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0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参加重庆代表团审议。会上,共有8位全国人大代表发言。其中,就有涪陵区南沱镇睦和村党支部书记刘家奇,他发言的题目是《加强基层党建工作 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
“睦和村,和睦的意思,这个名字好啊!”总书记点赞的这个睦和村,究竟有着怎样的发展?睦和村在夯实基层抓党建,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的道路上,要做些什么?总书记关心的睦和村31岁新党员又是做什么的?让我们随着记者的脚步,一起来了解睦和村的那些人和事。
睦和的和睦:
吃水不用抬,烧饭不用柴,雨天不泥鞋
10日上午的汇报中,刘家奇自报家门说自己来自睦和村时,总书记风趣地说:“睦和村,和睦的意思,这个名字好啊!”
3月10日下午,记者来到睦和村,一路走过,整洁、宽敞的水泥路给村民出行带来了便利。道路两旁,灰瓦白墙的一座座民宅,就如同乡村里的小别墅,被苍翠、美丽的山水、田野萦绕。还有龙眼、柑橘、荔枝……
整洁的街道。
“多亏了党的政策好,让我们有了广阔的奋斗空间,才能创造出今天的幸福生活。”睦和村村主任冉堰龙说。据统计,全村889户村民,2017年的年人均纯收入是14700元。
睦和村有个愿望,就是“吃水不用抬,烧饭不用柴,雨天不泥鞋”。如今,这已经完全实现了。村民黄明说,多年前,这里还叫六合村,当时合并村的时候,和邻村的胡家村合并时,大家一讨论,两村合并要和和睦睦,于是就取名为睦和。
在村委会办公室,记者还看到了两块国家级牌子:“全国文明村”、“全国生态文化村”。
回乡来创业:
她就是睦和村的汪登荣
“她之前是干什么的呢?”“那她是什么文化程度?”10日上午,总书记一连串的问题过后,满意地笑着点头说好。那么,总书记口中的这个“她”,究竟有着怎样的故事?
10日下午,在睦和村橙纽妞果园里,记者见到了这位31岁的年轻党员——汪登荣,她正和村民一起在果园里修枝和施肥。
“嘿嘿,没想到刘书记还向总书记介绍了我的啊!”汪登荣微微一笑,并没有显得腼腆。
一起做活儿的一位大姐笑呵呵地说:“汪小妹儿啊,你这哈出名了哦!”汪登荣也笑呵呵地回道:“我出不出名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睦和村的橙子要出名了,大家的荷包就更鼓了。”
南沱镇睦和村,种果大户31岁的新党员汪登荣正在摘水果。
笑谈中,汪登荣给我们摆起了她的过往。2015年,汪登荣和丈夫回到村里,流转了70亩土地种植柑橘。“以前我们在涪陵做生意,开餐馆,父母在村里也开了农家乐,其实,日子也算过得有滋有味吧。”汪登荣说,但她总觉得还是想回到家乡来。一家人一商量,就回来成立了重庆市橙纽妞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重新拿起书:
柑橘种植也需要新知识新技术
原本做餐饮的汪登荣,一下回到家乡睦和村却要搞种植。“柑橘种植在我们村虽说有很多年历史了,但要做出特色,卖出好价钱,肯定需要新知识、新技术。”汪登荣第一件事就是拿起书本,开始了柑橘种植技术的学习。
“我们发现,早几年种植的柑橘都是老品种,价格都是1.5-2元/斤,果子的品质不好。”于是,汪登荣将柑橘树重新嫁接,品种更换为“纽荷尔”、“福本”等优质脐橙品种,“价格就提高到6元/斤了。”
自己赚了钱还不算,汪登荣的改变也给村民们带来了新的思考。很快,汪登荣的公司就和部分村民签订了保底销售协议,统一施肥,统一修枝管理,再通过电商平台帮助村民销售柑橘。如今,“一对一技术指导+保护价收购并统一销售”的合作模式,促进农民增收一倍以上。汪登荣也成了村里的能手,主动要求加入共产党。
“汪登荣仅是农村党员的一个缩影。”睦和村本土人才村官、团支部书记秦翠蓉介绍,目前,村里党员已经越来越年轻化了。很多年轻人回到村里成了致富能手,都成了入党积极分子,主动递交了入党申请书。
党员来带头:
睦和荔枝、龙眼挂满枝头
在刘家奇向总书记作的汇报中,我们得知睦和村党支部有4个党小组、80名党员。记者在村里走访时发现,睦和村不仅有汪登荣这样回乡创业种柑橘的年轻人,睦和村的荔枝、龙眼也是挂满枝头,成为村民致富奔小康的宝贝。
3月10日下午雨后天晴,果树都挂上娇滴滴的水珠,村民刘洪明立即拿起枝剪去打理自家的果园,“黄医生,你来帮我看看这根枝条可不可以修了?”
刘洪明口中的黄医生,是村里的乡村医生黄明,也是村里的荔枝、龙眼种植大户,还是一名共产党员。对于种植技术,他有自己独到的经验。对于村民的需求,黄明是有求必应。“你这棵荔枝树要调整一下。”黄明主动指导起了刘洪明。
这样的情景,在睦和村并不少见。“这,很大程度上都是党员干部起的带头作用。”黄明说,几年前,他还没有入党的时候,一件事情打动了他。
“有一年,我们家里为点钱发生了点纠纷,两弟兄为了丁点大的事情,闹得不可开交。”黄明说,一家人都争执不下,村支书刘家奇来到家里,做了几个小时的思想工作,才把这起纠纷处理下来。
“刘书记的行为打动了我。”黄明说,村里的党员干部都积极带头帮助村民,自己也有些特长,入了党,既要当好乡村医生,也要帮助村里人一起多发展荔枝、龙眼种植。
天真烂漫的孩子们。
党支部变思路:
一年四季都有游客来村里耍
思路决定出路,如今的睦和村满眼葱茏,四季花果飘香,成功打造了“春有枇杷,夏有荔枝,秋有龙眼,冬有脐橙”。睦和村更是踏上了“土里栽树子,四季卖果子,家里开馆子,就地进厂子,外出挣票子,青山变金子”的致富之路。
村里产业一变,村子美了,农民富了,一年四季都有游客来村里休闲观光。回想曾经的睦和村,村委会主任冉堰龙感慨万千:“那时候就只有水稻、玉米、榨菜,加上人均耕地少,要想致富奔小康,不变不行啊!”
几番下来,党员和村社干部起了带头作用,大多数村民开阔了眼界,观念上有转变。“刘书记,以后我们就跟着你干了!”任邦平就是率先“搞醒豁”的村民之一。
与此同时,涪陵区科协、果品办、农委等部门的专家也来到睦和村实地把脉,根据睦和村悠久的龙眼种植历史,提出了先打造100亩龙眼种植示范园的思路,帮助睦和村走上了发展经果林的道路。
有了百亩龙眼示范园的带头作用,睦和村又引进了荔枝、枇杷、柚子等果苗,让水果种类不断丰富。为了将群众喜获丰收的果实卖出去、卖上好价钱,睦和村决定走体验式采摘型乡村旅游路线。
果园四季有花开。
睦和村推出了“魅力涪陵·三峡库区龙眼文化节”,果农实现了增收。随后,睦和村又成功举办了每年一届的“龙眼文化节”“枇杷采摘节”“荔枝采摘节”“柑橘采摘节”等活动。
3月有草莓、6月有枇杷、7月有荔枝、9月有龙眼,11月有柑橘、12月有柚子,睦和村已成为四季观光果园。冉堰龙介绍,经过复垦开荒,开辟山地林地,全村果园面积达2600亩,乡村旅游年接待游客量6万余人次,收入120余万元,2017年底农民年人均纯收入达到14700元。
“回乡创业的年轻人多了,年轻的入党积极分子多了,党组织充满了活力。”三年前,睦和村土生土长的秦翠蓉大学毕业后放弃了做广告业精英的机会,考取了重庆市农村本土人才村官,顺利回到家乡。
秦翠蓉说:“乡村振兴战略,让我们年轻人回乡看到了希望,给了新奔头。”
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 罗永攀 张皓 摄影 李斌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