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胎时代来临,生育率却没有得到明显提高,事实上是国民的初婚年龄越来越高、结婚率越来越低。年轻人连婚都懒得结,还怎么生孩子?
据国家统计局和民政部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全国结婚率已经连续5年下降,仅为7.2‰,而且创下了近十年来新低。
对此,有人大代表、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都建议调整法定结婚年龄。近日,又有学者在《光明日报》发表文章,建议法定结婚年龄应适当降低:男不得早于20周岁,女不得早于18周岁。
结婚率创新低,初婚年龄创新高
数据显示,2018年,全国的结婚率仅为7.2‰,创下近十年来新低。与此同时,中国人初婚的年龄也越来越晚,比如,江苏人平均初婚年龄高达34.2岁!
首先是因为总人口结构。
25-29岁的人群是新婚夫妻的“主力军”。而这一年龄段人群出生于1988-1992年之间。根据《中国统计年鉴》提供的数据显示,在这段时间内,中国的整体出生率(1年内平均每千人中出生人数的比率),从1988年的22.37‰逐步至下降1992年的18.24‰。这样一来,就可以得出结论:由于适合生育的人口基数下降了,那么有条件结婚的人口自然也会跟着减少。
和结婚率下降同步的,是中国人的晚婚趋势。
在2012年之前,中国新婚夫妇的主力军是20-24岁区间段内的人群。2013年这一年,25-29岁年龄区间的人群实现了对20-24岁年龄段人群的“反超”,贡献了最多的新婚夫妇。
这一现象在经济发达地区更加明显。
数据显示,2018年末,上海、浙江的结婚率为全国倒数前两名,上海结婚率为4.4‰,全国最低。另外,天津、广东、北京等沿海发达地区结婚率也较低。
一些发达地区,初婚年龄甚至已上升到了30岁以上的高位。例如,据江苏省民政厅今年1月发布的数据显示,2017年,江苏人平均初婚年龄为34.2岁,其中女性34.3岁,男性34.1岁。江苏13个市的平均初婚年龄都达到30岁以上,即使是结婚最早的苏州人,平均初婚年龄也达到了30.2岁。
数据也显示,发达地区的低出生率与低结婚率相吻合。
2018年,上海出生率为7.2‰,辽宁为6.39‰,天津为6.67‰,这些地区城镇化率较高。
学者建议适当降低法定婚龄:男20周岁、女18周岁
连结婚都懒得结,生育率当然无法提高。
8月4日,山东大学法学院教授王丽萍在《光明日报》发表文章称,在我国当前发展情形下,男22周岁、女20周岁的法定婚龄已不适应我国国情,应当适当降低,建议规定“结婚年龄,男不得早于20周岁,女不得早于18周岁”。
王丽萍在文章中提出了四个论点:
第一,我国关于法定婚龄的规定偏高。
第二,降低法定婚龄,是我国目前人口政策的需要。
第三,降低法定婚龄,有利于改变目前初婚初育年龄偏高的现象。
第四,现实生活中,存在男女双方因未达法定婚龄、不能办理结婚登记而同居生活、生育子女的现象。
事实上,最近一段时间,很多人都在建议降低法定结婚年龄。据新华社报道,今年6月的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分组审议民法典婚姻家庭编草案二审稿和继承编草案二审稿时,张苏军委员就建议将法定结婚年龄调整至男女均为18岁。
据21世纪经济新闻,今年3月,全国人大代表丁列明建议,将结婚年龄改为“男不得早于20周岁,女不得早于18周岁”。
联合国人权委员会认为,合法结婚年龄不应低于15岁。从世界各国、各地区的法定婚龄来看,中国男22周岁、女20周岁的法定婚龄确实有点偏高。
但在此前人民日报微博发起的投票中,超过87%的网友反对下调法定结婚年龄。很多人认为,18岁才高中毕业,自己还是个孩子……
对此,你怎么看?
上游新闻综合自每日经济新闻、新华网、人民日报等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