入国家“十四五”铁路发展规划。加速川渝通道融合发展,搭建川渝毗邻地区经重庆中转集结模式,完成四川达州、南充、遂宁集散分拨中心建设并成功开行班列,四川是重庆陆海新通道最大的市外货源地,助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
上游新闻记者 王渝凤 张皓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上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