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周刊消息,名中带“国博”二字,头像为国家博物馆的建筑LOGO,签名则引用国家博物馆的完整英文名称,这样的微信公众号(下称公号)原来有数十个。
9月24日,国家博物馆发布声明称,广州鉴宝收藏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广州国博艺术传媒有限公司等假冒国家博物馆名义注册公号并虚假宣传,要求其立即停止侵权行为。声明末尾,国家博物馆详细列出了30个侵权公号的名单。
仿冒国家博物馆事件背后,是传统网络诈骗手段向公号平台的延伸。通过仿冒公号实施诈骗的路径多样,有的通过短信方式,以车辆到期年检、信用卡逾期等名义,将受害者诱导至仿冒公号并进行支付;有的利用高考热点,冒充招生院校及相关部门提供虚假服务;有的宣称免费赠票,继而套取用户隐私信息。
“李逵”还是“李鬼”?
“微信公号不全是‘李逵’,也隐藏着不少‘李鬼’。”国庆前夕,泉州市反诈骗中心就仿冒公号现象向公众发出提醒。该中心工作人员白炯昕告诉《中国新闻周刊》,此次提醒源于泉州市民许先生的受骗遭遇。
不久前,许先生收到一条车辆年检提醒短信:“您的车辆免年检期限即将到期,可在微信公号线上年审。”根据短信提示,他关注了名为“福建车辆年检”的公号,继而被诱导至某网址,填写了身份证号、发动机号、银行卡号、密码、短信验证码等信息。事实上,这是一个虚假登录页面,输入短信验证码后,许先生的银行账户即被转走2000元。
许先生的遭遇并非个案。白炯昕提到,近年来,众多机构出于商业营销的需求纷纷开设公号,抢占信息发布源头。以银行为例,从总行到分行、支行、信用卡部等各自开设不同的公号,一定程度上混淆了公众的认知,甚至也造成微信公众平台审核机制的混乱。
“这给了骗子可乘之机。骗子通过伪造的工商执照、法人信息、证明,注册微信公号,进而实施各类诈骗行为。”白炯昕说,今年以来,泉州市已查处三十多起仿冒公号类诈骗案件。
这些案件只是冰山一角。梳理相关资料发现,仿冒公号现象遍布各行各业,其中金融机构、招生部门、生活服务类企业、专家、明星等成为被仿冒的重灾区。
2018年1月,蔡徐坤参加真人秀节目《偶像练习生》,一炮走红。当月公号“乌鲁木齐美食圈”更名为“蔡徐坤”,“蔡徐坤粉丝团官微”随后在微博发布声明称,该公号并未获得官方授权,其行为活动与蔡徐坤及工作人员无关。
“公号前期发送大量原创文章降低粉丝警惕性后,大肆建群,开群速度极快,现已建群37个,动机不纯。”一位粉丝留言提醒大家,“保护好自己的隐私和财产”。
与蔡徐坤粉丝的遭遇如出一辙,中国证券网曾总结证券投资领域的仿冒诈骗套路:步骤一,假冒券商或分析师名义创建公号;步骤二,通过后台程序套取投资者信息;步骤三,分散建群,邀请投资者加入群聊;步骤四,在群内安插“卧底”,诱导投资者投资。
此外,还有不少仿冒案例不以直接骗取金钱为目的,而旨在吸粉并套取粉丝信息。
去年11月,公号“南昌动物园”发布推文《福利回馈,动物王国388套亲子门票免费送啦》,被南昌动物园辟谣。搜索发现,合肥海洋馆、重庆欢乐海底世界、上海迪士尼等多地游乐场所都有过“被送票”的遭遇。与之类似,“小猪佩奇联名卡”“限量版熊本熊异形公交卡”“Supreme潮牌交通卡”……过去几年,不断有公号冒充各地交通公司发布赠卡谣言。
作为平台运营方,微信团队是打击仿冒行为的主要发声者。过去几个月,公号“微信派”发文揭露了诗词书画大赛、家电售后维修、高收益理财、快递理赔、银行、高考服务机构等众多领域的违规仿冒案例,并总结了其中的行骗套路。
微信团队一位工作人员告诉《中国新闻周刊》,“从已处罚的数据来看,这类诈骗号都不是官方主体,且套路大体一致。”
造假成本低廉
根据注册主体的不同,公号分为个人号和企业号两种。其中,个人号不支持微信认证,企业号可以申请微信认证;认证成功后,公号可获得链接外网、开通支付通道等更多权限,并显示微信认证的特有标识。
前述仿冒公号中,不乏缺乏认证标识的个人号,容易与官方公号相区别。因此,造假者逐渐将目光盯向可认证的企业号。根据微信公众平台要求,申请官方认证需提交企业营业执照、法人信息等资料,并缴纳300元每年的认证费用。
提供公号注册、认证服务的黄牛应需而生。《中国新闻周刊》获取的一份判决书显示,湖南人蒋某利用“白血病公益救助会”“大病救助工程慈善总会”“大病救助慈善会”等公号,冒充官方公益平台,多次诱骗有筹款需求的患者。蒋某替患者写好筹款文章后,鼓动患者家属及其亲戚朋友转发,期间通过掉包收款二维码来达到诈骗的目的。
判决书中蒋某承认,他用于行骗的公号均从某电商平台购得。进一步搜索发现,网上可轻易找到买卖公号的地下交易。“大量现号,批量出售。认证号420,不认证50,可走淘宝交易,可接受定制。”一名来自QQ群的卖家向记者介绍称,缴纳420元即可注册经微信认证的企业号,并能够根据需求定制企业资料和公号名称。
地下交易为诈骗者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公号来源。被发现后,他们可以换个马甲卷土重来;即便被查封,他们也能够迅速获取新号。
今年9月初,厦门轮渡有限公司揭露了一批仿冒该公司提供售票服务的公号。该公司提到,两年前便已发现此类情况,除了向相关部门、运营平台举报,也尝试通过“主动添加公号,顺藤摸瓜查出假冒渠道,继而对渠道进行封锁”的方式进行处理,“无奈这种方法治标不治本,封了一批又有新的冒出来,很难根绝。”进一步检索发现,如今依然能在微信上搜索到从事轮渡售票的黄牛公号。
在公号注册领域,除了提供仿冒账号服务的商家外,亦有人仿冒微信公众平台,“以腾讯的名义行骗”。
此前有媒体报道,网络上曾出现过网页设计与微信公众平台类似的“公众号服务平台”,并出现在以“公众号”为关键词的360搜索引擎搜索结果首位。该平台推出多种定制套餐,“除了收款二维码其他全是假的”;一旦受害者付款完毕,平台便会提示“域名解析错误”,甚至在搜索引擎中消失不见。
针对以腾讯的名义行骗的行为,腾讯公司采取了法律手段。今年8月,杭州互联网法院就腾讯诉杭州两家网络科技公司不正当竞争纠纷一案进行了在线宣判。
宣判书称,两家公司通过批量注册微信公号和小程序,以“急速到账”“新户秒过”等表述进行虚假商业宣传,从事非法网络贷款信息中介、套现、骗取手续费等行为,并仿造微信官方投诉界面设置投诉模版,使消费者误认为系微信提供服务。法院判决两家公司共同承担停止侵权、消除影响、赔偿损失65万元的民事责任。
前述微信团队工作人员表示,“这是首例平台管理者诉平台经营性用户不正当竞争纠纷案,是我们采用法律手段打击破坏网络生态行为的一个新尝试。”
“猫鼠斗”的游戏
从代注册、认证到经营,构成一条围绕仿冒公号的生意链条。公号平台与仿冒公号之间的对抗一直存在,并且不断升级。
微信团队曾将此对抗形容为“猫鼠斗”的游戏,并强调游戏“会在相当一段时间内持续”,“我们也会继续加强技术手段,确保平台的真实、公正和公平”。
早在2015年2月,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便发布了《互联网用户账号名称管理规定》,要求对冒用、关联机构或社会名人注册账号名称的,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应当注销其账号,并向互联网信息内容主管部门报告。以此为据,在打击仿冒公号上,从运营平台、被侵权者到相关管理部门,各方均参与其中。
2018年11月,微信团队对公号注册数量上限作出调整:个人主体注册公号数量上限由2个调整为1个,企业类主体注册公号数量上限由5个调整为2个。
“除了加强对相关公号的注册资质要求外,我们也主动出击,搜寻每一条漏网之鱼。”微信团队工作人员告诉《中国新闻周刊》,根据《微信公众平台运营规范》,一经发现涉嫌存在仿冒欺诈、可疑服务及不诚信行为的账号,微信公众平台将对其进行限制账号部分功能直至永久封号处理,并有权拒绝再向该运营主体提供服务。
据统计,2019年至今,微信团队已对4.5万个仿冒欺诈类公号进行打击处理。其中主要包括发布虚假活动、展览类公号4318个,内容存虚假欺诈类公号16535个,仿冒官方客服、官方电话等诈骗类公号7676个,发布诈骗活动类公号1768个,兼职诈骗类公号410个,高收益理财欺诈类公号11517个,仿冒官方快递理赔类公号263个,仿冒官方家电维修类公号2790个,仿冒初高招办类公号100余个。
特定领域的整治也在今年开始出现。此前央视报道称,河南、河北、湖北、广东、广西等多个省份都存在个人或培训机构注册仿冒官方招生考试机构公号的现象,这些公号不仅搜索排名靠前,有的还获取了微信认证,极具误导性。
基于此,今年7月教育部、中央网信办和公安部三部门联合行动,对非法仿冒省级招生考试机构的网站和公号展开治理,并发布了《全国31省招办社交平台账号汇总表》。
“我们跟腾讯安全部门也开展了相关合作,对实施诈骗的公号发现一个,关停一个。”泉州市反诈骗中心工作人员白炯昕说。该中心曾呼吁平台管理者加大清查和审核力度,“特别是对金融、政务、支付等相关行业公号要加强人工审核,提升开设门槛,避免其沦为诈骗工具。”
“对仿冒欺诈行为,我们从不手软。当然,更重要的是大家加强防范意识,和我们一起发现违规账号,举报骗子。”微信团队回应称。
原标题:虚假微信公号 无孔不入的公号生意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