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深一度 > 正文
追梦这一年⑤丨史浩飞:第一次宣讲两会精神就像学生第一次当老师
03-05 13:53:20 来源:上游新闻

0338f3aefd75a2c4856432fe0bf3e727.jpg

今日人物:全国人大代表、中科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微纳制造与系统集成研究中心主任 史浩飞

att_1548727.jpg

与史浩飞坐下来面对面交流,已经过了晚上9点了。在此前,他刚刚结束了和重庆同事的通话,讨论石墨烯制备实验的最新结果。

“这两天刚开始了新的实验,结果和预期有点不一样,刚和同事讨论怎么调整方案。”史浩飞说。

深夜到访打扰休息,记者表示歉意。他却摆摆手说,“早着呢,我们和你们一样,加班都正常,待会我还要继续完善今年的代表建议。”

史浩飞是中科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微纳制造与系统集成研究中心主任,这是他全国人大代表履职的第二年。

2018年3月10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重庆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创新驱动是国策,只有新旧动能真正实现历史性转换,中国才能真正强大起来。我们要推动营造科技创新的生态“小气候”,增加我们的虹吸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有如我们先人所讲,要苟日新、日日新,要天行健、自强不息。

“总书记的话,必将激发千千万万科技工作者的创新动力。”史浩飞说。 

作为科技工作者之一,这一年,史浩飞带领团队在石墨烯技术创新上又取得了新的进展。

第一次宣讲两会精神

就像“学生第一次当老师”

重庆的春天很短,去年3月中旬从北京回到重庆后,史浩飞来不及欣赏重庆春日的樱花浪漫,便马不停蹄地投入到全国“两会”精神的宣讲当中。

“人大代表是人民选出来的,代表就是要让老百姓们了解‘两会’上都说了些什么。” 史浩飞说。

“近距离见到总书记是什么感受啊?”

“政府工作报告中哪些是和我们科技工作相关的?”

“你为我们科研人员提了哪些好建议?”......

从科技企业到系统机关,再到科研高校,史浩飞每一次做宣讲,都引来不少听众提问。

“大家问题越多,说明他们越关注两会,越关注中国科技的进步,我肯定有问必答。”

“新旧动能转换中的‘新’和‘旧’怎么才能更好的转换?”

“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你有没有什么好建议?”

随着宣讲的不断深入,听众提出的问题也越来越专业和系统。

“我是第一次进行‘两会’精神宣讲,就像学生第一次当老师一样,一开始还有些生疏。”

史浩飞说,全国“两会”涉及到国家发展的方方面面,他虽然能把自己研究的领域说得头头是道,但在经济、法律等领域还比较欠缺。

既然不懂,那就开始学。为了更好的宣讲全国两会精神,史浩飞针对性地买了许多经济和法律类专业书记,一边看一边在去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做笔记,还上网查阅专家们的观点。

“小时候念书时老师常说,学习知识的过程就是‘先把书读厚,再把书读薄’,我想做一名合格的全国人大代表也是这样的,知识更全面丰富了,才能成为‘两会’宣讲的专家。”

一年时间过去了,史浩飞说,他最大的改变就是对国家怎么运行和发展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同时能够将自己的科研工作融入到国家的高质量发展当中。

通宵做实验

只为一个“可能”的结果

在中国说到石墨烯,史浩飞是不得不提的一个人。

早在2013年,史浩飞就带领团队实现了我国首片15英寸单层石墨烯量产,并制备出7英寸石墨烯柔性触摸屏。

到底啥是石墨烯?

史浩飞作了一个形象的比喻:如果把石墨比做一本书,那么石墨烯就是一页一页的纸,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最薄、最坚硬的纳米材料。石墨烯应用在手机、可穿戴设备上,可实现柔性弯折。

“科比有句名言叫‘你见过凌晨四点的洛杉矶吗’,我没见过凌晨四点的洛杉矶,但凌晨四点的实验室我到是经常见到。”

史浩飞笑着推了推眼镜,“习惯了,都是人来等一个实验结果,不会有结果来等你。”

自从2015年石墨烯触控屏智能手机在重庆实现量产后,史浩飞和同事们又将重心放在一款特殊芯片的研发上。这款芯片,用的就是石墨烯材料。

“科研就是每天都在经历失败,但是不失败,突破的这一天永远不会到来。”史浩飞说,按照现有的技术,已经可以用石墨烯来做芯片了,但能做出来是一回事,做得好又是另一回事。“我们一直在尝试,就是要做出更好的石墨烯材料。” 

三四年时间里,史浩飞常常和同事在实验室里度过漫长的夜晚,面对的就是冷冰冰的机器和枯燥的数据,以及大概率失败的结果。

“有时一项实验一开始,就要持续二十多个小时,其间要不断地操作仪器、记录数据,夜里无聊了,同事们就一起聊天,互相鼓励,增进了大家的情谊。”

几年来,研究中心石墨烯材料的实验做了上千次,仪器操作了数万次。功夫不负有心人。去年年底,这款特殊芯片终于有了阶段性进展,在波段的宽度以及灵敏性能上有了突破,而这项技术在全世界都属于前沿科技。

“我的字典里没有‘成功’二字,科学研究就是不断的解决问题,追求极致,即使现在石墨烯材料很好了,但我们必须追求更好。”史浩飞说,如今团队还在朝着理论最佳的预期努力。“比如石墨烯的载流子迁移率理论值可达20万,现在我们的技术已经能做到3万了,但是我们得向着下一个目标继续前进。”

知心大哥 

螺丝钉也能为世界创造新的价值

att_1548726.jpg

1982年出生的史浩飞,博士毕业于中科院光电技术研究所,在美国密歇根大学从事了两年微纳加工与新型材料研究后,2011年来到中科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开始了石墨烯材料的研究。

作为建立微纳制造与系统集成研究中心的负责人,近八年时间里,与其说他是同事们的领导,不如说他是一个贴心的兄长。

“每一位科技工作者都是平凡人,虽然我们都抱有科学的理想,但依然会受到外界压力的影响,但我很庆幸,当同事们心中有苦闷时,他们会想找我说说话。”

前段时间,研究中心一位年轻的研究人员小张变得不爱说话,工作虽然未出什么错,但精神状态明显不对。史浩飞看出端倪,趁着周末空闲时间,便约他到附近的咖啡馆聊天。

原来,小张最近一直在为评职称的事而头疼。

“原本博士引进后两年就可以评副高职称,但是他由于学术论文的数量不够,可能会影响他的职称评定。”

史浩飞说,他虽然很年轻,但他研发的光刻工艺在多种材料上都有很好的应用,这种工艺、操作技能在实际应用上意义重大,只是不适合发表论文。

“你还记得我们中科院的‘三个面向’是什么吗?”

史浩飞开始安慰和开导他,“我们的愿景是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你我都是科研阵线上渺小的一员,如果我们以30年以后的视角看现在的我们,你会发现,即使我们只是一颗螺丝钉,但都在为世界创造新的价值,这值得我们去付出。”

多次调研 

建议完善科研评价体系鼓励创新

虽然史浩飞用科学理想开导着同事,但是他知道,如果我国的科研评价体系不完善,还有千千万万个“小张”会苦闷,甚至放弃科研事业。

作为科技领域的全国人大代表,史浩飞提前大半年就开始调研,希望找到完善科研评价体系的方法。

史浩飞与重庆大学电镜中心常常有工作往来,为了调研,他多次与这里的年轻科研人员对话。

史浩飞说,过去,国内用于表面材料物理研究的低能电子显微镜主要依靠国外进口,在重大的电镜中心,教授与科研人员通过多年努力,提出了可以同时实现超高空间分辨率和时间分辨率的低能电子显微镜,虽然这项仪器还在基础研究阶段,但在原理上这项仪器在国际都是巨大的突破,有了这件仪器,新材料的研究就会事半功倍。

“研究中心大多都是年轻的科研人员,虽然对这项世界级的科研仪器充满了激情,但一谈到科研成果,大家的吐槽声就停不下来。”

史浩飞说,低能电子显微镜在国内是很新的研究领域,研究中心目前进展显著,但依然处于原始创新、基础研究阶段,这样的阶段是不容易出论文的,论文出不来,职称、人才计划等都会受影响。

史浩飞从包里取出笔记本,翻开调研时科研人员的反馈说道,“目前的评价体系主要以论文数量与文章影响因子等数量指标,考核过于频繁,导致科研人员和科研机构主动或被动地去追求论文数量,在这种气氛下,有的研究机构就急功近利,只专心出快成果,对实现基础研究重大原始创新是很不利的。”

史浩飞希望国家能够调整优化科研评价的“指挥棒”,引导和鼓励更多的青年科技工作者投身到基础科学当中,去攻克国家层面、国际层面的科学难题。

他还建议,科研评价要涵盖论文、科研产品、工艺技术等研究的方方面面,同时增加同行评价、第三方评估等,“鼓励科研人员做出了重大原始创新成果,才能激活科研的动力。”

上游新闻记者 张瀚祥 摄影 邹飞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 头条
  • 重庆
  • 悦读
  • 人物
  • 财富
点击进入频道

本周热榜

汽车

教育

美家

楼市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