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财经消息,近日,商务部等14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指导意见》(下称《指导意见》),提出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工作目标是,利用5年左右时间,指导基础条件好、消费潜力大、国际化水平较高、地方意愿强的城市开展培育建设,基本形成若干立足国内、辐射周边、面向世界的具有全球影响力、吸引力的综合性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带动形成一批专业化、特色化、区域性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使其成为扩大引领消费、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拉动经济增长的新载体和新引擎。
近几年,我国在扩大内需的过程中,城市的消费功能越来越被重视,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也日益突出。这其中,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是现代国际化大都市的核心功能之一,是消费资源的集聚地,更是一国乃至全球消费市场的制高点,具有很强的消费引领和带动作用。
那除了优势明显的北上广之外,还有哪些城市有望成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呢?
各地发力国际消费中心建设
从地方层面来看,各大城市都在积极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最新的一个例子就是宁波。近日,宁波发布了《宁波市建设国际消费城市实施方案》,全面擂响推进国际消费城市建设的战鼓。方案显示,到2021年,宁波将围绕全国重要的进口消费品集散中心城市、长三角重要的购物中心城市、全省消费便利化示范城市这三大功能定位,把宁波打造成接轨国际、辐射国内、汇集民生的国际消费城市。
根据方案,宁波将加快构建消费品供给、消费空间布局、消费业态创新、消费商贸服务、消费环境保障五大体系,力争到2021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5300亿元,年均增长8%以上。
而在宁波之前,包括上海、北京、广州、成都、武汉、西安等城市也都已经在发力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建设。
比如,上海是全国最大的消费城市和新零售的“试验田”和“竞技场”,也是国际零售商和国际知名品牌集聚度名列全球前茅的城市。2018年4月,上海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力打响“上海服务”“上海制造”“上海购物”“上海文化”四大品牌推进大会。同年5月,上海发布了《全力打响“上海购物”品牌加快国际消费城市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
再比如,武汉在今年6月出台了《全市加快新消费引领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三年行动计划(2019-2021)》,提出到2021年,武汉将成为现代化商业聚集地、国际化消费目的地、便利化时尚宜居地,打响“武汉购”品牌,同时通过若干年持续努力,建成立足中部、辐射国内、面向世界的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今年9月,深圳市正式印发的《深圳市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行动计划(2019-2021年)》提出,力争到2021年,深圳全市消费贡献度、业态创新度、品牌集聚度、时尚引领度、环境美誉度迈上新台阶,基本建成立足华南、面向全国、辐射全球的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北上广优势明显
《指导意见》明确,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重点任务包括聚集优质消费资源、建设新型消费商圈、推动消费融合创新、打造消费时尚风向标、加强消费环境建设、完善消费促进机制六个方面。
以此为目标,建成国际消费中心城市需要具备哪些条件呢?
中国商业经济学会副会长王先庆教授对第一财经记者分析,对于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来说,首先消费者是要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国际商务和旅游消费比较多。其次,提供消费的对象和内容应该有国际元素,比如国际品牌、国际餐饮等。第三,应该具备国际消费的标准,并且成为时尚引领的高地。
王先庆表示,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国际化元素很重要。除了北上广深这样的一线城市外,一些国际化程度比较高、国际游客和客商比较多的城市,如青岛、杭州、厦门、义乌、桂林等也有望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厦门大学经济学系副教授丁长发也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一是要能够吸引全球有购买力的人群来消费,城市要宜居宜业。二是要供给性价比高的商品,在全球有较强的吸引力,或者能提供一些很有特色的商品。三是交通要十分便利,比如国际航空枢纽,航班多又便宜。最后是要有良好的外部环境,也就是消费者购物要有保障,比如要确保不会买到假货。
丁长发说,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很多消费往往是旅游购物消费,比如不少国人去海外消费最多的就是奢侈品,因此我国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就需要有特殊的税制安排,比如实施比较低的税率,而且签证也要更加便利化。
与此同时,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一系列政策措施的发布,也让上述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所需具备的条件更加可及。
例如,为进一步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中外人员往来,经国务院批准,自今年12月1日起,符合条件的外国人由重庆、西安航空口岸过境免签停留时间延长至144小时;在宁波航空口岸实施过境144小时免办签证政策,并纳入江浙沪政策一体化,过境人员可从宁波航空口岸以及已实施过境144小时免办签证政策的上海海、陆、空港口岸或者南京航空口岸、杭州航空口岸入境、出境;将成都航空口岸过境144小时免签停留范围扩展至成都、乐山、德阳、遂宁、眉山、雅安、资阳、内江、自贡、泸州、宜宾11个市。
也就是说,全国共有1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23个城市30个口岸对53个国家的人员实施过境144小时、72小时免办签证政策。
因此综合来看,我国的国际消费中心城市,首先会出现在沿海三大经济圈的几个中心城市,尤其是北上广深这些一线城市,其消费总量大,消费力强,辐射范围广,同时作为我国对外开放交流的门户城市,这些城市的国际化水平高,建设国际消费中心的优势最大。
中西部中心城市消费活跃度高
商务部指出,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带动一批大中城市提升国际化水平,加快消费转型升级,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和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要举措,对于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一大含义是面向内需市场,吸引境外消费回流。在这个层面上,一些中心城区人口规模大、消费总量大、消费力强、对周边地区辐射强的中心城市,也有望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在消费力方面,根据第一财经记者统计,2018年,我国有11个城市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了5000亿元,其中上海、北京、广州稳居前三,均超9000亿元。
此外,一些中西部中心城市的消费活跃度很高。根据高德地图联合国家信息中心大数据发展部、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等机构共同发布的《2019年Q3中国主要城市交通分析报告》,西部地区成假日夜经济主力军。其中,西安成为当之无愧的“十二时辰”不夜城,夜间拥堵延时指数达到1.440,排名全国各大城市第一位。此外,像重庆纪念碑、长沙五一广场、成都春熙路等也位列全国十大夜间最堵商圈,是当之无愧的夜间CBD。
中西部中心城市国际航空枢纽的建设,也将进一步促进中西部核心城市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步伐。
在9月24日举行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中国民航局副局长董志毅介绍,为了加快推进国际航空枢纽建设,“十三五”以来,我国积极推进了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三大世界级机场群的建设,会同各级地方政府相继制定实施了乌鲁木齐、昆明、哈尔滨、成都、重庆五个国际航空枢纽,以及郑州国际航空货运的战略规划。
广东省体改研究会副会长彭澎认为,一座城市本地的消费力对当地是一个重要的支撑,但城市对周边地区的消费吸引力也十分关键,后者会在很大程度上放大城市的社会消费规模。目前一些大区中心城市对周边的辐射能力是很强的,并且大的跨国公司、国际品牌正紧盯大的区域中心城市,以西安、成都、武汉等为中心,进一步开拓中国消费市场,这些城市未来会成为国际商品进入中国的中心和前沿。
原标题:不止北上广!5年内这批城市最可能建成国际消费中心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